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干部培训现状调查研究
2021-09-10杨颖佳王秉周张文怡
杨颖佳 王秉周 张文怡
摘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是培养锻炼青年的主阵地,高校共青团干部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本文对H大学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认为高校共青团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高等院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
一、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H大学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持续推动共青团事业向好向优发展,充分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其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创新、提升团组织建设水平提出见解。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在校学生数在10000人以下的学校,校团委专职团干部的编制不得少于5人;10000人至25000人的学校,不得少于9人;25000人以上的学校,不得少于12人,分校区较多的学校,还应酌情增加。院系团委(团总支、教工团总支)必须配备至少1名专职团干部。”
当前H大学的专职团干部数量较少,图1所示,部分专职团干部的任职年限较长而未轮岗锻炼,在政策激励方面有待改善;36.36%的专职团干部任现职不足一年,在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方面存在客观困难;多数教师团干部均兼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对团干部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有较大影响;基层团干部职级待遇问题,切实影响到团干部履职尽责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成果和落实效果。
学生团干部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个人阅历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学院学生团干部占全院团员的比例基本保持在20%至25%之间,学生团干t部的综合素质与团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共青团三大根本性问题。
二、学校团干部培训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团干部培训
目前H大学各学院团干培训形式多为写作、摄影等应用技能培训,思想政治素质培训较少。根据对23个本科生学院的学生团干部进行抽样调查(图2),在团干培训形式及目的上,87.59%的受访者认为“应用技能培训”是团干培训最重要的部分,认为“思想素质培训”重要且必要的人数最少,反映出加强学生团干部思想素质培训刻不容缓。学生团干部作为高校共青团日常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团组织与广大青年学生联系沟通的桥梁纽带,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团务工作的开展及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當前学生团干部培训在社会实践、基层团务及朋辈交流等方面仍有欠缺(图3)。团组织要在思想引领不松懈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团干部培训的形式及内容,培养思想觉悟到位、实践能力扎实、人际交流良好的学生团干部。
从培训对象来看,学院团委层面的学生团干部受培训机会较多。各学院对院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成员的培训内容不尽相同,少数学院开展了智慧团建应用、“三会两制一课”等针对性培训,大部分学院并未对不同层级培训对象进行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实效及培训对象的成长提高。
学生团干培训缺乏统筹规划长效机制。各学院学生团干培训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各学院之间也未形成长期合作实施方案,当前校级层面培训较少,各学院开展团干培训的资源和影响力都有限,难以实现资源互补及有效利用;由于学生团干部的政治素养、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在策划及开展培训时,组织者及参与者“任务化”消极应付的情况也时有存在;当前学生团干部培训机制没有较好地与学生发展实际相结合,在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上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教师团干部培训
教师团干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导者,引导和指导学生团干部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团组织各项工作。教师团干部的专业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对落实团组织的基本制度、开展团组织各类活动起核心影响作用。通过访谈,H大学的教师团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团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尤其是新任教师团干对于培训需求较大,希望上级组织能提高重视程度,增加培训经费,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
当前教师团干部培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上有待深化。当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及基层团务工作相关的业务能力,但缺乏职称晋升等对教师团干部自身发展有利的职业生涯培训。二是培训形式上有待创新,当前培训以授课研讨为主,缺乏对被培训者主观能动性的引导,在主观上影响培训效果。三是培训交流机制及名额上有待改进,各类培训尤其是外出培训的机会及名额较少,不利于教师团干部接触新思想、学习新经验。四是培训的评价机制及激励机制有待优化,未对获得优秀培训学员表彰的教师团干部给予对应激励,削弱了对教师团干部培训的引导及落实效果。
三、加强学校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对策
(一)学生团干部培训
1.加强思想引领,立足现实,丰富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要重点突出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坚定政治站位,牢记服务宗旨,使学生团干部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引领同学、组织同学、服务同学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使命担当,锻造为同学服务的优质“发动机”。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团务工作能力培养,引导学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学习党、团的指导思想及理论政策,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日常团务工作中深化理论认识进而指导实践;将“三会两制一课”的基本制度落到实处,通过组织特色团日活动等方式,提升团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将团支部打造为巩固青年基础的坚固堡垒。进一步加强对履职能力的培训提升,以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开展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导向,提升履职尽责所需的专业能力及技能水平,使培训效果能够落地见效,为培养党组织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2.坚持与时俱进,学练结合,拓宽培训模式
在培训形式上,打破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选择情景模拟、研讨学习、参观体验等方式,使被培训者在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人际交往、临场应变等多个方面获得能力提升。在培训模式上注重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新穎性,紧扣青年需求,使学生团干部在培训中找到自己的“痛点”,由被动培训转变为主动培训,从培训的受众对象逐步转变成为开展自我培训的主体,将团干部培训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过硬、能力过硬的高校共青团干部主力军。
3.注重日常考察,多维评价,建立常态机制
培训时间上,构建周期式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对学生团干部为期半年、一年甚至两年的跟踪培养,将培训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便于更深刻理解抽象理论的实际含义及丰富内涵,进而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配套的结果评价方面,建立多维度多层级评价机制,对校、院、班不同层级的学生团干部提出不同要求:对校级学生团干部不仅要求扎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还要求较强的统筹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班级学生团干部的上述标准则可适当放宽;以契合实际工作需求为抓手,突破提升自我能力的瓶颈,使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形式可采取访谈法、数据测评法等多种方式,贯穿日常工作过程,避免集训式评价“一锤子买卖”,促使培训成果落实落地。
(二)教师团干部培训
与学生团干部培训开展主体不同,教师团干部培训组织方、组织流程都相对成熟,规范化程度较高。培训形式上,适当增加教师团干部外出培训机会和名额,与时俱进接触最新理论政策,学习先进实践经验,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培训内容上,应增加对教师团干部自身发展有裨益的培训内容,如职称晋升等职业生涯培训,激发教师团干部事业信心和干事热情,促进教师团干部个人素质全面发展,锻造一支政治站位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硬青年骨干队伍。培训结果评价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教师团干部主观能动性及发展需要,提供轮岗或挂职锻炼机会,将培训及锻炼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酬调整的考察指标;积极争取上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激发教师团干部干事的决心、信心和动力,为共青团事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结语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高校共青团作为团结凝聚广大青年的前沿主阵地,肩负着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共青团干部更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强烈担当精神、无私奉献意识坚守好意识形态这块阵地,把牢思想关,吹响冲锋号,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根基。
参考文献:
[1]柏思羽.对加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创新发展的探究[J].祖国,2018(04):133-134.
[2]万立超,孔柠檬.高校共青团干部素质能力的提升及培养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6):45-47+62.
[3]钟宇慧,陈海玲.群团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团干部培训体系建设——基于广东省高校的调查与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01):98-99.
[4]杨丹.新形势下高校团干部培训模式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9):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