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办学中教师研修机制构建

2021-09-07张慧群

江苏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摘 要】开展集团研修是不断提升集团教师队伍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集团化办学深度发展的有效抓手。在厘清各集团分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集团研修方式的变革,实现了从“校本研修”到“集团研修”的转型与创新。在集团研修的实践中,集团管理者通过深度融合、机制创新和互惠共享等方式不断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集团研修;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3-0050-03

【作者简介】张慧群,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1)校长,高级教师。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以下简称“二十四中”)是一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学校,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质量立校的优良传统。从2007年开始,二十四中在自身优质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新模式,形成了以二十四中为核心校区,以常州市河海中学、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金坛分校、常州市兰陵中学、常州市虹景中学和武进横山桥初级中学为分校的“一核心多分校”集团化办学格局,并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

师资力量是教育集团发展的主要资源和关键动力。因此,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二十四中教育集团”)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通过开展集团研修,促进校际教师的互学互研,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集团研修的核心目的是利用教育集团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等条件,通过一定的策略与途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扩大优秀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提升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品质。

鉴于集团研修对提高集团化办学质量的重要性,集团管理者在调研厘清各成员校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修方式的转型,逐渐将“校本研修”转变为“集团研修”,在不断创新中带动集团化办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一、集团研修的缘起与价值

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在组建之初就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发展势态。一方面,由于地域与办学历史条件的不同,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内各分校呈现多元样态:有新建学校,也有原来的薄弱老校;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校;有市直属学校,也有区属学校。另外,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大,内驱力参差不齐,学科发展不平衡。如何既尊重各校自身的特点,又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愿景,这是教育集团管理者面对的重大挑战。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集团管理者发现只有提升各分校的办学内涵与实力,才能缩短分校间的教育质量差距,推进整体质量的提升。其中,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最为关键。集团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核心校打通校本研修的“大动脉”,依托集团自身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核心校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引领带动、资源共建共享,使集团校的研修方式从原来单一的“校本研修”转向“集团研修”共同体,帮助分校形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循环,从而达成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协同发展的目标。

二、集团研修的策略与路径

集团研修的主体是教师,二十四中教育集团秉持以人为本的行动思想,围绕教师需求,着力顶层设计集团研修方案,精心搭建研修平台,精准评价研修效果,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和成就每一位教师。

(一)深度融合促成“输血”到“造血”真实发生

二十四中教育集团致力于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及时的行动跟进,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品德、职业境界和专业品质,推动集团学校之间在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集团研修的质量。

第一,文化融合昂扬精神。集团领导者倡导集团办学的“六种意识”,并将其作为集团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以此涵养积极向上的集团文化,为集团办学铸魂。第二,轮岗交流传帮带动。核心校派出优秀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分校任职、任教,输出优质的文化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机制。分校也派出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体验浸润式锻炼。第三,送教送培资源共享。核心校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到分校送教,通过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传授教育教学经验。

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在于通过打破校区界限,实现“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同建、课程同创”的多元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从“学校人”转变为“集团人”,各分校的发展逐渐从“借助外力”转变为“主动发力”。

(二)机制创新促成“输血”到“造血”快速发展

機制创新是集团办学深度发展的重要源泉。通过全面审视集团办学运行的现状,集团领导者和实践者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突破难点,不断创新适切的机制,提升集团研修的品质。二十四中教育集团主要以“两提升”为重点,加速实现各分校的“造血”能力。

1.提升管理团队能力。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调配。二十四中教育集团每年暑假统一调配管理干部,三年为一个周期,并进行考核评价。二是管理干部集训。利用寒暑假,二十四中教育集团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并安排管理干部开展高校访学,加强集团校管理层的思想建设和领导力、执行力建设,练强服务本领,提升管理绩效。如2019年暑期,二十四中教育集团组织各校中层管理干部赴贵州大学开展“不忘初心重温红色记忆,牢记使命提升管理能力”的主题培训。培训以专家讲座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把初心和使命根植参训干部心中,并内化为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动力。三是开展管理论坛活动。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定期开展“博雅论坛”之管理篇活动,围绕不同主题,各校管理者智慧分享,各显其长,互相借鉴,逐步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四是对口部门工作交流研讨。二十四中教育集团聚焦主题,交流亮点,群策群力解决困惑问题。

2.提升教师师德师能。

一是教育集团全员培训。二十四中教育集团请专家、名师来集团讲学,内容包含思政素养、师德修炼、课堂教学、品格提升和新技术运用等,引领教师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提升教艺。另外,每年教师节,二十四中教育集团都会开展“龙控·二十四中教育奖励基金”表彰活动,褒扬为集团办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二是联合主题教研。遵循“基于问题—聚焦课堂—思维碰撞—理念与实践提升”的教研思路,领训者组织各成员校的优秀教师,在不同的校区通过同题异构、听评课或主题沙龙活动等形式,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二十四中教育集团每学期组织各学科期中、期末统一调研活动,网上联合阅卷,统一反馈评价。三是网络远程教研。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利用“小鱼”平台,共学共研共成长。四是联合德育培训。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三)互惠共享促成“输血”到“造血”的样态呈现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开展目标指向明确的集团研修,是促进集团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二十四中教育集团以核心校牵头,分校跟进,融合共建基于青年教师发展的“种子工作坊”群、基于骨干教师发展的“紫藤工作坊”群和基于干部队伍发展的“香樟工作坊”群三大工作坊群。19个名师工作坊,均以课题或项目为抓手,将不同校区的教师凝聚在一起,开展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和成果分享,使优秀教师集群化发展。

此外,在核心校的引领下各校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基于不同的课堂教学理念加强教学联动,促进集团研修深度发生。核心校的“情智课堂”、河海中学的“容纳课堂”、天宁分校的“和悦课堂”、兰陵中学的“润兰课堂”和金坛分校的“乐学课堂”等各具精彩,集团成员校逐步呈现“造血”的生长新样态。

三、集团研修的效能与展望

二十四中教育集团在集团化办学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校本研修”到“集团研修”的转型与创新,促进了集团成员校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集团研修的深度推进,赋能教师真实的成长和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实力提升,使得核心校实现高品质发展,具体表现为高位引领有新得、学科发展有对照、质量评价有参照、教师发展有比照。各成员校的优秀教师比例、学生整体成长水平、学校办学内涵和社会美誉度有了质的提升,新优质教育的不断生长为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核心校和天宁分校等先后被评为“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集体”。教育集团研修方式转型与创新的成功实践是集团化办学的良好开局。未来,二十四中集团教育人将持续奋进,不断优化、完善与创新集团化办学的各个方面,打造一个优质均衡发展的学校共同体。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