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研究

2021-09-10王曙光王启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王曙光 王启帆

摘  要:随着高校思政课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将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思政课向实效、专业方面发展,对于学校党建工作也起着反哺和促进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学校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具有实践层面的必然性,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77;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随着国家对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日益重视,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标准也随之提高。以往的思政课堂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形式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党建工作的内涵,充分发挥党建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的作用,还能借助党建作为思政课的载体,有效补充与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学生对党建的认知与传承,实现党建思想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学校党建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具有实践层面的必然性

(一)党建与思政课内在契合,具备融合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党的日常建设工作中,已经包括政治理论学习、思想作风建设、纪律规则落实等内容,这些领域本身就具有天然的育人作用;而思政课建设也是以培养政治觉悟高、具有正确价值观、作风过硬和纪律严明的青年一代大学生为己任。两者的目标和方向具有高度一致性。也可以说,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政课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因此,如果能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思想育人、作风示范、纪律强化进一步通过思政课载体充分发挥出来,势必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感。

第二,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具有较多深度融合的关联性和共同点。二者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党建工作,都是在马列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指导下,开展育人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思政课建设侧重于培养和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而党建工作的重心则放在用党的先进性理论武装党员的思想、提高党员政治觉悟性、加强党性修养建设。虽然各有侧重,但党建工作和思政建设同根同源、同心同德、不可分割。

第三,从具体实施的方式上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具有耦合性和相似性。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政课建设,往往都能采用课堂教学、集中讲座、交流研讨、实践活动、环境熏陶、文化宣传、纪念仪式等方式开展活动,二者都是面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领域,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行为品质为目标。通过日常教育熏陶和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让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更是共通共融、相辅相成的。

(二)党建与思政课各有侧重,需要进一步打通融合路径

第一,虽然思政课建设和党建工作具有高度一致性,具备深度融合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二者侧重点不同,需要进一步打通融合路径。思政课隶属于学校教学体系范畴,本质是对在校大学生通过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让他们能够顺利获得有利于成长的人生经验、政治经验和理想信念,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上。而党建工作则属于政治工作范畴,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来执行具体工作。因此,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两者所属不同的范畴,科学协调、合理安排,才能保证融合的实效性。

第二,两者面对的群体不同。思政课堂主要面对的群体是全体在校大学生,而党建工作面对的对象相对单一,主要是面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这就要求在推进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融合内容和标准要有所区别,既要遵循党建工作的高标准,也要兼顾思政课堂教学的普适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和特点。

第三,要围绕党建与思政课不同的侧重点开展深度融合。在开展思政课建设中,要注重发动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教学主体的力量,以侧重理论讲授的方式,整合校内外新闻时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出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形成一定的道德人格理想,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思想政治的学习。在开展党建的过程中,则要注重用党的理论武器武装党员大学生,不仅要侧重于吸纳大学生中的进步分子和优秀分子,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更广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始终得到贯彻和落实,从而全面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总之,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虽有异同,但是殊途同归。只有遵照科学的规律,完善和设计好融合方案,打通融合路径,才能最终取得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策略

(一)坚持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优势互补,按照配合协作、多措并举、多方共育的方式,形成思政教育合力,进而实现思政课建设与党建工作双赢的局面。比如,在民办高校管理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理顺党建与思政课上下承接、横向协调、立体联动的关系,打造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由各机关部门、二级学院党总支部、一线教职工队伍共同组成大思政教育体系。在這一体系运行中,一是要发挥党委统筹协调的优势作用,使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能够自上而下,突破层层阻力,落实工作,使工作能够自上而下、有始至终、合力推进。二是要充分发挥各层级的作用,将他们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由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沟通与交流,让全校形成良性互动、齐抓共管的思政育人氛围,从而通过集体力量实现深度融合。三是开展广泛的思政教育联盟,通过民办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联盟、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专业教师联盟、教师与学生干部联盟、校内外教育资源与思政教育队伍联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动员,从而避免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弊端,最大程度地发挥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教育工作实效。

(二)思政与党务联动,发挥深度融合优势

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就要将两支队伍有效整合,通过思政教师与党务工作者有机联动、良性互动、一起行动,从而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通过民办高校的机制灵活性,可以在民办高校试行由思政课教师兼任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思政教师的理论优势,使其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深度参与到发展和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工作中。同时,也让大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思政课教师,面对面接受其言传身教,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引领,从而真正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党务工作者深入课堂,从党务工作的角度谈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思政教育,减少因理论学习而产生的社会实践不足,从而实现思政与党务联动,发挥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优势。

(三)突出深度融合侧重点,实现党建思政互融互通

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就要以两者不同的侧重点为契机,找准融合的切入点和连接点,让党建元素和思政元素能够互融互通。首先,思政课建设虽然侧重于理论学习,但内容不应当仅限于对党史知识介绍、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政治人物的了解,更应当从大学生身边的人、事、物入手,将其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中。不仅接地气,也让大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启迪,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培养为党奉献的精神境界和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其次,思政课建设也要将党建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充分利用“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等各类学习和主题教育资源,充分吸收和借鉴党建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思政课建设引得源头活水来,从而实现党建与思政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推动学校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既要坚持创新育人理念,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也要注重将思政教师与党务工作者有机联动,针对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的不同侧重点,发挥二者深度融合的优势,实现党建思政互融互通,最终使其通过深度融合,发挥教育的合力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孫志方,胡茜,李杨.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6):54-59.

[2]任鹏,赵海男.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5):132-135.

[3]张晓亮,张霁舒.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国际公关,2020(1):223.

[4]唐红艳,汤志华.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94-9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25 修改日期:2021-07-08

作者简介:王曙光(1975—),男,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等研究;王启帆(1980—),男,河南周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大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