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前三分钟”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效用
2021-09-08李婷婷
李婷婷
摘要:如何让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是语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为例,旨在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兴趣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值得探究。笔者尝试在课前用三分钟左右时间,以规定的文本阅读后的感想为命题,通过播报、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文本某一章节的内容、阅读后的感悟,从中发现文本中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调查分析
笔者所带班级为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一年级学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开学初尝试性开展“课前三分钟”环节,推荐经典书目《西游记》,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轮“我读《西游记》”为主题的三分钟感悟展示,并且在假期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笔者所带的近百名学生中,有95%的学生认为通过大家的展示感悟活动,对这部名著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识,在切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有85%的学生认为在语文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自我展示环节是有趣的,并且表示愿意下阶段继续开展。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形式上能够多样化,除了演讲、播报、表演,还可以发挥同学们的特长,多些形式,让“读”“写”、“演”“悟”并用,在内容上可以不拘泥于老师安排的名著文本,而是涉及更多的文本,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一堂有趣、有含量的语文课应该在内容上更具有丰富性、实用性,避免教师“一言堂”式的灌输教育,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了这三分钟的学生展示,加强了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那么如何在这三分钟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如何增趣
1.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是增强兴趣的方法之一。在每人有限的三分钟内,以所读《西游记》为蓝本,自主选择展示形式,将讲台视为舞台,把教师和其他学生视为观众。学生可以独自上台展示内容,这就是一出独角戏式的演讲,如就“三打白骨精”这一故事情节进行叙述或分析孙悟空人物形象;也可以两人合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这是一出辩论,如就唐僧的人物形象展开短暂辩论;也可以表演四人小组式的小剧,依靠群体的力量增加自我胆量,增强展示效果,征服观众,这是一出微型情景剧。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加之与台下同学的频频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上好语文课的兴趣。
2.内容丰富性
学生在准备“课前三分钟”分享内容时,不仅自己选择感触最深的故事情节或是人物形象,还把之前同学讲过的章节、点评过的章节都筛选出去,生怕与其他同学重复,还有学生在演讲时专门进行了人物对比分析研究,将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与金庸笔下的大侠的人物形象做一对比,凸显其独特性。
3.点评个性化
个性化的学生点评、教师汇评是增加兴趣点方法之三。当学生在讲台上表演结束后,台下同学都会给予掌声鼓励,并有班级学生组成的大众点评团对演讲者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点评,教师最后做总结式的汇评。起初学生不敢发言点评,在笔者一次次的鼓励下,学生开始积极发言了,这也加深了对原著作品的理解,增强其语文课堂的主人翁意识,让其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提升了上好语文课的兴趣和信心。
三、增趣意义
在教学中倡导阅读经典,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拓宽阅读面。面对有些学生不爱读书、不喜欢阅读的习惯,给其一个三分钟的演讲展示。首先,在课前对所选材料进行整合加工,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爱上读书,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如这次对《西游记》的感悟分享,学生起初对电视剧的印象很深,缺乏对名著本身的认识,经过这次名著阅读,理解原著和影视剧作品的差异,让其能够留心多读原著,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其次,走上讲台时的落落大方,与同伴默契配合,全情投入,克服胆怯,注意举止文雅,增强自信心,使得三分钟的小讲台成为个人展示的大舞台,这也是其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现。再次,大众点评团的同学虽不是专家评委,但是站在观众的角度,依据文本内容做出其独到的评判,指出演讲者的优缺点,在对他人点评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提醒和鞭策,希望自己表现会更好。很多同学经过这次上台锻炼,由最初的抓耳挠腮、语无伦次的表达,到淡定自若、娓娓道来式的展示,这就是进步,是其能力的提升,为将来的学习添砖加瓦。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是一堂语文课的序曲,是在整个教学环节前的导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语文课在开端就迎来了小高潮,使得许多学生更期待这三分钟的演讲展示,期待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2]黄立文.浅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J].现代阅读,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