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真兴趣:钱玄同的家庭教育经验

2021-09-09李云丁道勇

中华家教 2021年5期
关键词:钱玄同家庭教育

李云 丁道勇

关键词:钱玄同 真兴趣 “从牛到爱” 家庭教育

钱玄同(1887—1939),字德潜,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浙江吴兴人,原名师黄,又曾名怡,在接受民族革命思想之后,改号汉一,改名为夏,1916 年改名为玄同。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文字音韵学家、《新青年》杂志编辑,文学革命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努力催生了《狂人日记》,又为胡适的白话诗集《尝试集》作了序。这两部代表了现代中国新文学早期创作实绩的白话文作品,都和钱玄同有密切联系。

钱玄同一生致力于文化革命,他的家庭教育经历和经验同样值得重视。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钱振常是清同治年间的举人。钱振常一生教书,教导过包括蔡元培在内的不少文人名士。钱玄同的长兄钱恂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长嫂单世厘是中国近代最早一批迈出闺门、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1] 钱玄同本人在幼年时期闭门读书,成年以后却走上了思想革命的道路,这与他幼时完全受成人掌控、兴趣萌芽备受打击的成长經历有关。他的成长经历影响了他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一系列选择,概括来说就是注重真兴趣的培养。这条家庭教育经验,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一、钱玄同的成长经历

光绪十三年(1887 年),钱玄同出生于浙江吴兴的书香世家。父亲钱振常是同治年间的举人,曾担任礼部主事,晚年又做过扬州、苏州的书院山长。[2] 钱玄同出生那一年,钱振常62 岁,同父异母的兄长钱恂已经34 岁了。钱恂十多岁考中秀才,此后多年一直未中举。钱振常便将中举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幼子钱玄同身上。在某种程度上,钱玄同的童年生活从一出生就被决定了。

光绪十六年(1890 年)秋,4 岁的钱玄同开始跟随66 岁的父亲读书。传记中记载:“钱玄同在他父亲的严格管教下,4 岁发蒙,5 岁开始读《诗经》,8 岁读《说文解字》。到11 岁时,已在家塾读毕五经,对《史记》《汉书》也已熟读……13 岁从塾师读《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14 岁开始读段玉裁、王筠、严可均等研究《说文解字》的专著;15 岁读庄存与、孔广森、刘逢禄等研究《春秋》的著作。”[3] 在15 岁时,钱玄同已经基本完成了传统的中国古典教育,被邻里誉为“神童”。

赞誉背后,是钱玄同日复一日单调无聊的生活。由于生来就背负着父兄寄予的考取功名的希望,童年钱玄同几乎完全没有兴趣爱好可言。他整日埋头在书屋里苦读,父亲和长兄是他严厉的监督者。根据钱玄同的三个儿子(秉雄、三强、德充)回忆:3 岁时,钱玄同即整日站在书架前,读父亲钱振常贴在书架上的一条条《尔雅》词义。一天下来,他经常因为站得太久,两腿僵直不能移步,到傍晚只好由仆人抱回内房去。钱玄同到了晚年还常常跟朋友和学生说起自己之所以双腿无力、很怕走路,就是因为小时候站着念书给站坏了。钱玄同6岁的时候,开始跟随塾师读经。某天,他私下偷看《桃花扇》时被塾师发现。塾师一生气,劈头打下来一戒尺,正打在钱玄同眉心,留下了一个永久性的疤痕。[4] 这个疤痕 可以看作钱玄同幼时完全受到成人掌控、兴趣甫一萌芽即遭打击的一个标记。

幼时的教育,为钱玄同积累了深厚的国学功底。然而,这段学习经历也为他后来对传统的批判埋下了伏笔。走出书房之前的钱玄同,从未接触过社会上正在生长的新生力量。然而,一旦迈出第一步,叛逆的种子就发芽了。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钱玄同获得了“自由”,开始和外界有了接触。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举动,展现了这个刚刚走出书斋、开始接触现实社会的青年人经历的思想地震。1904 年的某天,18 岁的钱玄同读了章太炎的《訄书》、刘师培的《攘书》,这些充满激情的雄辩著作,对他而言不啻一场又一场思想轰炸。当天下午,他便叫来剃头匠,在小楼中剪掉了辫子。1911 年12 月,钱玄同在故乡考证了古代的深衣,就叫人也给自己做了一身。据胡适记述,1912 年钱玄同到浙江教育司当科员之后,便戴上“玄冠”、系上“大带”去上班,结果惹得朋友们都大笑一场。[5] 可以看出,这时期的钱玄同颇有一点落落寡合,这与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有关。

总之,对于儿时的钱玄同来说,“兴趣”着实难得一见。这让他在成年之后深受其苦,以至于长期处在自我怀疑当中。钱玄同自视甚高,但是在走向社会以后却猛然发现自己思维的闭塞。钱玄同常引用谭嗣同的话,说自己“少遭纲常之厄”。日本占领青岛之后的种种矛盾使他终夜彷徨,终于奋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措辞激烈,遇到有人以古训压迫青年或者维持“旧礼教”的主张,他便破口大骂。这都与他幼时被“旧礼教”拘束太紧不无关系。[6] 在为人父之后,钱玄同在教育子女上的首要关注点就是孩子们的兴趣。

二、钱玄同教育子女的经验

钱玄同和妻子徐婠贞共有五子一女,分别名为:钱秉雄、钱秉弘、钱秉工(女)、钱三强(幼名钱秉穹)、钱秉东、钱德充(幼名钱秉充)。其中二子秉弘、女儿秉工、四子秉东年幼夭折,钱玄同尽力抚养剩下的三个儿子。他是一位开明、幽默又十分关心孩子的父亲,调侃地称呼三个儿子为“三位世兄”。“小世兄”初入小学时,在外的钱玄同常会打电话到家里询问,怕路上汽车多,“小世兄”进出会有安全问题。[7] 在孩子的兴趣方面,钱玄同秉承“三步法”来发展孩子的真兴趣:一是鼓励子女广泛阅读和实践,培养理智的头脑;二是勉励子女勇敢按照自身兴趣做选择,不被功利思想裹挟;三是督促子女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将一时的兴趣转化为终生的志趣。在家庭教育中,钱玄同对于真兴趣的培养,在“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的成长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同于当时的一般家庭,钱玄同家的孩子们从小不必囫囵吞枣地死记古文,他们可以自由阅读。即便是当时所谓的“闲书”“杂书”,父母也从不禁止。钱玄同不愿自己儿时的痛苦经历在儿女身上重现。钱玄同家的书刊十分丰富,钱三强后来能够回忆起来的便有许多种类,比如:杂志有《小朋友》《儿童世界》《新青年》《小说月报》《创造季刊》《语丝》,古典小说有《儒林外史》《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镜花缘》《三国演义》,新小说有《呐喊》《彷徨》,外国小说有《鲁滨逊漂流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等。[8]广泛阅读为钱三强发展个人兴趣提供了支持。不到16 岁时,钱三强在学校图书馆细读了《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开始向往“实业计划”,并下定决心要去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电机工程。钱玄同立即提醒他:交大教学用的英文教本,以他目前水平恐怕难以跟上。钱三强这才意识到在追寻个人兴趣的道路上,还有可能遇到障碍。在钱玄同的鼓励下,钱三强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而是决定先考北京大学读理科预科。进入北京大学之后,他有选择地“翘课”和听课:“我那时有好奇心,物理系高年级的课也去旁听,课外讲演也去听,总之凡是能扩大知识范围的,我总是积极去参加。”[9] 除了修课,钱三强还读了不少科学著作。其中,英国科学家罗素的《原子新论》让他的学习兴趣转移到了物质结构上去。可以看到,即使在外求学期间,钱玄同在培育真兴趣方面的影响也仍然在继续。

之后,钱三强觉得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的教授比较逊色,就放弃了北京大学预科和三年本科学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重读一年级。对于这个选择,身边人多不理解,但是钱玄同却十分理解钱三强。钱玄同很清楚,儿子虽然做了非比寻常的选择,但这是建立在他对“实业计划”的向往之上。乍看荒唐的选择,骨子里是儿子在坚持追求自己的兴趣。钱玄同在得知儿子的选择以后,甚至开心地写了“从牛到爱”四个大字送给钱三强。钱玄同解释道:“写这样的几个字寓意有二:一是勉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是在科学上不断进取,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10] 这一方面是对钱三强那股“牛劲”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在勉励钱三强,希望他在对事情有兴趣之后还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将一时的兴致转化为可以持续终身的真兴趣。在这之后,钱三强便将“从牛到爱”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这幅1933 年的手书跟随他辗转巴黎、里昂,一直与他相伴了整整60 年。

从清华大学毕业之际,钱三强面临择业问题。当时,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国防部兵工署两个单位可以供他选择。按照个人兴趣,钱三强更愿意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同學劝他说,南京国防部兵工署条件更好,聘请了德国顾问,并且薪金更高,个人发展机遇也更多。钱三强一时没了主意,跑回去征求父亲的意见。钱玄同听完以后,没有立即给出意见,而是反问钱三强自己有什么想法。得知钱三强对物理研究所的青睐之后,钱玄同告诉他:“完全要用自己的兴趣来决定,万不可由别人用了功利主义做标准来‘指派。”[11] 钱玄同明白,如果依照个人意愿,钱三强完全可以马上拿定主意,只不过是因为顾及父母的想法,才回来征求自己的意见。在一番勉励之后,钱玄同又补充道:“既然你有兴趣从事物理科学研究,我看也是不错的。”[12] 之后,钱三强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在北平东黄城根42 号红漆大门的四合院中写成,发表于本命年(牛年),开启了“从牛到爱”的科研生涯。这才有了众所周知的“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总之,钱玄同支持钱三强发展自己的兴趣、追随自己的兴趣,在兴趣问题上相信理智的头脑、勤奋的付出缺一不可。他的几个孩子后来在回忆自己父亲时,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在个人兴趣问题上来自父亲的尊重和引导。

三、培育真兴趣

钱玄同苦于自己幼年时没有广泛阅读的自由,这导致了他后续一系列的思想剧变。一方面,在钱玄同眼里,兴趣不是一时的兴致,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父母指派的任务,而应当是及早培育、长期坚持的结果。所以,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钱玄同将广泛阅读和理智思维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这在他的日记中也有所体现。在钱玄同的日记中,可以寻到他经常为子女买书的记录。比如,1922 年1 月18 日的日记写道:“到商务印书馆,定购《儿童世界》两份,其一畀三儿看。这是一种儿童文学杂志,郑振铎所办,内容颇佳。”2 月21 日的日记写道:“买的共学社出版耿默今译之《托尔斯泰小说集》,并购一部畀秉雄。”2 月27 日的日记写道:“赵元任所译《阿丽思》有趣味,文笔亦极流利诙谐……购得一部畀充儿。”[13] 钱玄同不想给孩子们指派兴趣,而是经常鼓励孩子们自己做决定。但是“自己做决定”,不是让孩子天马行空、胡乱选择,而是培养他们做理智的判断。他的三个儿子均回忆:“父亲常对我们说:你们将来学什么,我不包办代替出主意,应当用自己的理智去分析,研求其是非、对错,然后定改革的措施。”[14]

另一方面,在兴趣和现实遇到冲突的时候,钱玄同勉励孩子们追随自己的兴趣,避免功利主义等坏习气的侵扰。钱三强放弃北京大学三年的学习记录,转而考清华大学读本科一年级;放弃南京国防部兵工署优渥的条件,选择物理研究所这个“冷板凳”。这些在旁人眼中都可以说是傻事。钱玄同在这些关口,展现出了不落俗套的一面。这是因为,钱玄同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明白钱三强是想要追求“实业救国”的理想,因此一再鼓励他忠于自己的兴趣,鼓励那种充满了憨厚的“牛劲”。

最后,持久的努力是追随兴趣的保证。做判断是简单的,但践行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就需要持久的努力、需要对兴趣本身有持久的“热爱”了。在钱三强选择科学道路之后,钱玄同叮嘱他要多向科学家们学习。多年以后,年迈的钱三强在回顾自己的科学道路时总结道:“科学发现需要胆识,科学发现更需要勤奋。我们所知道的,几乎所有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不论中外,都是十分勤奋的,他们把全身心放在科学工作上,在紧要关头,更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15] 我们无从判断钱三强的这段回忆是否和钱玄同的教导有关,但是我们猜测钱玄同1933 年手书“从牛到爱”时已经把这个道理传递给自己儿子了。

钱玄同与徐婠贞的六个子女,除三位夭折的以外,其他三人各有建树:长子钱秉雄,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任孔德中学教师、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孔德中学改为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钱秉雄任校长;三子钱三强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先于北京大学理科预科毕业,而后进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一年后赴巴黎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五子钱德充,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北京铁路二中化学教师。[16] 三个孩子的人生选择,与钱玄同鼓励他们发展兴趣、追随兴趣、拒绝功利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

在兴趣问题上,今天的家庭教育有几个常见的误区。第一,忽略孩子理智思维的培养,认为孩子没有选择能力,家长代替孩子做兴趣选择。另一个极端是过分相信孩子的选择能力,一切让孩子自己决定,这同样是忽略了对孩子做理智思维的培养。第二,没有认识到持久的努力、坚持也是培育兴趣的一部分。在许多家庭当中,兴趣等同于靠着一时兴致的浅尝辄止。对于关心孩子兴趣的家长来说,钱玄同培育真兴趣的三步法显得尤其珍贵,这是他在培养孩子真兴趣方面的核心经验。

对照钱玄同的家庭教育经验,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两项行动建议:

第一,要创设条件,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主。在钱玄同生活的时代,“让孩子做主”是一件稀奇且大胆的事情。到了当今社会,在培育孩子的兴趣时,如果认为兴趣选择只是一瞬间的事,忽略家长的引导和干预,那就容易造成家长和孩子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为了帮助孩子发现稳定的兴趣,首先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做主,帮助孩子变得更加理智。只有当孩子能够明辨是非对错、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家长才能真正放心地让孩子做主。只有这样,孩子的兴趣才不容易与世界格格不入,也不容易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而感到后悔。

第二,要勉励孩子,支持他们持续努力。人们时常认为兴趣选择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没天分”就再换一个。钱玄同认为,兴趣培养需要付出汗水,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也在他的自传体教育论著《爱的哺育》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怎样发展一个人的才能,怎样把一个平平常常的孩子变成一个高尚的人和出色的音乐家?铃木镇一认为,才能要从创造、磨炼和重复中来。“重复,重复,再重复”是铃木镇一的独特教育主张。[17] 一时的兴致,不能确保一个人能够取得什么成就。钱玄同和铃木镇一的观点类似,他们都提醒我们,培育兴趣的最大敌人,不是没有天赋,而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如今,重视孩子兴趣几乎成为所有中产家庭的教育共识。然而,大部分家长更关心把兴趣的种子撒出去,既忽视前期选择良种的过程,也忽略后续浇水、施肥的工作。如果孩子侥幸能够坚持下去,就夸赞孩子在某方面有天分;如果孩子没有坚持下去,也不会反思自己作为家长有什么不足。钱玄同的家庭教育经验,显然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不能被理解为孩子的一种天赋,而应当被当作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之后的成就。付出努力之后,发现自己有足够的才能应对原先感到困难的事务,这时候孩子们就容易对这种努力爆发出浓厚的兴趣。兴趣有久暂、强弱、真假之分。培育真兴趣,反对假兴趣,我们才能看到由兴趣带来的回报。

猜你喜欢

钱玄同家庭教育
钱玄同:竖起脊梁做人
钱玄同食言
人际交往中最公正的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钱玄同“认输”
尊师的钱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