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合适的沟通方式助力德育工作
2021-09-08朱建霞
朱建霞
摘 要: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部分。合适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进步、实现育人目标。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拒绝言语上的指责、否定、说教以及随意出口的评价,而是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环节,关切地倾听他人。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有效沟通;德育
一、案例介绍
发现小米再次沉迷手机游戏的那一刻,我很沮丧……回想到刚开学的一个晚上,发现他在晚自修偷偷玩手机,我真诚地讲手机游戏的危害,并严肃告诉他不能带手机进校园。他也表示明白道理,保证不会再犯。接下来,他的表现有明显进步,基本上不再出现玩手机或课上睡觉的现象,我觉得我的教育起作用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到位了,但显然我并没有成功。前期沟通中,我只是辩论手机游戏对学习的利弊,并以说教方式评价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且以命令形式告知他应该怎么做。我开始反思:他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之前的教育缺少了什么?
我对他的了解甚少,之前的沟通交流以说教和命令形式为主,因而难以得出他这些表现的原因。按“冰山理论”来说,我只是看到冰山外面的现象,而没有发掘现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原因,所以我决定从长计议。
二、有效沟通
1.观察
我发现他除了手机问题外,课上也会睡觉,但课间与班内外同学交流欲望强。原来,小米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妈妈对他的教育基本上以说教和打骂形式为主,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心理上缺乏关爱,不愿听父母的话,所以他想找聊得来的同伴,寻求自我存在感。
2.感受
在了解以上情况后,我为之前的简单命令式教育自责,也为自己没有正确引导而感到惭愧。看来,要想真正帮助小米改善沉迷手机的毛病,还要走进他的内心,帮他找到存在感、树立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我尝试“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他交流。
在沟通中,我绕开手机游戏话题,询问他兴趣爱好、亲子关系、在校的时间安排、学习困难等问题。针对他的回答和抱怨,我耐心倾听,表示理解,积极鼓励。同时,我感受到他有想改变的需要,但自己学习方面欠缺的太多,没有勇气更没有毅力改善目前状态。
3.需要
“非暴力沟通”关注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如果没有,怎样做才能使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小米沉迷手机游戏源于他对于自信和自我存在感的需要,而手机游戏可以满足小米对自信和自我存在感的需要。而学习方面,自己又无力改变目前“不堪”的学习状态,所以与学习相比,他还是选择手机游戏。
4.请求
《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指出:“所有儿童都在追求优越和价值观,我们看到的孩子行为只是冰山一角,了解行为背后的诉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读懂小米沉迷手机游戏背后的请求后,我决定创造机会,帮助小米同学感受关爱、树立自信、找到存在感,从而满足他行为背后的请求。
课堂上,我将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抛给他,他正确地回答此问题。此时,有的同學表情惊讶地想:“他也能答对?”借机我表扬了小米。同时,我关注到他经常自发地为班级搬水、倒垃圾后,我赞扬他的行为,并号召同学们学习他心系班级、无私奉献的精神。另外,我以赏识的态度肯定他的进步,同时鼓励他担任班级值日班长。自修课时,他学习的同时也肩负管理班级的责任。看到他走到讲台上提醒同学们安静学习,我真心为他高兴。
经过这次谈话,小米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了改善,手机游戏问题没有再次出现。在省合格性考试迎考过程中,他坚持好问,甚至牺牲午休时间补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合格性考试全部通过。他也表示感恩复习中帮助他的同学和老师们,同时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还给我送来了“感恩有你”的卡片。
三、反思感悟
1.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心理,积极创设条件,助其改善状态。之前教育的失败源于没有深入了解。
2.老师要用自己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自己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内心;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学生的内心。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有效。
3.老师要用接纳赏识的态度去看待学生,帮助他们获得存在感。我们要能接纳小米,为他提供表现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从而不断改善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期待和走近,非暴力沟通方式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方式之一。为了助力德育,教师需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董阳.非暴力沟通:一种师生沟通的新视角[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