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黄散为基础的湿敷对急诊毒蛇咬伤患者局部肿痛的作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
2021-09-09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300140夏然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300140)夏然
毒蛇咬伤属于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类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病因复杂等特点,如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引发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肝衰竭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情严重患者甚至死亡[1-2]。毒蛇咬伤后,患者局部伤口往往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且肿痛随着病程朝四周逐渐扩散,常累及咬伤处以上数个关节,甚至累及整个患肢,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3]。因此,对毒蛇咬伤伤口局部进行准确有效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能缓解毒蛇咬伤导致的组织肿痛,亦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三黄散主要是指由黄柏、大黄以及黄连按照1∶1∶1比例研制而成的制剂,具有清热解毒以及化瘀消肿的功效,应用于毒蛇咬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4]。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以三黄散为基础的湿敷护理对急诊毒蛇咬伤患者局部肿痛的作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从2018年1月10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120例急诊毒蛇咬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成三黄散组及常规组。三黄散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6.22±10.96)岁;毒蛇咬伤类型:眼镜蛇咬伤18例,蝰蛇咬伤5例,蝮蛇咬伤4例,银环蛇咬伤5例,竹叶青咬伤20例,其他蛇咬伤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31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9例。常规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0-75岁,平均(46.31±10.95)岁;毒蛇咬伤类型:眼镜蛇咬伤19例,蝰蛇咬伤4例,蝮蛇咬伤4例,银环蛇咬伤4例,竹叶青咬伤22例,其他蛇咬伤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29例,高中或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1例。各组上述资料差异较小(P>0.05),可比性较高。入组标准:①所有入组对象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咬伤急救学组《毒蛇咬伤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5]中所制定的毒蛇咬伤诊断标准,且入院时患肢局部组织肿痛;②均为成年人;③意识清晰且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入院24h内死亡者;②外院治疗≥3d后再转入我院治疗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④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严重病变者。入组人员均于同意书上签字,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悉并批准。
1.2 研究方法 (1)治疗方式:所有受试者入院后均予以静脉输液抗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保护胃黏膜以及改善细胞代谢等治疗。同时,若患者有毒牙遗留予以取出,同时以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并予以碘伏消毒。常规组予以常规外科换药处理,三黄散组则予以三黄散干预,即取三黄散加入蜂蜜和冷开水调制成糊状,均匀涂抹在肢体肿胀部位,随后采用牛皮纸包扎环绕肢体。服药时切忌中药遮盖伤口,范围应超出肿胀部位3cm以上,且不敷于皮肤破溃以及水疱处,维持局部皮肤的湿润,每日换药3-5次,换药前务必将患肢彻底清洗干净。(2)护理方式: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患肢肿胀范围、程度、蔓延趋势,局部皮肤颜色。准确记录患肢肿胀以及疼痛消退时间,维持二便通畅。②告知患者卧床静养,维持肢体功能位,饮食以清淡、富营养、易消化为主,严禁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多饮水。③维持伤口局部清洁,进行换药操作时务必保证动作的轻柔,避免擦伤皮肤。④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促使其明白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和对疾病康复的积极作用,并与其分享既往成功案例,通过注意力转移法等稳定患者情绪。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满意度情况、救治时间,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现对受试者满意度的评估:主要内容涵盖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服务3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预示满意度越佳。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实现对受试者情绪进行评估,上述两项两项各有评价项目20个,其中SAS每个项目评分1-4分,SDS每个项目评分1-3分,评分越高反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显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判定标准即P<0.05。
2 结果
2.1 两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评价 在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方面对比,三黄散组短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评价(±s,h)
表1 两组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评价(±s,h)
组别 例数 肿胀开始消退时间 肿胀完全消退时间 止痛时间三黄散组 60 47.38±11.05 97.41±20.16 13.05±2.35常规组 60 66.49±14.62 138.67±31.29 17.82±4.11 t-8.077 8.586 7.804 P-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满意度评价 在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方面对比,三黄散组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评价(±s,分)
表2 两组满意度评价(±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护理技术 护理服务三黄散组 60 94.11±3.15 95.26±3.26 96.18±3.36常规组 60 84.02±2.97 83.05±4.11 87.10±3.87 t-18.053 18.029 13.723 P-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救治时间评价 在入院处置时长、机械通气时长以及住院康复时长方面对比,三黄散组(21.92±6.24)min、(6.42±1.36)h、(4.22±1.01)d均低于常规组的(36.20±7.16)min、(10.06±2.55)h、(6.37±1.56)d(t=11.646、9.756、8.961;均P=0.000)。
2.4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在干预后SAS、SDS评分方面对比,三黄散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三黄散组 60 54.22±10.30 31.40±7.41 43.11±4.23 30.05±6.24常规组 60 54.07±10.28 38.55±8.23 43.04±4.18 37.14±7.56 t-0.080 5.001 0.091 5.602 P-0.937 0.000 0.928 0.000
3 讨论
毒蛇咬伤的中医辨证主要涵盖火毒型、风毒型、风火混合毒型,患者主要局部症状包括肿胀或(和)疼痛,且会出现患肢局部淋巴管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继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导致患肢肿痛逐渐加剧,并对神经末梢产生压迫。若不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神经末梢以及淋巴系统损伤加剧,导致患肢功能出现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蛇毒及其代谢产物均会引起局部血管的痉挛、阻塞,肌肉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一步导致代谢产物积聚,继而引发粘连和硬化,挛缩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单独依靠内服活血通路中药以及功能锻炼,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6]。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经济易行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三黄散作为我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大黄、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符合毒蛇咬伤早期局部肌肉组织的病变机理,可能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在肿胀开始消退时间,肿胀完全消退时间,止痛时间方面对比,三黄散组短于常规组。这提示了以三黄散为基础的湿敷护理对急诊毒蛇咬伤患者局部肿痛的作用效果较佳。原因可能是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以及泻火解毒的功效;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以及逐瘀通经的功效;黄柏味苦,性寒,亦可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诸药共用于局部外敷,加以蜂蜜和温开水调配,可达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7]。此外,在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方面对比,三黄散组均高于常规组。究其原因,可能与该护理方案有效促进患者肿痛消退有关。此外,在入院处置时长、机械通气时长以及住院康复时长方面对比,三黄散组均低于常规组。分析原因,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连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以及黄连碱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降血糖、血脂的作用。大黄有效成分包括蒽类衍生物以及苷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降压、止血、利尿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机体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的对抗急性炎症作用。黄柏有效成分包括小檗碱、黄柏碱以及药根碱等,具有抗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同时可发挥抗消化道溃疡、收缩等作用[8]。联合应用可发挥改善微循环、抗炎、利尿以及降低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继而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在干预后SAS、SDS评分方面对比,三黄散组均低于常规组。这提示了三黄散组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三黄散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三黄散为基础的湿敷护理应用于急诊毒蛇咬伤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局部肿痛的消退,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救治时间,保证心理状态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