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路径

2021-09-10王佳熊婧

今古文创 2021年29期
关键词:汉英翻译建设路径

王佳 熊婧

【摘要】 江西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其汉英翻译是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徑。然而,通过考察江西非遗民俗英译现状发现,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错误频出、译名混乱等问题。而作为新兴的技术,语料库可以显著提升翻译的质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建设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来提高江西民俗翻译的质量,推动江西民俗文化的对外宣传与推广,从而助力赣鄱文化“走出去”,促进赣鄱文化的海外传播和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建立的必要性,然后从语料的采集、整理与清洗、标注与对齐,以及语料库的检索与应用几个方面说明了该库的建设路径,最后总结了其构建的重要性。

【关键词】 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127-0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研究”(YY1921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应用”(YY182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提出许多富有创建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会议强调,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江西非遗民俗的推介可以树立良好的地方文化品牌形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提高江西民俗的外宣水平,关键要提升其英译的质量,而语料库这一新型的研究范式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原因

民俗“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人民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民俗事象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3]

梅联华认为:“漫漫历史长河川流不息,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风情。江西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资源丰富多彩。”“江西民俗文化不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呈现出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特点。”[4]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积淀,江西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绚丽多彩、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例如婺源乡村文化、赣南客家民俗、宜春中秋拜月、广昌赤水莲神太子庙会等。在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有效地输出和推介江西非遗民俗,增进其他国家对江西民俗文化资源的了解与认同,提升江西在海外的影响力,值得我们思索。

目前国内有很多在建的民俗平行语料库,例如山东省民俗翻译语料库、冀东民俗文化英汉平行语料库、广西的壮族民俗文化双语语料库、内蒙古民俗旅游资料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红高粱家族》民俗文化语料库,以及广东省的广府文化专有项英汉平行语料库等,但笔者在调研中没有发现有关江西非遗民俗汉英翻译的平行语料库。另外,江西民俗翻译中网络及宣传资料居多、正式出版的著作有限、英译本数量较少、翻译水平较低、很多民俗特色词汇的译文混乱,并且译文中语法与表达问题较多,阻碍了江西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因此,本文将通过收集及细化整理现有的高水平的江西非遗民俗双语语料,建设一个实用性强、语料丰富、检索便捷的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

二、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路径

笔者构建的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双语平行专用语料库,由两个子库构成:包含汉语原创江西非遗民俗文本的源语语料库,以及包含其英译本的目的语语料库,两者为平行翻译关系。另外,该语料库的建设是动态的,会不断扩充语料。

(一)语料采集、整理与清洗

江西非遗民俗汉英双语语料的搜集途径主要有:正式出版的著作、网上的慕课资源,以及江西省景区和博物馆的解说牌和宣传手册等。

收集完成后,为确保语料的效度,首先对其进行筛选,剔除掉关联性不高的。由于获得的资料多为纸质版,先用扫描仪将其扫描成PDF文档,然后用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软件识别复制粘贴到记事本(txt)中,并在文本顶端标记语料的元信息,即其来源、时间、标题、作者、语种以及大小等。由于本语料库为双语语料库,中英文皆有,因此选择UTF-8编码保存。另外,语料应按照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类的名录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形成原始语料库。汉英两个平行文本名命名时后面应一致,前面分别加“cn”和“en”以示区别,例如“en-Hakka Folklore of Southern Jiangxi.txt”代表赣南客家民俗的英文文本。

对于英语译本缺失或翻译质量不高的部分资料,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組织官网的语言特点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然后,组织精通双语的专家团队以及江西民俗文化领域的专家团队对所有译文进行审核校对,严把质量关,确保意义的准确传达。

由于机器识别和手动录入,语料容易出现内容或格式、信息多余或缺失以及对应等问题,其中格式错误包括标点符号、文字符号和空格段落的不规范。如果不予以解决,会造成词性标注出错,最终影响检索的准确性和语料库的质量。因此,笔者对整理完成的文本,除了人工校对外,还使用了“文本整理器”软件,使用快捷、占用空间小、可保存操作习惯,多项指令均可一键完成。

(二)语料标注与对齐

未进行词性等信息标记的语料为生语料。为了便于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提取,笔者先使用TagAnt软件对英语文本进行基本的词性赋码,对于汉语语料,用工具SegmentAnt进行分词后再用软件进行词性标注。语料标注可以实现语料的机读化,提升检索的效率,为分析和研究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

语料对齐是实现平行语料库检索及应用推广的重要步骤。借助成熟的自动对齐网站Tmxmall中的语料对齐功能。首先在页面中将汉语语料和英语语料分别导入,形成源语和目的语对应的双文本界面,然后点击“对齐”键可快速实现文档的句级智能对齐,其界面友好,很多操作点击相应按钮即可完成,最后导出txt等格式的文本。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差异较大,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还会进行人工检查和调整,实现所有语料句级的精确对齐,最终形成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

(三)语料库的检索与应用

加工完语料后,通过中国传媒大学开发的平行语料检索软件CUC_ParaConc对江西民俗的语言结构或特色表达等进行英汉双语搜索测验,依据测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使用者的体验和反馈意见对语料库的检索功能进行修正和再试验,最终实现语料检索的精确性和高效性。

建设完成后,结合语料库对江西民俗资料的汉英翻译进行研究并大范围推广也很重要,可以充分体现其价值及实用性。

三、结语

民俗翻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以及江西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翻译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作为一种新技术,语料库前景广阔。它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其指明研究路径,有助于研究人员确立实证主义的思想。因此,语料库这一方式适用于江西非遗民俗汉英翻译的研究。

建立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以全面整理江西省的非遗民俗材料,补齐缺失的英语译本,创建应用性强、内容多样、快捷实用的双语检索平台。从长远来看,通过该语料库,译者可以确保江西民俗译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解决译法混乱的问题,降低中式英语的可能性,增强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并且通过反复利用其中的翻译资源,降低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外,基于对库中数据统计的对比与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对民俗语篇翻译中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进行描述和归纳。

这种研究范式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翻译的教学研究中,有助于江西翻译人才的培养及民俗翻译水平的提高,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促进江西民俗跨文化的有效传播,进一步提升赣鄱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世界展示中华文独特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文化[EB/OL].2020-12-10.http://www.scio.gov.cn/ztk/dtzt/36048/36835/index.htm#page1.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EB/OL].(2016-11-01)2020-12-10.http://www.gov.cn/premier/2016-11/01/content_5127202.htm.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梅联华.江西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王佳,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熊婧,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料库、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汉英翻译建设路径
中国网络司法外宣翻译初探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示语的功能及其翻译原则
公示语汉英错译的原因分析及其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