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植保需求研究
2021-09-10傅海科李静涵史佳绮
傅海科 李静涵 史佳绮
摘要:在植保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与技术需求必然发生各种关联,而且植保技术的更迭能够推动农业环境生态化、农业灾害绿色防控和精准农业的全面革新时代,进而通过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植保需求的更快发展,并且产生实效。本文由苏南地区优质水稻的植保需求展开调研,从研究背景,植保对生态农业的影响,苏南地区种植业发展方向,苏南地区植保现状和依托植保技术推进苏南生态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等方面综述,探讨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植保需求研究。
关键词:生态农业;植保;需求;优质水稻
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种植农业的发展是从精细耕作开始的,以多种经营为特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苏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地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且拥有沿长江环太湖之得天独厚的丰富水资源。到了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兴农的持续推行,苏南优质稻种在育种,品牌建设,绿色种植等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生态式优化。其中“南粳46”水稻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关东194日本粳稻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水稻杂交,于2004育成,2010年获得新品种权,该优质水稻试验期间平均产量即可达到600kg/667m2。现阶段提倡绿色种植,进一步提升了地域性品牌特色。随着苏南优质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植保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农药使用问题及防止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农田生态环境和稻米质量安全。
苏南位于地理概念中狭义的江南的北部,地形上属于连续的太湖平原。近代以来,种植业基本上保持传统的耕作经营方式。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苏南地区种植业发展变化较大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南利用长江及太湖流域大搞水利建设,水田面积,粮食产量都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苏南种植农业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结合,而不是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结合。优质化、标准化成为苏南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1 植保技术对生态农业的影响
生态农业以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农业生态指农业生物之间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必然要考虑农业生态问题,所以农业生产实际上是生态学的应用。农业生产作为经济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的生态效率与功能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农业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农药、化肥、地膜、释放害虫天敌、农作物桔梗还田、不合理的灌溉等。其中,为增进产量和减少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的损失,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大,对土地、水体等造成长期的、严重的污染。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杀虫剂等进行科学的管制和展开有效的污染控制。植保技术会以农产品安全为首要前提,植保技术的提高大体在于(1)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2)病虫害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单一化学药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3)植保技术中的生物灾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也在监测预警和生态调控方面的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苏南地区种植业的发展方向
2.1 优质化
种植业的优质化趋势是指种植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质量求生存是其发展方向。其原因一是生态农业要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产品质量优于普通农产品。二是由于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增加使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物质,人工投入多,经营成本较高,质量要求也必然较高。二是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有一定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因而农产品的质量也较普通产品高。今后,农业产品也会和工业产品一样,实行标准化生产,用标准保证产品品质。
2.2 标准化
种植业的标准化趋势是指种植业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目标追求明确。其原因一是保证食品安全。自各类食品问题新闻爆发,譬如“疯牛病”,“三鹿奶粉”事件后,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就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方式。二是国际贸易需求。出口产品的质量保证,就是生产的标准化,如绿色产品标准、有机农产品标准等,对产品的有机物含量、农药残留等都有严格的标准。三是技术推广的要求。一项科技的推广使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效果准确,标准化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其实,自工业化以来,标准化一直是生产的内置要求,虽然标准化抹杀了产品的个性,但质量稳定,安全生产,大规模生产是其最大优势。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苏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大趋势应该是发展绿色农业,且势在必行。
3 水稻产区植保现状
202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为186.67万hm2左右,苏南地区约34.67万hm2,其中南京8.6万hm2,苏州6.15万hm2,常州6.29万hm2,无锡4.8万hm2,镇江8.81万hm2。苏南地区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该区耕地多位于长江沿线以南,太湖北岸,东岸,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40d,充分满足了优质水稻的种植需求。
3.1 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根据近五年苏南各市植物保护站利用测报虫灯、黏虫板、性诱捕器等监测方法开展的调查工作报告(江苏省植保网“江苏省农业有害生物检测预警系统”),结果表明,优质稻產区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等;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大螟、二化螟等;稻田单子叶杂草以无芒稗、稗、千金子、李氏禾为主,部分田块马唐、牛毛毡、杂草稻发生普遍;阔叶杂草以鸭舌草、水苋菜、节节菜、陌上菜、矮慈姑为主,部分田块稻槎菜、耳叶水苋、通泉草等发生普遍,以上病虫草是种植户主要的防治对象。
3.2 防治措施
苏南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发生在三个种植阶段。
(1)种子处理阶段
在五月份育苗前,通常采用杀菌剂对种子处理1次,主要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杀螟丹等。
(2)育苗阶段
通常采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对育苗地除草1次,防止育苗土夹带的草籽出苗形成为害,采用的除草剂主要为丁草胺、丙草胺。
(3)插秧—收獲阶段
此阶段病害主要为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虫害主要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根据防治对象种类和发生程度,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次数也有差异,通常防治3~4次。
3.3 绿防技术应用情况
面对近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日益严格的要求,需要植保工作者努力研究农作物农药高效、减量、精准使用技术,特别是农药多靶标协调使用技术可有效地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技术应用。
目前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还包括稻鸭稻蟹稻虾综合种养、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生物农药以除草防病治虫等各类措施。
4 依托植保技术推进苏南生态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于苏南生态水稻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种植企业和个体农户对绿防技术的普遍接纳行为。
4.1 制定苏南水稻产业生态发展规划,打造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产业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苏南水稻产业区,被誉为“鱼米之乡”,优化生态农业以“南粳46”水稻为例,在其生产过程中,为将产品更好的推进优质农产品市场,种植过程全力施行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措施有培育抗性苗种、间接轮作、肥水管理和控制作物生长条件等。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种植多样化作物,是苏南地区“南粳46”水稻病虫防治的基础措施。多样化种植还包括:时间上的多样化种植——实行轮作倒茬,将某个地方或某个季节的病虫害与寄生作物分开;空间上的多样化种植——通过间混套作等栽培措施,建立有利于天敌繁殖,不利于病虫害发展的环境条件。
4.2 加大力度扶持植保科技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社会化服务与绿控融合机制
充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变革,分析农业种植制度变革对于农业生物灾害演变和发生的影响特点,建议相关部门有序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因地制宜,找出优质水稻在苏南产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中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对策,总而有效地进行控制和治理研究,促进农业生态灾害生态调控。
另一方面,植保技术在水稻田间的真正实施和应用,需要通过技植保术人员大量的前期实验工作,这些工作的不断实验和总结,最终进行切实的示范和推广以后,逐渐地为农民所接受。苏南地处长江沿岸,物资丰富,土壤也呈现多样化,且气候适宜,各生物繁衍不息,稻田的病虫害在不同地区也略有不同,因此植保技术的人为推广,要重视以产品安全作为前提和标准,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进行优化整合并做好植保技术辐射区示范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传统的农业病虫害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不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苏南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植保需求,在于采用适当的农艺措施,建立合理的作物生长体系和平衡的生态环境,提高系统内自然生物防治的能力,抑制病虫害的爆发,建构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荣开明.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J].武汉学刊,2010(6):4-8.
[2] 苏桂武,方修琦.京津地区近5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研究[J].地理科学,2000,20(3):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