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高中生物教学的尝试
2021-09-08刘玉林
刘玉林
摘 要:高中生物施教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应用PBL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PBL;高中生物;教学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诸多误解,其中有一个便是高中生物只要让学生记住了,考试便可以得高分,因此许多时候学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而这样的学习状态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PBL学习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设计要有新意,要注意开放性
PBL教学模式始于教学前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带着任务積极地展开学习,而学生学习得好与坏,与老师的问题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总结性的结论,而这些内容容易被学生误解,或者是要得出结论,难度较大,学生也不易注意,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用质疑的口吻向学生提问,并诱发学生思考。如“水的光解需要酶”这个结论,由于教材中并没有明说,许多学生则考虑到在实验室条件下,裂解水要么需要2000℃的高温,要么需要极强的电流;而植物细胞在裂解水时利用的仅是可见光,并没有利用酶,从这个过程来看,“水的光解需要酶”。但是学生没有考虑到可见光能量可裂解水的主要原因在于PSⅡ的放氧复合体系作用。因此他们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而老师用质疑的口吻,正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但学生也不可以从老师的口吻中听出结论,其实这样老师便把问题留给了学生,他们也就愿意参与到学习当中去。
问题的设计最好是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去着手,这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选择适合的方法
有了问题,如何去解决则是PBL学习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的解决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去精心准备。如在做“PCR与凝胶电泳”实验时,由于仪器在每一个循环中都会升降温度,从而导致耗时比较长,而且耗时也会随着基因的长度以及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长,而想将这个实验顺利完成,就需要改进实验过程,如何来改进,老师就可以在实验前向学生布置清楚,让他们也来帮着想一想办法。对于实验教学,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在课后他们自然会想出办法去寻找改进实验的方法。虽然学生找到了方法,不一定就适合,还需要验证,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去验证自己找到的方法,看是否可行。
有些问题则是课堂教学的“意外”,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变通性思维。如在完成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在获取实验材料“唾液”时学生碍于情面而不愿意“贡献”自己的唾液,如何才能将淀粉纸与唾液进行混合,有学生便提出“吃”的办法,将淀粉纸放入口腔内,过几分钟后取出,再加入碘液,并观察实验现象。而在选择学习方法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三、做好总结,深化效果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学习,至于问题解决的如何,还有哪些方面是学生没有顾及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总结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总结是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总结可以是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诸如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给出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标准来逐一判定完成情况,学生在汇报时要客观,并对没有完成的内容进行补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汇报,老师进行全面总结,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或者是一些比较前沿的内容,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灵活安排。
四、反思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模式引入高中生物教学,有几处还是需要关注的。首先,问题的选择必然是依靠学生的努力能解决的,如果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因为无法解决而不愿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但不能引导学生去学习,反而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层次,尽量避免那些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或者是简单判断便可得出结论的问题。再次,要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与信息的交流过程中。避免老师“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最后,要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与驾驭性。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要避免学生束手无策的问题,更要注意老师无法驾驭的问题。因为学生束手无策,他们找不到下手之处,也就不会去解决问题,而老师无法驾驭的问题也会导致课堂的失控,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