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溺爱给孩子“挖坑”
2021-09-07朱先云
【摘 要】一些家長对孩子过度宠爱,一切围绕孩子转,百般呵护,啥事不让做,要什么给什么。殊不知,这些不当之举,就是在给自己的孩子“挖坑”。当下,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提供了家庭溺爱的可能。不同家庭成员间的“争宠”表现和“补偿”心理,家长的包办、控制和需求转嫁,以及他们的不懂孩子和不当方法,是诱发家庭溺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溺爱;亲子关系;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61-02
【作者简介】朱先云,江苏省淮安市高良涧小学(江苏淮安,223100)校长,高级教师。
溺爱,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些家长往往会什么事都依着孩子的性子,对其过分地宠爱和保护。其出发点是爱,但超过限度的爱,就是一种畸形的爱。溺爱自古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家校共育中一个突出问题。“他只是个孩子”,这是家长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溺爱和纵容是一对孪生兄弟,是摧毁孩子健康成长的“杀器”,就是在给孩子“挖坑”。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家庭溺爱的一些表现
古人教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成为很多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爱,父母纷纷加入过度爱护孩子的行列。
1.干涉过多。
在不少家庭,孩子是轴心,家里的一切都围着“小太阳”转。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天上的星星奶奶摘,要水中的月亮爷爷捞。家长就是保姆、勤务员,孩子衣服由家长帮着穿,孩子鞋带由家长帮着系,甚至吃饭也由家长帮着喂。孩子出了校门,小书包家长背,小水杯家长拎,上放学有专车接送。
2.袒护过甚。
孩子被批评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组团去学校向老师“兴师问罪”;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冲突了,家长冲上去就要教训别人家孩子……生怕累着孩子,希望老师让孩子做最少的作业,又想取得同伴中最好的成绩。甚至做了一些不可原谅的恶作剧,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句“唉,跟小孩子计较什么啊?”殊不知,自己溺爱孩子的行为是有害的,他们又何尝想到:孩子小不吃苦,长大会吃更多苦。
二、家庭溺爱的原因分析
1.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
现在的小孩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吃穿住行等条件好、起点高,喜欢追求各种时尚品牌。如今,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等用品,哪里是穿坏用坏的呢?各种物品买回来,孩子穿过几次,可能不再喜欢,于是就扔掉再买。现在网络发达,家长们联系的渠道很多,相互之间共享信息,一切追求“高大上”。一些年轻的父母认为,好的生活条件能激发孩子更加努力。他们认为生活档次提高,生活品位上升,孩子将来就会变成“小淑女”“小绅士”。年轻父母在一起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有些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支出,远远超过实际的家庭承受能力。
2.家庭组成的多元化。
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让许多家庭发生了变化。就家庭成员的组成来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双职家庭”“双城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空巢家庭”……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爱也会有不一样的表现。目前,“非常(4+2)+1”和“非常(4+2)+2”的联合式大家庭居多。这里的“4”是指家庭中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间的“2”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最后的“1”和“2”就是一或两个孩子。六位家长爱一两个孩子,“争宠”是这类家庭溺爱孩子的鲜明特征。
3.家长爱的盲目性。
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不懂爱,不会爱,爱得很盲目。第一,他们把包办当成了爱。明明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家长就是不放心,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于是,事必躬亲,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他们以为是帮助了孩子,其实是遏制了孩子生命成长必须经历的体验和历练。第二,他们把控制当成了爱。小到让孩子吃什么、穿多少,大到为孩子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对象,做什么工作,至于孩子具有怎样的特质适合做什么,家长并不认为那是重要的。遇孩子反抗,还会对他说“我是为你好”。第三,他们把自己的需求满足转嫁给了孩子。孩子就是他们心中那个未实现梦想的自己,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钢琴,现在一定让孩子学钢琴;自己没有上好大学,一定要孩子能上好大学;自己当年吃不饱,就总担心孩子饿着,硬生生地把孩子喂成了小胖墩……孩子也就成了他们的“人质”。
4.孩子欲望的无止境。
孩子欲望无止境,家长不惜代价去满足。主要有:一是家长满足的对象,看似是孩子,实际是他自己。因为在家长的记忆中,曾经有太多没有被满足的东西。有些家长长年在外对孩子少有陪伴,夫妻关系不和,觉得孩子受委屈,就会用物质上的无原则满足来弥补。二是家长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亲子互动中,孩子会不时地探索边界,父母理应遵从孩子不同年龄的成长规律,不断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很多家长不知道,这项工作在孩子3至6岁这个关键期就要完成,更不知道在青春期之前还要不断巩固。三是家长自己用错了方法——用“贿赂”的招数哄骗孩子。孩子表现好、成绩好等,家长一高兴就奖励,一次次的奖励水涨船高,助长了孩子欲望的膨胀。
就家校共育来说,转变家长育人理念非常重要。当然,家庭溺爱的原因还有很多。但笔者始终认为,家庭溺爱,就是家长以爱的名义在给自己孩子“挖坑”,让孩子忘却了“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