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开展

2021-09-10许根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数学教学初中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难度并不低,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以后,不仅要融会贯通的解读,还要在数学知识的运用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取科学的思路、标准来完善,加强生活化教学,对不同学生的引导措施、教育方法尽量按照针对性模式来完善.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12-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许根云(1984.12-),女,甘肃省陇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双重挑战,所有的知识点讲解过程中都要摆脱灌输式教学造成的影响,一定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效率、运用上更好的改善,否则很容易在长期教导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影响.以生为本的理念运用,能够拉近师生距离,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教师的经验增加产生不错的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大部分教师表现出急于求成的特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对学生施加了很多的压力,希望学生在压力的作用下获取更多的动力.可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数学一个学科的压力,还有其他学科的压力.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少综合性的思考,导致学生在数学的掌握和锻炼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思路来完成.题海战术的应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是最常见的手段,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摧残手段.题海战术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更好的提升,但是正因为题目数量众多、繁杂,导致学生在数学题的判定和解题步骤上难以清晰的掌握,经常性的出现解题思路错误,而且一看到数学题就发蒙,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不够理想.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大多数是教师自己总结出来的,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少,教师的讲解慷慨激昂,可是对于学生而言如同听天书一样.这种缺少互动的教学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二、以生为本理念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教导、掌握方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帮助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应坚持在数学的学习、应用、能力3个方面来共同进步.以生为本理念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比较重点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引导,这样不仅可以对教学效率提升,更加能够在教学质量上获取更多的保障.以生为本理念的运用,要求教师与学生开展沟通和交流.错题本的应用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方式,但是错题本的整理方式、错题的比较方法、错题的思路纠正等,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些学生习惯从理论当中的公理、定理来入手;有些学生习惯从错题的已知条件来入手;有些学生习惯从解题思路上来入手.大家拥有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对于错题本的题目类型、题目数量给出自己的建议,尽量不要按照题海战术来训练,要让学生放轻松,减少头脑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在各项数学知识的解读和锻炼方面,保持正确的学习思维.

三、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对策

1.加强学习活动的组织

初中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的地位,看似对数学知识进行传授,但实际上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也是很多学差生长久无法得到优秀学习成绩的原因.教师在以生为本理念的运用过程中,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知识点内容,做出更好的整理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感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节时,让学生先想象如何用坐标方法表示本班一位同学的座位,而后小组交流,教师点评,达成共识,教师总结.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理解并掌握坐标的表示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如何用坐标表示学校的位置.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记住什么,而是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讨论-总结,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2.加强教学推导过程

以生为本理念的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不同的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掌握和深刻的記忆.教师比较习惯的方法是按照匹配的习题方式来教育,但是忽视了知识点的推导过程,这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来讲,容易造成错误的解读和分析.所以,未来的数学教育过程,是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的推导、总结.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三角形,利用三条线来进行拼接完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被称之为全等三角形.但是在证明的过程中,不可能单纯凭借肉眼来判断,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边、三角形的角来分析.最容易推导的证明公式就是“边边边”的证明,即三条边完全相同.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以后,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律.比较困难的在于“角边角、边角边”的证明,这就要求同学们自己来推导和模拟不同的三角形形态,在拉长边的长度或者是扩大三角形的角度以后,可以逐步的获得灵感来总结,教师在推导过程中不主动的提供帮助,在学生寻求帮助的情况下,教师给予一些简单的指导,让学生顺着正确的思路来推导,并获得正确的结论.

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初中数学的知识掌握和锻炼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完全停留在书本、教材这两个方面,容易对学生的能力造成禁锢的现象,同时对于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锻炼不具备较好的推动效果.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抛物线》的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来完成.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中,以高尔夫球的击打为例,击打高尔夫球以后,球体会从地面按照一个曲线弧度完成自己的运动轨迹,我们将这个运动曲线称之为抛物线.在引导出抛物线的基本概念以后,对直角坐标系进行代入,发现抛物线在直角坐标系的运动过程可以用方程来表达,此时完成了抛物线教学的三要素融合,包括抛物线运动、坐标系、方程.三要素凑齐以后,继续引导学生对抛物线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式进行分析.所有的物体运动都与抛物线具有较大的关联,研究抛物线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并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们做题.通过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抽象的抛物线学习方面按照具象化的方式来改善,并且在各类知识的融合运用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以生为本理念的要点

初中数学的教育与以生为本理念结合后,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解题能力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强调内容,并不是教师完全顺从学生,而是要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学生的知识和学习习惯更好的指导,如果全部的教学完全按照学生的思想来完成,必定造成知识解读的偏差和错误.以生为本理念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和优势更好的明确,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的确要尊重学生的看法,但是如果是错误的看法或者是一些错误的思维,还是需要去积极的纠正,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锻炼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只有在学生的能力上、素质上进一步提升,才符合以生为本理念的要求,由此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而言,能够在基础巩固效果上进一步的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训练过程中,还要对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的锻炼层面上,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标准,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科学学习,并取得阶段性的突破.

数学知识的教学探究难度非常高,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非常一般,只能是依靠后天的努力来不断的进步.但是,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还是能够对学生的潜力做出科学开发的,而且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进步而言,该理念是比较重要的.初中数学知识的關键教学点在于结合不同的生活案例或者是典型解题方式来完成,要坚持让学生在数学的源头进行把握,一味的开展题海战术训练,反而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混乱的现象,不利于他们解题能力的提升.以生为本理念的未来运用,需要在教学方案上保持多元化,坚持对学生开展科学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韩财明,王键.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农家参谋,2020(13):247.

[2]苏玉青.初中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2020(17):35-36.

[3]钱美芹.引导深度学习 提升初中数学素养[J].名师在线,2020(17):64-65.

[4]邓秋红.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06):12-13.

[5]伍丹婷.“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89.

[6]陆建群.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8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数学教学初中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