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交互式教学效果探析
——以超星“学习通”使用为例
2021-09-09杜晶晶吴非非
杜晶晶 吴非非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席卷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走进课堂,对传统灌输式教学产生了极大冲击。学习已由共性标准化知识的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1]。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交互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师生、生生互动为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2],不仅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教学的载体与工具与时俱进,从投影加幕布的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式教学,乃至智能手机的移动式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尤其智能手机与移动教学平台的迅猛发展[3],为开展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手段与工具。已有研究对于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了充分讨论[4],肯定了交互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乃至学生态度、行为层面的积极影响[5]。但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其中的过程与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从学生作为受益方的态度评价出发,探究交互式教学的习得效果,可以更好为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乃至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证据支持。基于此,本文利用超星“学习通”App构建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实证检验移动教学平台使用、交互式教学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希望解决如下研究问题:(1)移动教学平台使用带来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如何?(2)移动教学平台使用,如何通过学生的认知评价进而影响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研究结论对于探究移动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升互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我国“互联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最初来源于哲学和心理学理论,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并运用到学习理论研究中来。该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教学交互。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这与交互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境完全契合。严格说来,交互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6],更多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以确保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技术手段的多项交互[7],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构性、互动性。
(二)技术接受模型
戴维斯(Davis)于1989年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为研究新兴科技的接受程度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持[8]。该理论从“态度——意向——行为”出发,认为人们对于某种技术的态度会影响其对于该技术的行为意向,而最终决定人们是否采纳该技术。TAM提出了影响意向和行为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分别是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其中,感知有用性代表用户主观认为某项技术对于其业绩提高的有用程度,而感知易用性则代表用户认为某项技术在操作上的便利程度。技术接受模型一经提出后,被用于检验新兴技术对于用户的接受程度,用户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各种场合。在高等教育领域,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技术接受模型用于解释从教学手段到教学过程,乃至教学方法变革的种种典型问题[9]。土耳其学者亚林·图雷尔(Yalin TÜrel)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和完善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生调查量表,用感知效能、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和感知负面效应来评价学生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种新兴数字化工具的态度和看法[10],进一步细化了技术的使用场景,也为本文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信息工具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假设的提出
(一)交互式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
“交互”意味着信息工具能够按照用户发出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交互式教学更多借助新兴技术手段(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互联网、社交软件等)展开,产生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教学效果。亚林图雷尔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为例,认为学生对于新兴数字化工具的看法可以量化为:感知效能、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和感知负面效应。其中,感知效能是指使用者对于新技术的有用性评价,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是指学生感知移动教学平台对其学习贡献与动机的激励作用,在学生积极教学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已有利用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网络教学、智慧教育的文献中,将技术感知、个体特征(动机、自我效能感)等作为影响因素共同纳入模型当中。司炳月[11]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大学阶段英语学习者的动机。边琦[12]等认为,感知网络教学平台易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混合式学习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笔者提出假设:
H1:感知效能对感知的贡献与动机有着积极作用。
H2:感知效能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二)交互式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关系
曾明星[13]等认为交互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互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苏佳卓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比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在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14]。杨鹏鲲以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为被试对象,认为多重交互式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15]。汪静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得出大学英语移动教学平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成绩[16]。由此可见,交互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维度的指标体现出来,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等。其中,学习动机对整个学习活动起到基础的激励作用,强烈的动机能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态度,是自主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7]。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意义建构[18]。动机的驱动与引导在态度行为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性决定作用。由此提出假设:
H3: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交互式学习环境、学习工具的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进而产生较好的知识习得效果。即感知网络教学平台的有用性激励了学生的学习贡献与动机,而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也就是说,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在感知效能与学习效果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H4: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在感知效能与学习效果之间起中介作用。
由此,从学生的态度评价出发,检验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交互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交互式教学学习效果概念模型(见图1)。认为移动教学平台下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学习主动性,产生更好的习得效果。
图1 交互式教学学习效果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借助SPSS25.0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针对安徽财经大学使用超星“学习通”开展交互式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发放问卷。作为移动教学平台的一种,集合了传统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设备的功能。为了达到激活传统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课堂活跃起来,积极交流讨论、互动,超星“学习通”提供覆盖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互动功能。尤其“投屏”功能的使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交互与展示的平台,更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增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交互性,成为交互式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
为确保问卷科学有效,作者曾多次征求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的意见,并在一轮课程结束前选择一个班级进行预测试,修改部分题项,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正式调研共历时两学期,发放问卷439份,回收问卷358份,有效问卷341份,有效样本回收率95%,用回收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年级分布集中在大二以上,其中总体人口统计特征分布较为合理。
(二)变量测量
移动教学平台使用评价主要来源由土耳其学者亚林·图雷尔编制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量表(IWBSS)。该量表认为,学生对于使用这种新型教学工具的看法评价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分别为:感知效能、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和感知负面效应。本文关注的是交互式教学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态度和行为转变的两个重要因素:感知效能、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两个维度来测量学生的教学评价,共11个问项。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交互式教学的主要特征,采用“提升课堂参与性”“提升学习主动性”与“提升知识习得效果”来测量学习效果。各维度均采用李克特五分制计分,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用来检验调查问卷中量表构成的一致性,如表1所示,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信度值都大于0.8,感知效能的信度值0.699<0.8,但总表的信度值0.884>0.8,说明高校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稳定性好。因子分析表明,每个因子载荷数都大于0.5,说明各变量的结构效度良好。
表1 可靠性统计量
(二)效度分析
问卷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的内容的程度,本文利用SPSS25.0进行KMO来检验量表的有效性,其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5,因此,量表总体上有效。
表2 问卷效度检验
(三)相关分析
为更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变量的相关性进行 Pearson 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感知效能、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小于0.7,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为后续的回归分析奠定了基础。
表3 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
(四)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假设验证,从表4各模型的F值可以看出各模型相关性都较好,模型4为加入中介变量完整模型,比模型1中基础模型的R2增加了0.243,可见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通过模型1可以检验假设1,模型1反映了自变量感知效能与因变量学习效果的关系。从表4可知,感知效能的系数为0.403,p<0.001,所以假设1成立。
表4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通过模型2—4可以进一步验证假设2、假设3和假设4,根据Baron和Kenney[19]的中介作用检验方法,模型2反映中介变量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与因变量学习效果的关系,可知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0.633,p<0.001) 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3反映自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关系,感知效能( 0.543,p<0.001) 对中介变量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具有显著影响,所以,假设2和假设3成立。模型4反映加入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知中介变量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0.591,p<0.001)对因变量学习效果仍然具有显著影响,感知效能(0.082,p>0.1)对因变量学习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所以,可以判断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在感知效能与学习效果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假设4成立。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超星“学习通”提供的交互式教学环境进行交互式教学效果调查,利用341份有效问卷,分析了学生对于移动教学平台这种新型教学手段的评价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态度会影响其对于该技术的使用意向,从而影响技术的使用效果。在学生移动教学平台使用过程中,感知效能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也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感知学习贡献与动机在感知效能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在学生的态度、行为形成与转变过程中,是因为对技术手段的积极评价激发了个体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一)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动机,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学习思想完全一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传统多媒体教学通常被看作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导向,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很少有机会与教学内容、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性较少。而在交互式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生感知网络教学平台的有用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表达观点的能力。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课堂参与,学生可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经验共享,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提升师生之间的交互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交互式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自身因素与外在条件的影响,基于外界因素,可能需要更多有吸引力的教学技术手段、课程内容等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交互式教学对于吸引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从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来看,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正是通过更有吸引力和创新力的教学展示,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适应性的学习动机模式之中,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交互式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内容互动、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高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因此,将移动教学平台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未来具有广泛的操作空间。
(三)交互式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有益的深度融合
交互式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学生为主导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交互式课堂教学可以看作是现在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但不可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既要尊重传统教育方式,取其精华,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敢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交互式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更好地服务师生。交互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师生传统的教学角色,真正实现了“教师教”为“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四)交互式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价值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创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也迎合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传统教学方法下,多数课程只注重理论灌输,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宽进宽出,同质化现象严重,阻碍了同学创新精神的形成[20]。交互式教学方法下,学生在社会互动的环境中自主吸收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不仅有助于知识层面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能力培养、人格养成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利用“互联网+”教学工具与手段,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应对不确定环境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