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再认识

2021-09-09蒋广宇高洁

中华家教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减经验育人

蒋广宇 高洁

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大、课外辅导班火爆等现象的新闻。家长和学生怨声载道,家长教育焦虑情绪不断蔓延。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双减”文件除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课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外,还明确规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如家长应充分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等。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始终认为孩子的学习活动,只应该在“专业机构”中由“专业人员”主导完成,认为那些在家庭场景下开展的家务劳务、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并不属于学习范畴,学习价值不大。这与家长们对于“家庭学习活动”的认识有关。

所谓“家庭学习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家庭学习活动”,是指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开展的学习活动在家庭场景中的延续,或在家庭场景中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例如家庭作业和家庭补习等。广义的“家庭学习活动”,是指家庭活动中一切具有学习意义和学习价值的活动,例如家务劳动等。一些家长向孩子表态“你只负责学习(指学科学习),其他一切由家长完成”,就是仅仅把“家庭学习活动”理解为狭义概念,而没有意识到更广意义上的“家庭学习活动”的存在和价值。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丰富“家庭学习活动”的内涵。家长在“家庭学习活动”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厘清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构建全社会良好的育人生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认识“家庭活动”中的学习价值

在一般认识中,人们只把学生在正规教育机构中开展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证书)、规范的教育组织(学校等教育机构)、系统的教育资源(教材)、专业的教育人员(教师)的教育过程视做学习。但学习的概念不止于此。按照教育学的划分,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又分为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两类。

正规学习就是传统意义上学校教育中的“学习”概念,它的特点是全部学习活动都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即资格证书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学生在学校完成小学及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就属于此类教育;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其中,并最终获得学习结果——毕业证书。如果说正规学习是结果导向的,那么非正规学习中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结果——证书。非正规学习是指那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开展的,并不以获得证书为导向的学习。在非正规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习也是主观开展的,并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在教育培训机构参加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辅导班。在这些培训中,学生也会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深化知识理解、提升知识水平、提高学业成绩等。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也提供了固定的学习场地、学习材料和教师等,但其最终的目的并不围绕证书展开。

以上两种学习比较容易得到认可和理解,但其实人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其他的学习活动,即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指那些由于工作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引起的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活动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偶发的、随意的,学习的目标也并非是明确的,学习支持也呈现非结构化、非组织化的特征。例如,一个学生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随着时间的增加,车技越来越好,抵抗交通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在形式上虽有不同,但其学习价值和重要性是一致的,学校教育中也大量存在着非正式学习。

绝大多数的“家庭活动”均属于非正式学习。从事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时间管理、策划运营的能力,同时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开展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增强身体机能;进行家庭阅读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体验不同的情感,增强亲子关系;举办家庭文娱活动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等。这些“家庭活动”各不相同,却都具备很高的学习价值,因此家长们应当重新理解“家庭活动”的学习意义,充分挖掘“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将具备学习意义和价值的家庭活动也纳入“家庭学习活动”的认识范畴,使家庭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二、引导反思:开展“家庭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

在重新理解“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后,家长还要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完成“家庭学习活动”,并厘清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

1939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其《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经验不断改造与重组的过程。简言之,杜威认为学习的过程即“经验+ 反思”的过程。1984 年,澳大利亞学者库伯补充和完善了杜威的理论,提出了经典的经验学习环理论,认为基于经验的非正式学习应该由四个环节的闭合循环构成。这四个环节分别为具体经验、观察与反思、形成抽象概念和概化、在新情景中检验概念内涵。

很多“家庭学习活动”效果不好,其原因往往是家长只让“经验”学习这部分行为发生,但没有充分重视“反思”这一环节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反思”包含的对象很多,从进行家庭学习活动的原因与目的,到家庭活动的具体内容,再到其实践方式、沟通言语,等等。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活动”时间只要积累足够,就会自发形成学习效果,这是不准确的,也是导致很多“家庭学习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这其实是只重视了“量”的积累,而忽略了“质”的变化。这里指的“质变”就是引导孩子对自己所参与的家庭活动进行必要的“反思”。以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拖地为例,如果仅仅要求孩子不断地重复这个劳动行为,虽然不能排除孩子自己缓慢地认识到其中的学习价值,但这样的学习效率往往不高。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例如孩子拖了一段时间的地后,将孩子拖地的视频录下来,引导孩子观察自己拖地的过程并思考自己在其中的收获,最后想想这些收获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活动和场景中。

因此,提高“家庭学习活动”效果的关键就是家长引导孩子对活动行为进行反思。一般包括如下步骤:首先,让孩子充分参与到这些家庭活动中,使孩子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深刻认识活动的本质,同时与孩子交流对活动的认识,促使孩子反思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变化、成长;再次,将这些变化和成长运用达成共识的概念进行表述;最后,让活动始终处于未完待续状态,在下一次的新场景、新活动中延续并提升孩子的收获。例如,希望提高孩子在家庭体育锻炼中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让孩子参与某项体育活动,如果只是收看该项体育活动的视频则很难增加孩子的经验。其次,和孩子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在体育锻炼中遇到困难时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如何克服困难。然后,和孩子一起将这些品质归纳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等。最后,扩大范围,让孩子思考在其他活动中,这种意志品质是否重要。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提升“家庭学习活动”效果的关键在于家长的引导。一些家长认为,促进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角色应该由“专业人士”担任,这样的认识其实是转移了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虽然在专业学科学习中,具备相应资质的老师可能会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是在“家庭学习活动”这类非正式学习中,家长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更大。一方面,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更加熟悉,在引导其反思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孩子更大的潜力。另一方面,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也使得这种学习和成长更容易发生。扩大范围来看,这种家长和孩子的互动,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家长在家庭活动中具有主动权,不必因自己并非专业教师或没有经过专门学习而自卑,而应积极承担起教育的主体责任。当然,如果家长有余力,可以积极参加各类“家长课堂”,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青少年和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学习沟通技巧和方法,提高自身在“家庭学习活动”中的引导影响能力。

三、结语

国家的“双减”政策,强化了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教育责任的转移,而是明确了家校协同育人的作用,强调了家庭活动的学习价值。“双减”政策绝不是不让孩子学习,而是如何让孩子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当孩子们从无穷无尽的校外辅导和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回到家庭后,该如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安排更有价值与意义的学习活动?这个问题不仅是政府、专家学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位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双减经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乐淘淘“先进”经验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乐淘淘“先进”经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