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生物微课资源应用研究

2021-09-10王骏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微课资源项目式学习初中生物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经常需要进行各种演示实验,但课堂演示实验存在耗时长、易失败、效果打折等局限性.教师可以巧妙灵活地应用微课资源来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基于项目式学习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微课资源;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110-02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王骏(1979.1-),男,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生物微课应用研究 ”(编号:C-B/2018/02/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生物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各地陆续开发了大量的生物微课资源,囊括动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与发育、细胞学、遗传学等等,但很多资源未被充分利用或未能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人体的免疫防线为例,阐述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微课资源应用研究.

一、项目式学习与微课资源应用的内涵探析

美国教育家威廉·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于1918年提出“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項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正是由“设计教学法”演变而来,在历经百年的变革和发展之后成为欧美国家学校教育领域盛行的教学方式.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提出问题(PROBLEM)、规划方案(PLAN)、解决问题(EXECUTE)、评价反思(EVALUATE)四个环节.项目式学习指向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蕴含核心概念驱动性问题的持续探究,引发学生对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公开可视化的成果,实现跨情境的知识迁移,切实培养学生对现实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微课是多媒体课件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教学形态与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和潮流高度契合,是当前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及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变革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资源支撑.微课即微型课,有短小精炼、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是一节课的浓缩版,也可以是为学生提供具有靶向作用的微型教学资源.微课资源应用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微课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微课资源应用实践路径

1.问题的提出

(1)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标》中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鲜活的课.教师可以选择有关新冠疫情的微课视频,把学生带回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了解免疫防线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中新冠病毒的出现、扩散、蔓延及全球爆发的时间轨迹清晰感受到病毒的传播力.播完该微课视频,教师要求学生就新冠病毒进行小组讨论,并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因为亲身经历过,学生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①为什么要勤洗手?②为什么要戴口罩?③为什么要量体温?④为什么要隔离?⑤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为何无症状?⑥为何有人接触病毒后没有被感染?

(2)构建逻辑推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第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引发了很多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教师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继续播放微课视频,这一段是关于普通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学生边观看边思考:①病原体都能让人生病吗?②为何有些病原体只能导致部分人生病?③为何有些病原体致病率特别高?在思考以上问题的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在这段微课视频中,学生能看到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入有三道防线,分别是皮肤、呼吸道黏膜和特异性免疫.通过观察,发现同一病毒入侵不同人体时入侵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在第一道防线就被阻拦,有的到了第二道防线战斗力就下降,被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有的突破第三道防线,但也被人体的抗体消灭.

2.方案的规划

(1)学生继续观看微课视频,了解病毒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的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2)小组合作探究两个问题,并列出可能的答案.

问题一:既然所有人免疫系统都具备三道防线,相同的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不同的个体对抗病毒病毒的结果为何不同?

问题二:当出现类似于新冠病毒这样新的病毒时,我们人类可以如何面对?3.问题的解决

(1)问题一的解答及拓展.

通过微课视频的观看学习,学生很快能回答问题一: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有些人毫无察觉,没有任何症状,属于无症状感染者;有些人出现了类似于流感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等;还有部分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新冠病毒入侵时病情表现明显,有些甚至因为并发症而失去了生命.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他通过伪装自己来欺骗人体的免疫系统.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对非典病毒、禽流感病毒并不陌生,这些病毒在侵入人体后,很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出来,并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利于人类在同病毒作斗争的时候发现患病个体,并及时将他们隔离,通过控制传染源的途径来控制病毒的传播.而新冠病毒出现的早期并不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激烈的反应,有些个体免疫系统足够强大,能够发现这些潜伏者,及时把其清理掉,而有些个体免疫功能较弱,一旦发现新冠病毒的时候,往往新冠病毒已经通过大量的复制,产生了足够的后代.

(2)问题二的解答及拓展.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归纳出:我们可以①通过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来切断病毒传播途径;②通过隔离、治疗患者等手段来控制传染源;③通过注射疫苗等途径来保护易感人群,形成群体免疫力.

教师追问1:病毒会不断变异,还会有新的病毒出现,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呢?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学生了解到只要免疫系统足够强大,包括新型冠状肺炎在内的很多疾病都会自行治愈.所以,强大的免疫系统对我们的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抗新的病毒的根本解决途径还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不仅可以对外进行防御,还能监测来自于体内的异常细胞.例如,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就是因为正常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转换成癌细胞.免疫系统其实是可以监测并清理掉这些癌细胞的,人体每天都产生几千个癌细胞,大多数正常人并没有因此而产生癌症,这都归功于免疫系统的努力工作:及时地把出现的癌细胞清理掉,从而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状态.

教师追问2:那么,我们如何维持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呢?通过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提高免疫力的措施,比如,保证均衡的营养、足够的睡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重视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

(3)要求学生对人体的免疫防线进行归纳小结,形成书面报告.

4.评价与反思

学生对有关人体免疫防线的书面报告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理解.学生在完成书面报告及评价时,需要调动认知、动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需要进行观察、收集信息、记忆、讨论等多项学习活动,整合分散零碎的知识,打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领域,提升综合素养.

微课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微课存在的根本价值意义,在微课建设中,需要尽可能地深化这种价值意义.借助微课进行专题教学时,教师要在事先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各类主题微课,有效链接各个环节教学,有效渗透生命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项目式学習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围绕项目任务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形式的探究学习资源,并针对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架,其形式既可以是现场教学,也可以是微课资源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的兴趣、责任感,自学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微课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2):20-23.

[3]詹琪芳.基于项目化学习(PBL)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探索[J].生物学通报,2021(1):38-40.

[4]赖勇强.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7):41-43.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微课资源项目式学习初中生物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资源开发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职“单片机”课程中微课资源的开发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