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2021-09-08蒋成
蒋成
摘 要:新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率不断提升,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导航,探讨有效课堂的构建。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对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而借助现代媒体,可以增强知识的生动性,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落实数学教学目标。
比如,教学必修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笔者首先以谈话法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发出指令“起立”,让学生“站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站“直”,学生回答出“与地面垂直”时,笔者迅速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如果将你看作一条直線,地面是平面,你站直,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此的导入,浅显易懂,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借助多媒体直观呈现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活中关于垂直的例子。紧接着,再运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为学生演示“圆锥的轴与地面的关系”,在演示前,可以提出“圆锥的轴与地面垂直吗”的问题而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观看动画视频,得出结论,然后笔者进一步追问:过圆锥的轴与所有过O点的直线是否都垂直?如此的情境创设,问题的引领,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对问题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二、进行模型构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新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侧重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具等让学生进行模型的构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也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立体几何教学为例,立体几何可谓更抽象、更难以理解。教学时,为了提升知识的可理解性,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提升建模能力。
比如,教学立体几何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笔者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地理资料,查找“日食”形成的原因,探究“日食”形成过程中包含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实例,手工制作两张一大一小的圆的卡片,为课堂上模型构建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的“温故知新”环节,让学生运用制作的两个圆的卡片演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直观演示,探究和归纳出圆与圆的不同的位置关系时,两圆的圆心距d与两个圆的半径R和r的关系。这样简单的数学模型的运用,可以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通过建模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这个建模活动的开展能够为新知识的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新授课的有效课堂构建埋下伏笔。
三、运用分层教学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同的学生,学习力、发展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有效课堂的构建时,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进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仍然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在热身环节,笔者巧妙创设情境进行有效的导入之后,借助课前制作的两个圆的卡片演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归纳和交流d与R和r的关系,运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适合班级每一名学生。而让学困生进行演示、归纳和交流,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强化他们学习的自信,从而提升课堂参与率。而对于新课的推进,提出问题:已知两个圆的方程,如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探讨、交流的同时,给中等生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样会调动他们参与的主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优生,上面的学习任务太过于简单,缺少挑战性,难以满足他们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可设计深入探究的问题,给出“智能训练”的问题,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巧妙地“讲”、智慧地“引”、科学地“导”是基础。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融入新理念,创新好方法,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