APP下载

个体社会化视角下的教育与社会和谐

2021-09-10肖飞

客联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和谐教育

肖飞

摘 要: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和谐需要全体社会公众共同努力,个体受教育的场所即个体社会化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个体的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和谐,鉴于此,特殊群体的教育对社会和谐的意义更是重大,值得探索。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教育,社会和谐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场所、大众传媒等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分析个体社会化场所,规范和合理引导个体社会化的环境将有效保证个体社会化的质量和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一、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

学校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正式的社会化机构对个体社会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社会的未来成员一方面为学习知识文化技能,另一方面接受社会价值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成员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社会和谐。

近些年来,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已经获得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体制等方面重要成就,然而在社会转型期也展现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教育必须适应和推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行内容上的改革,有效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其次,教育必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加强对教育领域工作人员的价值规范要求,因为学校教育对价值观的传递不仅仅是通过教育内容还通过教育过程中的言傳身教;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把学校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职业教育与社会和谐

现代社会中,职业纽带逐渐成为个体最为重要的联接方式,同时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成年人社会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职业分工在现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早期就有经典社会学家把职业分化当成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根本性特征,把职业分工的程度与方式当成是现代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把职业群体的重建当成是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社会关系重建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我国转型期各职业领域中所出现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对于各行业的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形成了一定共识。

尤其是教育等行业的规范获得了社会共识。按照经典理论家涂尔干的说法,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意味着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型,社会各分化群体相互依赖形成新的道德类型,而职业群体成为新社会道德的纽带和基础。由此可见,完善职业规范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各职业群体利益的表达与相互制约,是形成符合人民普遍利益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媒体教育与社会和谐

大众媒体在现代社会起到了引导公共舆论走向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网络社会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媒体互动的方式,社会各群体参与到公共事务讨论过程的方式与程度都有了极大的变化。首先,网络社会具有人际传播的一些特点,信息的扩散更为迅速与广泛;其次,网络能更为迅速的形成社会关注点;再次,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媒体,人民能获得更多的参与的主体性。因此,网络媒体是进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化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对于网络社会的规范与引导,将极大影响到个体社会化从而事关社会和谐。

四、特殊群体教育与社会和谐

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成员融入社会的过程,社会和谐依赖于社会各群体之间关系的平衡协调发展,依赖于社会各群体对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同分享。在现实中,却往往有些社会群体因为其社会经济地位或者是人生的特殊阶段,需要特别的关注,以引导其社会化的顺利完成,从而帮助其融入社会生活,有利于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促进社会和谐。

(一)农民工教育与社会和谐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农民工群体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农民工的带来了诸如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子女的教育,业余文化生活等一系列社会融入问题,特别是其接受教育与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

尤其是近些年新一代农民工的数量和比重逐渐增多,他们与父辈相比体现出了更多的边缘性特征,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如果不对这一群体进行特殊关注,引导其社会化融入城市生活,他们将会成为引起社会矛盾,带来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国务院专门发问指导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指导意见涉及了农民工劳动权利的维护,劳动条件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其中,明确指出,需“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和“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这就充分表明了农民工的社会化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的内在关联性。

(二)老年人教育与社会和谐

社会化的过程是伴随着人的生命历程的持续过程,在某些特殊的生命阶段由于身体状态的变化会引起特殊的社会化问题。因此,引导特殊年龄段社会人口的个体社会化,是保证社会秩序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老龄人口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体现在:首先,老龄人口的社会化不仅需要面对老年人口身体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还需要应对退休之后社会身份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状态变化;其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18.70%,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老龄人口的社会化问题,一方面是即将进入老年的人口的预期社会化,帮助他们对于老年生活的社会、身体变化提前有所适应;另一方面是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其老有所养;最后,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和业余文化生活。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新陈代谢良好有序的进行,新一代接替老一代,老一代退出历史前台安享晚年。如果不能引导老年人的社会化,那么必然导致整个社会对未来的焦虑情绪,从而影响社会和谐。

(三)高校毕业生教育与社会和谐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依赖于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则依赖于高校专业设置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后一方面就是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的特殊社会化要求。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相继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是提供市场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是对于就业的整体形势进行指导,最后是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期待值摆正就业心态,从而促进良好就业效果的实现。从校园到社会是人生的较为重大的变革阶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役成员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的重要过程。

因此,这一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专门社会化引导和教育这一群体,以促成这一变化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向秀英.论家庭教育与和谐社区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36-37.

[2]任睿.和谐社会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广东蚕业,2018,52(12):123-124.

[3]宋立娜.和谐社会视角下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20):94-95.

[4]路怡.和谐社会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2018(03):50-51.

[5]陈卓.构建和谐教育 建设和谐社会[J].新乡学院学报,2016,33(07):71-73.

[6]王仁彧.成人教育的社会本原与历史使命——和谐社会与幸福生活之源[J].成人教育,2016,36(06):13-17.

猜你喜欢

社会和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伦理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关系研究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理念和思路
通知“被害人”参加庭审活动,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传统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