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2021-09-10林秀免
林秀免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往往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应用题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分别考查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和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由于应用题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应用题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解答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30
引言
应用题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即便小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有着充足的了解,但是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限制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无法提高学生习题解答的兴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全面分析,掌握当前课程教学情况,从而能够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围绕学生开展应用题教学,注重学生的差异化,确保能够设计不同难度的应用题,使得每个小学生都能够正确解答问题。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
数学应用题本就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他们在理解题干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混乱、思路阻塞等情况,这些情况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正常的。而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往往容易将语言模式化,没有使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讲解,进而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被教师调动起来。如果教师的语言加入一些趣味性,学生的心情愉悦,头脑也会变得更加清醒,理解起应用题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问题过于单一
每个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若学生无法高效将问题解答,则会导致学习难度过大,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习题,不断优化习题模式,促使学生可以高效将问題解答,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过于注重简单问题的练习,相同题型的习题较多,导致数学应用题过于单一,学生长时间解答同一种类型习题时,会出现烦躁的现象,而且没有新鲜感的习题会限制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丰富应用题教学板块
在课时安排上增加应用题教学时长和内容,丰富应用题教学板块,把应用题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点教学。同时,在落实具体教学活动时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题目有很多可以讨论的细节,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法宝,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来源。比如教师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从网络上挑选出一些优质应用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随机播放,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选出获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在激烈竞争的环境氛围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思维,确保学生持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简言之就是脑子转得快。教师抓住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最佳时期,给学生讲解更多新的应用题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涉及的计算与应用题相对较多,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使小学生高效将数学问题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事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并且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灵活地将基础知识应用到数学问题解答当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引导学生对四边形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深入地认识,掌握单位换算知识,只有学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说,由于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要想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计算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从而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三)确定问题,选择具体方法
在审题过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具体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在读过题干后,发现自己做过类似的题目,于是就不假思索地按照经验解题。后来才发现,虽然题干类似,但是问题不同。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确定问题,以免答非所问。确定问题后,就需要选择具体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比如,甲、乙两地距离100千米,一辆车A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耗时10小时;另一辆车B从乙地开往甲地,耗时12小时。问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一般的解题思路是100/(100÷10+100÷12);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思路解决问题:将100千米当作单位“1”,就可以忽略数值,直接列出式子1/(1/10+1/12)。这种方法计算起来更加简单,但是不容易想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开放思维。
结束语
应用题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对应用题的解答,最终就是要获得问题所求的量,那么首先必须知道要获得问题所求的量都需要哪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哪些条件是目前题目中不具备的,我们只要求出这些不具备的条件,就能获得解题的所有条件,也就能够解答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素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2):37.
[2]麻斗坤.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8(23):136.
[3]陈庆红.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性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08):65+67.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山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