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1-09-09巩慧林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基础扎实与否,还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此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必备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日常教学入手,重视课程设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思考能力,自觉提升逻辑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深化思考
数学老师既要着眼于教学任务本身,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长远进步与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师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要实现由小学初级数学向初中几何代数的过渡,还要为高中数学以及其他理科学习打好基础,这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都是个重大考验。初中数学知识点多,教学体系庞大,很多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课程设计得较为紧凑,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吃力,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变得艰涩无比,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应试教育当前,题海战术之风盛行。考试分数始终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除了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做题来巩固,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倾向于题海战术,给学生安排了大量习题,而忽视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陷入做题的死循环,疲于应付,缺乏提升思维的精力和时间。
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老师与学生缺乏良性互动。多数老师授课以自主讲授为主,重视知识点和习题的讲解以及自身教学理念的灌输,但疏于了解学生现状,与学生缺乏互动,就会形成老师教得用心、学生学得吃力这种局面。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一)巧妙设问,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和深入
上课就是传递知识与接受知识的过程,好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开拓思维,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在提问之前要深入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站在学生角度,以学生视角看待数学教学,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发问:如何才能判断三角形相似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案?如此提问,就像问题的石子投入思维的大海,泛起阵阵涟漪,引起学生一连串的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进行探索,开始积极寻找答案,学习欲望被成功激发。
(二)促进小组合作,鼓励民主发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远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民主发言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认真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认真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又能让他们彼此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合力,这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钝角的三角函数”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25sinA=15,求cosA。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多数使用公式,求出了两个答案。甲方代表认为:如果cosA的平方■有两个平方根,那么cosA应该有两个值。而乙方代表认为:钝角的余弦取负,那么答案只有一个负值。经过此番争论,甲认识到自己忽略了钝角余弦的取值范围,理解了这个题的正确解法。钝角余弦的取值范围也从此铭刻在心,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协作精神有所裨益。
(三)立足实践,积极探索创新
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都要归于实践,学会运用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大多通过课堂练习和课上展示等途径。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可选出几个章节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数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汇总,选出代表为学生讲解展示成果,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极其有利。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式的解法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汇总讲解知识,讨论探索各类解法以及适用题型,并搜集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展示台,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成小组合作和展示。
好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够助力数学的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学习更深入、思想更深刻、進步更明显。在教学中着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薛妹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6):169-170.
[2]郭海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6):11-12.
[3]孙维强.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41-142.
作者简介:巩慧林(1976.9—),女,甘肃通渭人,本科,职称: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