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2021-09-10张剑
摘 要:众所周知,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方式。《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建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要求。基于此,我校为了践行《意见》的要求,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从挖掘课程资源和建设教学形式两方面入手,大力建设校本课程。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素养;校本课程;建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64-02
引 言
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意见》就如何建设艺术教育活动提出学校可以建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丰富的艺术资源和艺术教育活动体验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实现艺术素养发展。基于此,我校在“德润文光”的校训指导下,践行“人人都是艺术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在大艺术教育观的影响下,挖掘艺术资源,建立艺术课程教学新形式,建构出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一、挖掘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建构校本课程的基础和保障[1]。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学校就可能建构出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以江苏为例,昆曲、南京云锦、常州梳篦、武进乱针绣、檀香扇、玉雕、民族乐器、淮阴剪纸年画、南通风筝、常熟花边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艺术的具体体现。如此丰富的艺术资源为江苏省的学校建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建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时,学校要大力挖掘本地的艺术资源。
艺术教师在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可以使用现成的教材,但是教材是统一编写的,缺乏地域性。教师可以先以教材为依据,从中挖掘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然后回归生活,挖掘当地的艺术资源,借此完善现有的艺术教材,实现艺术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整合,从而更好地满足本地学生的艺术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2]。以音乐教学为例,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开发乡土资源,引入民歌的要求。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我校教师立足本地的特色音乐,将昆曲引入。为了使学生对昆曲产生深刻的印象,我校教师还利用多种途径,挖掘了昆曲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等。此外,我校还邀请昆曲艺术家走进学校,走进班级,别开生面地为学生介绍昆曲、演绎昆曲。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的辅助下,学生开阔了视野,尤其在民间艺术走进班级的过程中,感受到昆曲的美,内心深处不由地产生热爱家乡艺术、传承家乡艺术之情。
教师只是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是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和二次加工者,学生才是艺术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早已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形式,且对部分艺术形式极为感兴趣。所以,在挖掘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时,教师还要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回归生活,调动已有的生活經验,挖掘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民间艺术形式,并让其在艺术课堂上扮演“小老师”,对这些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讲解和演绎[3]。如此,不仅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艺术教育变得精彩纷呈,还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切体会到民间艺术形式的魅力,产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为其今后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发展艺术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形式
在挖掘了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后,教师要选择适宜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教学形式,对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灵活应用,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活动,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4]。就我校的艺术教育实施情况来看,尽管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进行了灵活应用,但是教学形式仍较为单一,往往是音乐课只教学生唱歌,美术课只教学生画画。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参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建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时,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艺术教育实施情况,创新艺术教学形式。
(一)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集中参与学习活动。但因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个性差异。要想使每一个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实现艺术素养发展,教师就要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5]。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使学生在与同学的沟通和互动中,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活动,实现多种能力的发展。
以美术教育活动为例,我校立足本地民间艺术,将苏州剪纸作为艺术教育资源引入校园。由于部分学生对苏州剪纸了解不多,为了使他们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先为学生们设计了收集信息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报刊或书籍等,收集苏州剪纸信息,如苏州剪纸的发展历史、剪纸老艺人张钧昌的故事等。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同时初步建立对苏州剪纸的认知。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有序排列信息,并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本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苏州剪纸,产生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进行剪纸的演示操作,指导学生体验剪纸艺术之美。各个小组中都有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这些学生对本组其他成员进行指导,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加深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印象。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合作意识,发展了合作能力。
(二)组织实践体验活动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验艺术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创造艺术同样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在“做中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艺术教育特点,教师应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亲身感受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6]。
以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入昆曲时,除了邀请昆曲艺术家走进班级,对学生进行艺术指导外,还应带领学生走进昆曲艺术团,零距离接触昆曲表演。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学生会感受到昆曲的艺术的魅力,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并且,在与昆曲艺术家的互动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演唱昆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组织了昆曲表演活动,要求各个班级先在班内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学生代表,接着进行校级比赛。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学生会自主参与昆曲训练活动。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有昆曲进行创新。在评比之后,教师搭建昆曲大舞台,鼓励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为全校师生进行表演,实现对全体师生的艺术熏陶。
结 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艺术教育,联系本校的艺术教育情况和本地的艺术资源,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感受艺术美,通过实践活动创作艺术美,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王永盛.关于艺术教育与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9(02):112-113.
李玲,潘士美,刘茜.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机制研究:以苗族刺绣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7,28(04):130-136.
王利.艺术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城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实地调查[J].江苏教育,2017(34):40-41.
邱宁玲.从平面到立体:丰盈儿童的生态美术视野:“蕊春儿童剪纸”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南京:江苏省教育学会,2016:149-154.
李建平.美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衍生[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11.
王俊菊.美术社团:培育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载体[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40-141.
作者简介:张剑(1976.4-),女,江苏苏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