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021-09-08李华王素芹廖洪秀佐静
李华,王素芹,廖洪秀,佐静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00)
攀枝市位于四川省最南端的川滇结合部,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是我国西部最大、重要的钢铁企业-攀钢集团的所在地,也是中国阳光康养旅居目的地之一,辖三区两县,常住人口123.6 万。攀枝花市1965 年建市,外来人口居多,辖区钒钛产业、热带农业、康养旅游业发展迅速,人口流动大,偶发输入性病例,因此,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力资源、人才队伍结构、专业素质状况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和民众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为了解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人力资源现状,为攀枝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才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现收集攀枝花市2018 年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力资源资料,包括人员数量、年龄、工龄、学历、专业构成和职称分布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攀枝花市市级和5个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共6所单位的在职(含编外)工作人员294名。
1.2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基本信息系统,收集攀枝花市各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数量、年龄、工龄、学历构成、专业构成和职称分布等基本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和Excel 201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攀枝花市、县(区)级疾控中心核定编制数294 人,配置 2.38 人/万,其中东区配置最低 0.89 人/万;全市共有在职人员共272人(编外31人),在职在编占81.97%,在职在编最高的是仁和区93.33%,最低是西区63.33%,每万人口拥有在职、在编人员比例为1.95/万;市级疾控中心拥有在职人员102 人(编外10 人);县(区)级疾控中心共有170 人(编外21 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为米易县49 人,最少为西区25人(编外6人),见表1。
表1 攀枝花市疾控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2.2 年龄分布 全市疾控中心在职人员年龄以25~44 岁为主 ,占 62.13%(169/272),其中 25~34 岁占比最高31.25%;≥55岁占比最低为5.15%。市级疾控中心35~44岁占35.29%;≥55 岁人员最少,仅占5.88%;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25~34 岁32.94%,仁和区最少仅占14.71%;市级疾控中心与县(区)级疾控中心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3,P=0.75),见表2。
表2 攀枝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年龄分布情况[n(%)]
2.3 工龄分布 全市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工龄分布前3 的分别为20~29 年,占24.26%;10~19 年,占22.79%;<5 年,占22.43%,工龄占比最低的是≥30年,占14.71%,其次为5~9 年,占15.81%。市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中,工龄10~19 年的比例最高,占28.43%;县(区)级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中,工龄在20~29 年的比例最高,占27.65%。市级疾控中心与县(区)疾控中心工龄分布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见表3。
表3 攀枝花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龄分布情况[n(%)]
2.4 学历分布 全市疾控中心在职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1.47%。市级疾控中心本科学历占54.90%,县(区)疾控中心本科学历占49.41%;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研究生学历仅占0.59%,低于市级疾控中心的6.86%(χ2=8.79,P=0.00);东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目前无研究生学历人员;市级疾控中心中专学历占2.94%,低于县(区)级疾控中心的9.41%(χ2=4.11,P=0.04);全市疾控人员中无博士学历,见表4。
表4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学历分布[n(%)]
2.5 专业构成 全市疾控中心在职人员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占27.21%,其次为检验技术人员,占19.49%。市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28.43%,县(区)占26.47%,县(区)中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最高的为米易县,占42.86%,最低为仁和区,占8.82%。县(区)级疾控中心临床医学专业人员占比17.06%,高于市级疾控中心的4.90%(χ2=8.61,P=0.00),见表5。
表5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专业构成情况[n(%)]
2.6 职称构成 全市疾控中心在职人员职称以初级为主,占33.09%;其次为中级职称人员,占27.21%;市级疾控中心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人员分布与县(区)级疾控中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市级疾控中心无专业技术级别人员占31.37%,高于县(区)疾控中心的20.00%(χ2=4.49,P=0.03),见表6。
表6 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职称分布[n(%)]
3 讨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人民健康保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
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准编制数294 人,目前在职人数272 人,按照四川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印发的《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市、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总量按照常住人口的1.6/万的比例核定,其中县级编制标准为常住人口1.25~1.3/万[1],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整体上满足编制配置要求,但是全市疾控机构编制配置分布不合理,米易县编制配置最高,东区、仁和区编制配置未达到要求,盐边县幅员面积3 269 km2,人口密度<80 人/km2,编制配置也未达到要求,核准编制数偏低。虽然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平均编制可满足配置要求,但整体编制空置率较高,达18.03%,中西区疾控中心编制空置率达36.67%。编制空置率过高,直接导致实际的工作人员不足,制约了传染病防控、扩大免疫规划、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救援等具体工作的开展,对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发展目标,推进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和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战略也不相适应,所以部分单位在编制未满的情况下大量聘用编外人员来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这与全省疾控中心人员结构现状相符[2]。招聘人员过多,可能会出现工作推诿、不负责任、缺乏团队精神等情况,使在编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3]。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中的健康扶贫的开展、四川省援藏项目的实施,以及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疾控系统肩负着新发传染病防控与研究、慢性病监测、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工作任务不断加重,急需政府部门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按照实际服务人口数,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扩充编制,补足人员,充分发挥疾控系统自身作用和功能,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保障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占62.13%,其中25~35岁人员,占31.25%,优于乐山市疾控体系人员年龄结构[4],表明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以中青年为主,疾控队伍稳定,人员年龄结构合理,人力资源梯度稳健。工龄方面,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工龄集中在10~30年,主力工作人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机构内部能有效起到承上启下的“传帮带”作用,有利于疾控中心的健康发展,但5~10年工龄人员比例较低,存在断层现象,特别是仁和区和西区疾控中心,这部分人员占比较低。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本科学历为主,占51.4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5],低于沿海城市浙江省[6]。学历配置不均衡,部分县(区)级疾控中心仍以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为主,可能由于过去人才引进困难,放宽引入条件等因素导致。高学历人才匮乏,研究生学历人员集中在市级疾控中心,县(区)级疾控中心仅西区疾控中心有1名研究生学历人员,其他县级疾控中心未能吸引到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知识密集型特征,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学历层次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建议多举措吸引高学历专业人才进入疾控部门工作,加强在职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训,提升在职人员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专业构成方面,主要以公共卫生人员为主,其次是检验人员,但是其他专业技术或不详人员占16.91%,非卫生专业人员的进入,导致疾控系统工作运行效率不高,严重阻碍疾控系统稳定发展,各级疾控中心应严格控制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疾控,逐步淘汰非卫生专业人员,改变目前人才畸形的现象,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攀枝花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和检验专业人才紧缺,仁和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仅占8.81%;检验人才更是严重稀缺,部分县(区)疾控中心检验人才低于2016 年全省县(区)级疾控中心水平的12.63%[7]。这与攀枝花市地理位置有关,攀枝花市周围都是少数名族自治州或少数名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极为不便,专业人才引进和留住显得十分困难。人员职称分布方面,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15.44%和27.21%,而初级和无专业技术级别人员占比高达57.35%,与全省、全国报道及相关研究报道一致[2,8-9]。按照四川省《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攀枝花市市级疾控中心(三级甲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应为1∶1.5∶0.83,县(区)级疾控中心按照二级乙等卫生事业单位计算,其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比例应为1∶2.67∶3[10],但是攀枝花市市级疾控中心实际人员职称比例为1∶1.42∶1.26,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职称比例为1∶2.04∶2.87。攀枝花市市级疾控中心现有在职人员中初级职称人员过多,而县(区)级疾控中心中级和初级职称人员过少,疾控机构内部职称比例失调,加剧了职称晋升和竞争上岗的难度,造成了人员职称晋升的瓶颈,只能依赖退休、离职等自然减员来补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人才流失严重[11]。全市疾控预防控制机构无专业技术级别人员比例达24.26%,与其他报道一致[12],按照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无专业技术级别人员<15%的要求,除米易县疾控中心外,其他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均超过此要求,且市级疾控中心高于县(区)级疾控中心。
综上所述,人才是疾控中心发展的源动力,是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根本支撑。为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转型,满足疾控机构等级评审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合理增加人员编制,有效落实人力资源配置措施,转变人才管理方式,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评估量化体系,增加财政配套,健全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制度,保障疾控事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