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究

2021-09-09印建清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中高职衔接

【摘 要】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国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教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江苏实施项目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大大推动了江苏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在中高职衔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衔接一直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此,需要秉持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原则,整体推动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的梯度对接,推进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衔接,加强中高职衔接试点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整体构建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57-05

【作者简介】印建清,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靖江,214500)纪委书记,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心理学。

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师座谈会。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中高职衔接是按照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大力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江苏省于2012年开始试点中高职衔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大大提升了江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江苏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在中高职衔接项目运行的具体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系统建设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有效解决。

一、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的现实问题与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缺乏连贯性,衔而不接

基于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高职合作院校制订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也大相径庭,相互之间少有交集,对于思想政治的要求更是软硬不一。江苏省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思路,指出分段培养在前段学习结束后、转入后续阶段学习前,必须对课程考试、过程考核均合格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形式由试点院校双方共同商定,主要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成绩、专业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此项规定相对宽泛,柔性有余但刚性不足,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对思想政治要求偏松偏软甚至多有漠视。

(二)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架构不合理,通而不畅

教育部2020年颁布了最新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延续多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更名为思想政治课,并重新规划和优化整合了中职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目前职业高等学校通用的“两课”教材主要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

比对这些课程的体系目录和大纲可以看到,目前中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存在少部分重合,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职业道德等,但更多的内容关联不大,课程体系衔接存在明显断层,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较少看到能切实符合中高职不同阶段学生年龄、心理和思维等特点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思想政治课内容。由此可见,目前中高职衔接较多的仍是基于学历层面的外部衔接,而处于真正内涵层面的课程体系衔接(包含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衔接)还存在不少错位或缺失。

(三)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相对欠缺

目前中高职衔接的专项课题研究比较少,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程方面的研究更少。中高职院校共同开发思想政治课程的机制尚未建立,中职学校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务繁重、本领恐慌、缺乏相关课程研究专家指导的情况下,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相关科研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步伐。

二、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立德树人原则

习总书记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育实践证明,思想政治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级各类学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基于对这种铸魂育人目标的观照,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应以立德树人为首要原则,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二)思想政治课程设计贴近学生身心特点的原则

中高职衔接项目合作院校分为不同学段,通常贯穿了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几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一般在15~22岁。这7年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7年,也是他们的心智、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逐步走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树立的时期。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里提及,“我们确实不能否认,为了把一个未受过教育的或粗野的心灵带到道德——善的轨道上来,需要一些预备性的指导”,也即教育,“通过比较不同环境中的类似行为,促使他们的学生启用他们的判断,以注意这些行为或小或大的道德含义;在这里他们会发现,甚至那些原本尚不足以胜任所有思辨的青少年立即变得非常敏锐起来,并且就此发生了不小的兴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判断力的进步”。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发设计就是要紧贴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开展深入研究,建设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思想政治课程。

(三)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

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的一体设计应有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意识,应该通晓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和主要内容,绝不能狭隘地将中高职思想政治课程的衔接理解为不同阶段课程的物理拼接。中职和高职(本科)的思想政治课程应互有侧重、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融会贯通,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阶段性、持续性、立体性和多样性。

三、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一)整体推动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培养目标的梯度对接

课程是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根据中高职学生的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发展性地构思和设定合适的思想政治培养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任务,“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中职三科(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研制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特别要注重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着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总之,中高职衔接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程要根据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使主客体达到渐进的和谐统一。

(二)推进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一体化的衔接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最终落脚点,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习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发设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要能体现不同学段特点。本专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应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和理论高度;中职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进行常识性学习,侧重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各学段思想政治课程应呈螺旋上升状,由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共同明确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含本科)各自需要完成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内容,有必要对现有中职和高职(含本科)的九门主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解整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等内容类似的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出难易侧重,渐次开设;对不同学段开设的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充分论证,合理确定是否开设或何时开设。比如,中高职衔接合作试点项目班级的“职业道德与法治”中“职业道德”部分,在中职阶段可以不开设,而是放到高职或本科阶段进行,将课时匀给原来中职没有开设的“历史”课程。

同时,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应积极联合行业协会、企业专家、职教德育工作者和课程专家共同构建、开发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并对融合后的课程进行等级划分,分别对应中高职学习阶段,使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真正落到实处(如图1所示)。

(三)加强中高职衔接试点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思想政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中,牵头高校需要安排教师参加中职阶段的课程教学,中职阶段主要强调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运作实践中,牵头高校真正深度参与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并不多见。从总体上看,合作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还较欠缺,牵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中职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或者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合作高校进行研修研讨的几乎没有,合作院校双方对彼此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课程要求和授课模式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合作院校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

一要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互动联动机制。合作院校要在校级层面对思想政治课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家和省教育厅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下,逐步建立稳定的教师联动机制,并在合作协议或相关人才培养协议中予以明确。二要搭建平台,常态化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合作院校要逐步建立中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定期集中教研活动制度,共同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交流不同学段学生思想发展动态和规律,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共同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甚至更多的扣子;可以适时推进合作高校教师到中职学校兼课和具备条件的中职校教师到高校访学或兼课;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合作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对帮扶和教育教学方面的系统合作。三要积极共建共享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合作高校要充分发挥资源、资金、平台等方面的优势,联合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开发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并将之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四)深入开展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整体构建课题的研究

2014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以课题研究形式启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这对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和要求。但对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而言,实际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必须大力推进。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要积极组织开展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相关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意识形态建设要求,重点关注中高职衔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政策支持、转段衔接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式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思想政治一体化课程建设理论、思想政治课教师沟通机制、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关键问题。二是要不断加大对相关思想政治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并给予研究项目稳定的经费投入和保障,力求使相关研究获得预期的成果并迅速运用于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实践。三是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中高职衔接思想政治课程整体构建课题的研究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深入理论探究,但同时也更需要合作院校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参与,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上述措施能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彰显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高中高职衔接合作培养人才的整体质量,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课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程一体化建设中高职衔接
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艾思奇《大众哲学》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
中国城乡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