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缝线对三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和线结排异反应的影响

2021-09-08王启伦游绍敏

当代医学 2021年25期
关键词:排异丝线缝线

王启伦,游绍敏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600)

外科手术被逐渐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由于腹部是外科手术的主要部位,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线结反应等并发症较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增加患者的痛苦。临床认为切口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切口愈合延迟、再度裂开等情况,同时,还会引发全身炎症感染,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切口并发症的原因较多,缝线的不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不同缝线对3 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和线结排异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00 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慕丝线组和可吸收线组,每组100例。慕丝线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48.1±3.9)岁;其中Ⅰ类切口33例,Ⅱ类切口45例,Ⅲ类切口22例。可吸收线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48.4±3.8)岁;Ⅰ类切口35例,Ⅱ类切口41例,Ⅲ类切口2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无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Ⅳ类切口患者;存在无法有效纠正的影响伤口愈合的危险因素的患者。

1.2 方法 慕丝线组切口全部采用传统的慕丝线缝合,可吸收线组切口全部采用美国科惠公司生产的可吸收线缝合,所有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操作均一致。

切口缝合操作:腹腔手术操作结束关腹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切口彻底止血,缝合边距控制在0.3~0.5 cm,针距控制在0.5~0.7 cm,全部采用间断单针缝合,根据情况加减缝线,避免不同的缝合方式和缝合习惯给结果造成的影响。第一层用0号慕丝线或0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后鞘或腹内斜肌腹横肌壁腹膜、腹横筋膜及壁腹膜;第二层用0 号慕丝线或0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用3-0 号慕丝线或3-0 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最后用3-0号慕丝线或3-0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肤,打结方式全部采用三叠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线结反应的发生率。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感染纳入切口感染。①切口感染标准:切口有脓性分泌物,局部压痛,发热>38 ℃;切口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情况;医师诊断为切口感染;切口引流、穿刺有脓液;切口分泌物培养阳性。②线结排异反应:出院时复查血常规、切口彩超检查无异常,出院或拆线后发生的切口化脓,表现为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处散在局部小包直径0.3~1.0 cm,局部隆起,表面色微红或微黄,触之呈囊性,无明显疼痛,半数可见黑色线头,个别有分泌物流出纳入排异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3类腹部切口感染率比较 可吸收线组Ⅰ类、Ⅱ类以及Ⅲ类切口的3 类腹部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慕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3类腹部切口感染率比较[n(%)]

2.2 两组3 类腹部切口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比较 可吸收线组3 类腹部术后切口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慕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3类腹部切口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影响患者切口愈合的因素较多,包括全身因素如是否有基础疾病、年龄等,局部因素包括切口类别等。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外科感染中可达13%~40%,发生率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患者自身原因如贫血或合并基础病,或与手术性质如手术时间或手术分级等因素有关[2]。腹部是大部分消化道所在,空腔脏器被切开后致脏器内容物外溢,流入手术区域,这可能会在切口部位直接接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细菌,根据感染发生规律,污染细菌数量越多,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其中腹部胃肠道手术的发生率较高[3]。吴维敏等[4]研究结果表明,切口线结反应的发生主要是切口缝线受到污染,个体差异、组织对异物的排斥反应以及局部组织血供较差等因素,并未考虑到切口缝线因素的影响。

切口缝线的选择可能也是影响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慕丝线为传统常用的切口缝线材料,本身不能吸收,作为异物还可引起一定的炎症反应,而本研究采用的可吸收线为聚乙交酯类PGA 缝合线,具有吸收稳定、纤维韧性佳、无毒无抗原性、组织相容性好、有一定的抑菌性,完全吸收后局部不留或仅留很小的瘢痕[5]。目前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患者更倾向于组织反应轻,愈合好,瘢痕小的缝线,缝线主要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其中不可吸收线主要是慕丝线、尼龙线等,孙铁莉[6]研究结果表明,为减轻线结排异反应及术后感染等应尽量选择可拆除的缝线。

术后切口缝线的不同可能为影响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的一种原因,在纠正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比观察两种不同缝线对3类切口感染和线结反应的发生率,探究缝线对切口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可吸收组3类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低于慕丝线组(P<0.05),这与伍明[7]的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在缝合兔头皮时可吸收线能降低切口的炎症反应以及缝线的不良反应如异物肉芽肿。可吸收线组3 类腹部术后切口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慕丝线组(P<0.05),与郭俊海等[8]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采用可吸收线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线结排异反应,提高切口愈合率。

综上所述,在腹部手术中使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缓解切口线结排异反应,减少切口并发症,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排异丝线缝线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绣丝线
蜘蛛
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技术改进
洞见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