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1-09-10陈严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中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摘 要:作为科学技术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搜索信息、整合信息及使用信息早已成为各行各业乃至个人发展的必备能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是奠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要课程,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教学的实践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将结合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58-02

引 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还应该为培养具备现代信息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面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实践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对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高中阶段,与语文、数学、英语这些科目相比,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受到的关注较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被学生及教师所忽略。另外,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但教师在课堂上仍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动手实践的时间,课后也没有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状态下,信息技术課程甚至被许多学生认为是可以短暂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所以许多学生不会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更不会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推进困难。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做好情境导入

如今,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之一。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本可以凭借自身的学科特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发挥这一课程的教学优势。由于没有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对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1]。

例如,在教学“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情境导入法,即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场景思考及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如本周末我们要组织一次户外旅行,大家有哪些想去的地方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海边、爬山、野餐。”然后,教师介绍:“由于时间紧张,我们只能去一些距离较近的地点,大家有什么建议?”此时,学生会展开讨论,对这一话题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搜索旅行地点,并注重讲解信息搜索的方法、如何鉴别有效信息、如何下载网络中的信息等一系列教学重点。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可以熟练地掌握检索信息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边学边教”,做到“教、学相结合”。

(二)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从字面上来看似乎与网络世界联系较为紧密,但信息技术其实是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手段,所以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即实用性强[2]。教师需要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并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加强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通过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解“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单元时,在课堂中讲解完重点知识后,教师应预留部分时间为学生布置小型的课堂作业或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Word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的宣传海报。学生为完成课后作业,在制作宣传海报的过程中会不断在脑海中回想课堂所学知识,在充足的时间内构思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实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然后,在下一次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肯定[3]。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道竞赛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制作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学生受到强烈竞赛氛围的影响,会找到更多思路,并插入图片、变换艺术字、搭配字体颜色、选择字号形式,创作符合自己审美的作品,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以上教学方案,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将想象转变成现实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实现共同的发展与进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他们在课堂中开动脑筋、主动探索、主动学习[4]。

例如,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单元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及计算机水平随机分组,同一小组的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制作出一份以“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教师应在课堂上规定具体的制作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擅长的部分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完成多媒体作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同小组的学生对同一主题作品的想法不尽相同。某组学生为清晰表达作品内容建议采用“分栏式结构”;而另一组学生则建议使用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作品,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实际上,学生努力完成作品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潜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具备现代信息素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全面介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措施[5]。教师应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形成创新思维意识,从而为学生的更高层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有祥.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北京: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255-256.

王志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01):130.

赵立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7):85.

白占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北京: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2005:1080-1082.

王晓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浅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14):60.

作者简介:陈严(1981.12-),男,广东阳西人,学士学位,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二中学年级主任、信息技术备课组长。

猜你喜欢

高中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