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建设
2021-09-10罗单杨
罗单杨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能够真正贯彻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校其他课程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课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办好思政课的初心就是它的政治性,是最不能舍弃掉的。要教育好新时代的大学生,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育设置要把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作为直接传授知识的高校教师更要坚定政治信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本文从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治性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政治性;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面对新形势下的现状,高校思政课堂要加以创新,给全国思政教师鼓励与信心,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与坚持,可以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一、“新老结合”将政治性融入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了系统化阐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让思政课程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成为重要课题。随着新兴媒体逐渐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的主要工具,开始引发了如何把思政课程与最新的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的思考。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简单便携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让思政课的教育理论不仅局限在课堂上。
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先体验者和最大受益人,新媒体已经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传播消息的主流媒体。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方针。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向使用新媒体的广大师生宣传党和国家的政治导向,在无形中培养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把握住高校这个意识形态的培养地。所有高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时刻把政治性放在首要位置,熟练运用各大新媒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的生活中。现代大学生拥有很强的个性,在其对热点事件发表言论时,只要不违反基本原则,就不要一味打击,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提出积极有用的建设性意见。
现如今新媒体的发展迅速,各种短视频软件层出不穷。短视频的好处在于把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是从这些短视频软件上了解当下的时事政治,知晓国家最新的发展政策。从短视频软件的迅速崛起,人民日报、中国外交部、中国公安等多个国家级官方媒体账号纷纷加入,为其内容注入更多正能量。以短视频软件为例,增强其政治性也是在无形中宣传了爱国主义。在网络化的新型模式中,最为有效也最具政治性的一款App是学习强国。它涵盖当下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还有各地方台的要点新闻,并且还设置了答题和竞赛的模式,这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竞争心理。学习强国是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应运而生的,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断完善着自身缺陷,在能保证政治性的前提下兼顾了丰富性和趣味性。这个App的出现让大众看到了思政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改变了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之路。
二、“形式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
思政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高校思政课是为了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之材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带领下,在课程安排、教材选购、信息筛选等方面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创新传统课程,开办属于思政专业的特色精品课程,改革教材排版,编写富有生动性的教材,根据当代学生发展情况制定相关课程,更好地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从上课形式来看,课堂上固定模式为教师是讲解者,学生是倾听者,思想政治教育课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因此,创新思政课就必须改革现在的大课堂设置,减轻课堂压力,给予每位学生发言的权力。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内容不是很能理解且兴趣不大,从课程结构出发,少量多次的课程可能对学生吸收和适应教学有一定帮助。高校的教务排课和思政教研组的课程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态,真正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能从思政课上学到知识。高校不要以分数要求学生学习,要看他们的综合发展,以及在平时言谈中感受他们是否领悟到思政课的真谛,愿意为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思政课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思想道德教育课,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那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如果教学内容丰富,不局限于书本中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有更加引人注意的各种故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在对课程内容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程中传达的精神和品质。这样灵活的课堂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言论中对他所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判断,再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学生正是树立爱国理念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政课程政治性更为严谨。学生由于受到网上各种言论的影响以及当前社会环境的波动,会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不实信息,难以分辨出真伪,因此,高校要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摇摆不定指出明确方向,这是高校思政课程政治性的重要体现。
三、“筑梦之人”重视师德与专业性培养,培养优秀教师
高校在进行思政教师招聘的时候应该选择政治素质高、专業能力强的学科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灵魂人物[3],他们是传播者、授业者、解惑者。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坚守基本的法律道德底线,做到上课有纪律,科研有原则,始终有诲人不倦的责任感。由于思政课本身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具有多重特征的课程,如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等,所以讲授这门课的教师也要有扎实且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对照“六要”要求,不断充实自己,要有教师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同时,思政教师还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开拓视野,革新教学新思路,努力把理论性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可接受度。
在高校这里主要体现为要解决“为什么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为什么样的社会所用的问题[4]。自从国家诞生和阶级形成以来,这类教育或多或少的客观存在。在历史上国家的改朝换代,阶级的变换更迭,都会出现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来维护现有的统治阶层。在现代社会,因为之前不断对理论与实践进行摸索,已经有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政治性修养要求下,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有这样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才能更好地把课堂内容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单从这一点看来,思政课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牢固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紧跟时代节奏,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当下热点问题[4],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中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给学生传达最新的理论成果和重要政策[4],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让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办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方针政策。我国现在正处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思政课的建设不能忽视,要重视起来,改革向前,还是要把政治性摆在首要位置。真正要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需要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把思政课摆在最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不懈怠,不放弃。
参考文献
[1]李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视野,2020(5):39-43+48.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4):4-5.
[3]汪玉峰.教育资源共享视角下高校在线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6):2-6.
[4]李纯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性修养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3):114-116.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