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大肠息肉及肠癌的检出现状分析
2021-09-08胡晓莹通讯作者
胡晓莹,郑 雄(通讯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科 上海 200020)
2015 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1],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 位。大肠癌的发生与大肠息肉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大肠腺瘤。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发病率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高血糖增加癌症风险为大家所熟知,本文应用回顾性分析对糖尿病人群分析统计大肠息肉(腺瘤)的患病率,以指导医生的正确筛查、随访及干预治疗,减少糖尿病人群大肠癌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 上 海 瑞 金 医 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住院期间行肠镜检查患者421 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肠镜检查结果,分为2 型糖尿病组(234 例)和非糖尿病组(187 例),其中男性201 例,女性220 例,年龄23 ~87 岁,平均年龄(59.7±9.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为已知的结肠肿瘤患者,结肠息肉病,炎症性肠病等,肠道准备差者也予以剔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应用Fujinon结肠镜(生产厂家:日本富士能公司),均由专科医生仔细观察,并行相应的活检和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息肉检出率比较
糖尿病组中检出有大肠息肉者134 例(57.3%),而非糖尿病组检出大肠息肉者66 例(35.3%),糖尿病组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息肉检出率比较[n(%)]
2.2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息肉数量及性质比较
糖尿病组134 例息肉患者中共检出息肉391 枚,人均2.92 枚,非糖尿病组66 例息肉患者中共检出息肉119 枚,人均1.80 枚,提示糖尿病组更易患大肠息肉。糖尿病组共取得息肉病理196 枚,非糖尿病组共取得病理79 枚,糖尿病组大肠癌检出率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检出率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息肉性质比较[n(%)]
3.讨论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和大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缓慢,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要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大肠癌的早期预防是关键。大肠癌的确切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大肠腺瘤是大肠癌的主要原因,可能通过染色体不稳定性或微卫星不稳定性导致腺瘤向癌的转变[3]。结肠息肉的早期检出,继以相应的内镜下采用黏膜切除术(EMR)和或黏膜剥离术(ESD),在癌变前即予以治愈,防患于未然,是减少大肠癌发生的有效方法,镜下切除癌前病变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4]。大肠息肉的检出和治疗是大肠癌一级预防的关键。
近几年来,多个文献报道,糖尿病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2 型糖尿病可增加诸如胰腺癌、肺癌、肠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风险[3]。有关2 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结肠腺瘤的发生率增加有不同的意见,Milek[5]等研究发现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结肠腺瘤发生率增加,因而认为糖尿病患者是结肠癌的高风险人群;但Budzynska[6]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结肠腺瘤发生率无显著性增加。本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大肠息肉的检出率(57.3%)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糖尿病患者患大肠息肉的数量也超过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2 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大肠息肉发生率增加。高血糖提高癌症风险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多种推测,有认为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营养基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的效能下降,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过量的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道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最终诱发肿瘤[7-8]。刘梅[9]、张青立[10]等的研究结果更深层次的阐明高血糖与肿瘤发生的机理,揭示了由能量感受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介导的TET2 磷酸化通路在连接糖尿病与癌症过程中的重调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还从表观遗传的角度阐述了二甲双胍在抑制肿瘤中的作用机理,为证明高血糖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提出了有力的依据。发生大肠息肉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和炎症因素外,生活方式不良是很重要的因素。龙思丹[11]、孙伯菊[12]等研究发现吸烟、肥胖、多食红色肉类、低纤维素食物、低钙、NSAIDs 类药物的使用是发生大肠息肉独立因子。我们的研究提示,过多含糖食物的摄入,可能也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增加。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群较非糖尿病人群更易患大肠息肉,糖尿病患者是大肠息肉乃至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对糖尿病人群进行定期大肠癌筛查、随访、及全结肠镜检查和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