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发展前景及栽培技术分析
2021-09-10李磊
李磊
摘 要:红米水稻是传统水稻品种中的一种,尽管成熟期比较长,却富含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是制作米粉的最佳原料,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阶段,红米水稻品种多以地方种为主,受长期人工选种的影响,产量与质量略为偏低,因此,想要提高地方种产量和质量,需要在栽培技术方面苦下功夫。本文对红米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红米;发展前景;栽培技术;分析与研究
相较于普通稻米,红米水稻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其中的花青素和属羟基供体,是天然抗氧剂,不但可以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而且还具有降血糖、抗过敏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相当高的保健价值。因此,红米水稻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新时期背景下,深入发展特色优质稻,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影响。
一、红米的育种进展
红米含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是制作米粉的最佳原料。早期红米水稻稻种多为地方种,虽然地方种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水稻品质也较为优良,但是其在种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适应性薄弱、叶披散、易倒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红米水稻在我国实现大面积推广,也是红米水稻产业持续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基于此,红米水稻产业想要突破这一瓶颈,可以借助常规稻品种的优势,如生育期短、茎秆粗壮等,开展红米水稻常规杂交育种。现阶段,我国多家水稻研究机构在培育红米水稻常规品种方面获得了进一步突破,如以五山丝苗为背景,软红米为供体,培育出了高产抗病质优的红米品种——南红1号。湖南农业大学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GER-3及湘晚籼等红米品种,并针对不同品种的红米,进行了相应的栽培及施肥技术的研究。此外,相关研究者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晚籼稻红米品种——赣晚籼33号,这类红米品种具有成熟期短、产量稳定、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以及米粒优质的优点。在杂交红米水稻育种方面,利用多种红米稻种进行杂交组合,培育出了新型品种,如两系杂交红米品种皖稻129,相较于普通稻米,这类水稻具有较高含量的粗蛋白、矿质元素、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在红米水稻育种方面,虽然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这些品种主要以地方种居多,受长期人工选种的影响,地方种产量与质量均不太理想。因此,想要提高地方种产量和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红米水稻品种的特性,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促进红米水稻生产产量与品质的提升[1]。
二、红米栽培技术分析
(一)科学选择种植地
红米水稻对种植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通常来说,高温、湿润且日照时间短的种植环境比较适合红米水稻的种植,但是对种植土壤条件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因此,在选择红米水稻种植地时,最好选择附近有水源的地段,并且确保该区域环境条件优良,不存在工业污染、空气污染等情况。虽然红米水稻对种植土壤没有太过严格的需求,但是选择有机物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且排灌便利的种植区域,这样一来,不仅便于对红米水稻种植进行统一管理,而且便于后期生产与收割。
(二)实施水旱轮作方式
在红米水稻种植期间,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可以对红米水稻种植条件进行有效改善,为红米水稻生长创造优良的培育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红米水稻种植期间,肥沃的种植土壤固然为红米水稻良好生长创造了先决的条件,更是为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需要对种植土壤进行合理控制,阻断病虫害传播的源头,从而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红米水稻而言,种植土壤是为其输送各种营养的源头,为了给红米水稻生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在土壤中种植绿肥或间作经济作物,以此提高种植土壤的肥沃程度。
(三)对红米种子进行科学处理
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2]:(1)选种。对于红米水稻来说,选种非常重要,对红米的生产质量和产量有着很大影响,生长周期短是红米种植的特点,再加上种植方式以无公害为主。因此,种植红米水稻的种子需要一年更换一次,既可以满足无公害种植的标准与要求,又可以保障红米水稻的生产品质;(2)晒种。红米水稻种子选好之后,需要对选好的红米种子进行全面清洗,清洗完毕之后,需要将种子放在阳光充足的区域进行晾晒。晒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红米种子的发芽率,同时还能借助阳光紫外线,将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杀除,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红米水稻種植期间病虫害的发生率;(3)浸种。所谓浸种即是指在清水中浸泡红米种子,浸泡时间大约为11小时,将红米种子倒入水中,与水充分搅拌均匀,同时清洗干净沉淀在底部的种子,在浸泡的过程中,要保障种子的体积不得超过水体积的50%。之后对这些红米种子进行彻底消毒,浸泡之后,种子吸收了大量水分,捞起来将其滤干,为后续催种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四)播种
红米对播种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根据红米种植品种的特性,当种植温度和气候条件符合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播种事宜。通常情况下,种植区域的海拔为800米左右,红米水稻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下旬,倘若采用水育秧法,可以进行密播,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条件决定,秧龄控制在25天为宜。
(五)培育秧苗
合格的秧苗具备以下条件:秧苗根系健壮发达且有多根分支,秧苗的颜色以浓绿色为主且没有明显的病虫害,叶片生长同步。现阶段,红米育秧方式包括水育秧法、湿润育秧法、旱育秧法以及两段育秧法,培育秧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备避风朝阳条件,一是地势平坦,为秧苗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同时便于后期排灌工作的开展。保证培育秧苗土壤肥沃度,在培育初期,应对培育土壤施以充足的肥料,肥料以鳞钾肥为主。红米属于地方常规品种,分蘖能力比较弱,倘若采用常规湿润育秧方式的话,不利于其分蘖,必然会影响后期生产产量。因此,温室两段育秧法或旱育稀植法比较符合红米秧苗培育要求。培育时,如果采用常规品种的话,需要使用大量的种子,两段育秧寄秧时花工较多,对于中苗直载大田的培育工作来说,无疑增大了劳动强度,而旱育稀植培育方式在大大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能实现培育壮秧的目的。培养壮秧的方法为[3]:(1)选择苗床,选择肥沃的培育土壤,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且排灌方便。整理苗床,根据播种量,决定苗床的面积。每平方米的苗床,施以5公斤腐熟的猪牛粪、0.2公斤的过磷酸钙、50克钾肥;(2)种子处理。将准备好的种子中的空秕杂粒去除,用清水浸泡12-24小时之后洗净晾干,最后进行拌种;(3)播种与苗床管理。以50-60平方米的苗床为例,每平方米苗床播种50克,以这种播种量计算的话,每亩大田需要2.5-3公斤的红米种。播种之前,需要对苗床浇透水,播种完毕之后,需要用木板将土壤表面的红米种子踏平、踏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红米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之后采用细土将种子盖实,之后在表面铺设保温膜,5-7天之内,一定要保证膜内的密闭性,同时还应保障膜内温度不得高于35℃。立针之后将保温膜揭开,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不用再覆盖保温膜,秧苗不卷筒,苗床内的土壤如果出现发白的情况,则说明土壤内缺水了,应施以浇水。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浇水时间并不是随意的,应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秧龄达到30-35天之后,可以进行移栽,不载大苗。移栽之前,为了预防叶瘟的发生,需要采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秧苗进行喷洒。
(六)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安排
想要保证红米生产产量和品质,必须加强对红米种植密度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对红米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对红米种植密度进行合理安排,不仅可以增强稻田种植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使得田间的采光条件以及通风性得以良好改善,而且还能有效提高秧苗受到光合作用的有效性,增加土壤内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红米水稻后期的生产产量和质量[4]。在土壤比较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红米,种植方式可以选用抛秧方式,在栽种的过程中,通过保持种植间距的合理性,并保障田间日照充足,通风条件良好,可以有效提高红米的成穗率。
(七)收割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9月份下旬,是红米水稻收割季节,判断红米水稻是否满足收割条件,可以通过观察红米水稻稻穗枝加以判断,如果红米水稻稻穗枝呈现金黄色时,则说明红米水稻符合收割条件。收割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避免红米在高温下暴晒,长时间暴晒,会影响红米的质量与品质。此外,不论是运输过程中,还是在贮藏过程中,不可将红米与其他农作物进行混合。贮藏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仓房内的温度、湿度均符合红米贮藏要求,并做好防霉及防虫害工作[5]。
(八)稻田管理
对于大面积红米水稻种植,必须重视田间管理工作,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施肥管理、除草、水分管理等内容,是无公害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提高红米生产产量和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田间管理具体实施方法为:
(1)水分管理。种植稻田土质中的水分对红米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红米水稻的习性极其喜水,因而对土壤中的水分有着大量需求。虽然红米水稻喜水,但是土壤中的水分不宜过量,水分过量的话不利于红米秧苗健壮成长,这就需要对田间土壤中的水分进行科学管控。通常来说,稻田中水的高度达到3厘米,便可以满足红米水稻日常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如果红米水稻的分蘖量达到八成或九成左右时,便需要将稻田中的水分排除,同时加强日常灌溉即可,在进行稻田灌溉工作时,需要对施水量进行合理管控,通常来说,稻田灌溉只需要少量水即可[6]。对于无公害红米水稻来说,水分管理是稻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2)施肥管理。通常情况下,种植土地使用的肥料多以有机肥为主,尤其是氮肥,一定对其使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无公害红米水稻来说,在其生长过程中,一般采用专用肥或复合肥,配合磷肥、钾肥使用,必要情况下,需要进行追肥处理,相较于其他肥料,采用无公害专用肥追肥的话,并不会对红米水稻造成任何损害,安全性非常高[7]。因此,站在长远角度,在无公害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尽量应用有机肥料或无公害专用肥料,为红米水稻提供丰富的营养,从而保障后期红米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
(3)病虫害防治。在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如果不加强治理的话,会对红米水稻生产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螟虫、稻纵卷叶螟是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而稻瘟病、纹枯病则是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在开展稻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防治方式,最大程度的阻断病虫害传播源头,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当然有一点值得重点关注,防治过程中,避免使用毒性较强的残留行化学农药,确保红米水稻健康茁壮的成长。红米水稻田间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①农业防治,所谓农业防治即是指在选种阶段,尽量选取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从根源上提高红米水稻秧苗的抗病性,同时根据红米品种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对轮作顺序、播种时间以及田间管理事项进行科学调整,最大限度的降低稻田内病虫害的发生率。当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从改善红米水稻种植环境或周边生态环境着手,这种防治方式,不仅可以从根源上提高红米水稻对病虫的抵抗能力,而且通过构建适合红米水稻种植而不适合病虫害滋生的种植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②物理防治,所谓物理防治是指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根据害虫的习性,采用相应的杀虫工具对害虫进行诱杀,如杀虫灯,对于红米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稻苞虫、稻螟蛉等害虫,具有很好的治理效果。③生物防治,通过在稻田间饲养虫害天敌,包括鱼、青蛙、鸭子等,进行红米水稻田间病虫害的治理,既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又可以减少纹枯病的发生频率。有一点需要注意,在田间饲养病虫害天敌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一定要保障天敌种群的平衡性。④人工防治,其实就红米水稻本身而言,其抗病虫能力比较强,尤其是红米水稻种植区域大多在高山地区,再加上种植密度等因素,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红米水稻种植期间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比较小,但是并不代表不会发生,稻纵卷叶螟这类虫害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对于这类虫害的防治,通常采用人工摘除的方式,以此减少这类虫害的数量。
三、红米水稻的发展前景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在以往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吃的要求仅仅是“吃饱”,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对吃的需求,也由以往的“吃饱”转变为“吃好”。深入发展特色优质稻,是新时期背景下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但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符合国民对粮食的实际需求,让吃得饱与吃得好同步协调发展[9]。红米水稻作为我国特色稻中重要的一种,其栽培技术的发展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相较于普通稻米,红米水稻的营养更加丰富,富含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花青素、生物碱等,同时还富含着多种矿物质元素,如硒、锌等,既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又具有一定的药物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因而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虽然我国拥有着丰富的红米资源,但是红米育种进程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红米品种少之又少,可供选择性不强。常规品种是红米水稻主要推广品种,这类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抗性较差、品质较差、产量低等,难以实现大面积种植,不利于我国红米产业实现长远发展。如何解决常规种存在的诸多问题,是育种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分子辅助聚合、导入常规稻携带的优异基因,结合杂交优势育种,致力于抵抗性强、米质优良且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品种的培育,将高含量花青素与稻米适口性之间的矛盾加以解决,让红米水稻真正成为常规粮食中的一员,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红米产生可持续性发展[10]。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米水稻在亚洲沿海国家分布十分广泛,我国作为水稻的起源中心,色稻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然而我国虽然拥有着丰富的红米资源,但是红米育种进程仍然处于研究阶段,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红米品种可供选择性不强。红米水稻作为我国特色稻中重要的一种,其栽培技术的发展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如何实现红米水稻大面积推广,让其真正成为常规粮食中的一种,是育种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壮林.岑溪市富硒红米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与产业发展建议[J].乡村科技,2020,No.253(13):38-39.
[2]和桂忠,张选发,谢庆聪,等.宁蒗县永宁乡高原红米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9,616(8):54-55.
[3]刘涵旺.杂交红米金农3优3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No.220(3):62-62.
[4]严菊,彭德勇,周维群,等.盘州特色红米品种(系)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9,v.39;No.232(6):54-56.
[5]牛興国,彭琼英,袁宗燕,等.凉山州红米稻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西昌农业科技,2019,(2):17-21.
[6]黄成志,雷树凡,吕直文,等.栽培模式对红米稻万红151群体特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v.48;No.644(7):53-56.
[7]周德贵,周少川,王重荣,等.优质红米新品种红丝苗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562(10):211-213.
[8]董彦君,林冬枝.粳型红米水稻新品种上师红粳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8,24(3):126-127.
[9]甘凤娟.山区常规稻红米无公害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176-177.
[10]罗廷松,饶忠平,陈祖国,等.贵州黔南地方红米的有机高产种植技术[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9):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