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拓展

2021-09-08张正孝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9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应用策略高中数学

张正孝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涉及的数学规律与性质的讲解,都离不开数与形的结合。高中数学的难度相比来说,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在建立数学知识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掌握数量关系,进而完成抽象的数学知识向直观形象展现的过程。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同时就其具体应用与拓展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策略;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几何两大部分,二者虽然表面上来看关联不大,实际上如果数与形有机结合,可以为数学的解题思路提供新的方向。教师应该将数形结合方法在教学中进行深刻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形成数学思维,并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1.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面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学生容易受到空间逻辑推理与想象能力的限制,从而进入思维误区,难以突破。高中数学教师可巧借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将实际数据与直观图形紧密连接,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在形象的认知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形成创造性思维。

2.有利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高中数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认知数学知识点,对数学中涉及的公式、定理、概念等产生深刻的认知,通过与已学知识的结合,能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的知识储备会变得更加丰富。

3.对学生解题思路与效率的提升有利

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数学问题,用具有清晰脉络的思路去开展数学习题解答,这种解答过程会更具条理性,受到强有力的邏辑支撑。同时,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还能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探索,更容易采用较为合理的解题思路。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与拓展策略分析

1.通过数形关系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解读,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二者之间的转换方式做到灵活掌握。比如,“圆的方程”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已知相关的图形画出来,根据已有的数据开展研究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之后转换形式,将坐标轴与圆相交的图形画出来,并注明与之相关的数据,让学生使用数据对存在的图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逆向思维。

2.结合数形思想,增强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

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概念作为基础性内容,浓缩了数学规律与问题的精华,特点比较明显。教师要在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中,将数形结合方法渗透进去,与数学图形紧密结合,转换抽象的文字性数学概念,探索概念与图形之间的契合点,最大限度上降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难度。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容易。

3.利用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

很多高中生在面对复杂的数学习题时喜欢用固化的思维思考。实际上,相同题目的解决方法是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基于数学模型,帮助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比如,反三角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等,这些题目除了直接解题,还能结合数学模型来解答,并且解答的速度更快。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提升解题效率。

4.通过错题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内在规律

数学习题的反复应用,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做题能力,尤其是对于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在错题本中记录。教师在解题思路中介入图形,增加数与图形的结合,反复巩固所讲的知识,可促进数形结合思想的学以致用。学生在归集错题时,会对未掌握的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在互帮互助中学习,继而促进班集体的共同进步。让学生逐渐掌握其内在的规律,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审题过程会变得更加顺畅,进而使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综上所述,数与形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两大元素,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研究,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解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应用和拓展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中存在的难题,增加数学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马永和.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20(13).

[2]高红霞.探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J].新课程(下旬),2019(45).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应用策略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