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国内外网络治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09-07陈亚丽

关键词:网络空间舆情图谱

马 超 陈亚丽

网络治理在企业范围主要是指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对网络组织的治理,网络治理的主体是网络组织合作的节点,客体是网络组织的这种新塑造的组织形式[1]。网络治理主要包含了公司的内部股东、员工等关系的处理和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契约所组成的模式关系治理。在广义范围上,网络治理的概念还没有界定,但是其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政策等等方面,具有广义性,是社会网络、企业网络与有形网络共同作用的综合[2]。基于本文的研究认为网络治理是一种依据多元主体参与、政府领导协调的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治理方式与途径,是以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主客体利益、国家安全以及国际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的。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规则及适用[3]、网络舆情治理机制[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5]、网络综合治理体系[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缺乏综合性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从国内外网络治理的学术视角出发,对国内外网络治理的学术研究进行了分析,全面科学地揭示了至今为止网络治理领域发展的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以期促进该领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其他学者提供借鉴。

一、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21年4月22日。为了研究的数据质量,在CNKI检索过程中选择高级检索模式,以“网络治理”为检索主题,期刊来源仅选择CSSCI和北大核心,时间跨度不限制。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择核心合集,同样的采用高级检索模式,以“TS=Network governance”为检索式,文献类型主要选择“Article”和“Review”。为了数据的准确性,特别的对检索结果进行了清洗。针对CNKI结果主要剔除了卷首语、征稿启事、研讨会召开通知等信息,共得到有效文献1507篇,时间跨度为针对Web of Science的结果主要通过人工对文献标题的阅读筛选以及Citespace软件的Remove Duplicates(去重)功能清洗,共得到有效文献819篇,时间跨度为1996-2021年。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V和Vosviewer分别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7](Chaomei Chen)教授和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8](The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CWTS)开发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CitespaceV和Vosviewer软件均可以以视觉交互的方式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地识别出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本研究主要利用可视化工具对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的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等方面进行,揭示了网络治理的合作特征、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前沿。

二、结果分析

(一)国内外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合作图谱是将国内外数据分别导入Vosviewer,然后以“co-authorship”关系进行可视化得到的,如图1和2所示。图谱中圆形以及长方形节点均表示作者,节点的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连线表示合作关系。表1是根据信息统计得到的。

图1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作者合作图谱

图2 国外网络治理领域作者合作图谱

表1 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作者信息表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刘波对应的节点最大,是国内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发文数量为20篇,方兴东、曾润喜和熊光清发文数量分别为15篇、10篇和10篇,排在第二到第四位。党兴华、锁利铭、姚引良、王国华、阮平南、诸大建等作者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发文量。Davies, jonathan s是国外该领域最高产作者,产量为9篇,Fawcett, Paul、Kenis, Patrick、Lewis, Jenny m等作者也具有较高的发文量。从合作情况来看,国内外均形成了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从节点的连接强度来看,合作强度较弱,其中国内以刘波为首的最大的合作团队主要致力于地方政府网络治理[9]的研究,以曾润喜和诸大建为首的团队主要对网络舆情治理[10]以及网络治理的公交服务[11]进行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作者之间基本不存在直接的合作关系,而是通过其他作者间接连接在一起。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国内作者产量显著高于国外,但是在合作方面具有相似性即合作关系较少,合作强度较弱。

(二)国内外机构合作分析

图3和图4以机构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的,其中图4仅展示了存在连线的网络。表2是机构的产量具体信息,其中国内机构的信息是合并了二级机构得到的。

图3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机构合作图谱

图4 国外网络治理领域机构合作图谱

表2 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机构信息表

由图以及比表2可以看出,在一级机构中国内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是产量排名前三的机构,二级机构中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产量最高的。Univ birmingham、Tilburg univ和Erasmus univ是国外产量排名前三的机构。从合作来看国内外不同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且合作规模较大,例如图谱中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以及Univ birmingham同Delft univ technol、Stockholm univ之间等。

(三)国家合作分析

国家合作图谱主要是将Web of science检索数据导入Citespace可视化得到。由于英国包括了England(英格兰)、Scotland(苏格兰)、Wales(威尔士)和Northern Ireland(北爱尔兰)四部分,因此图谱中England合并了其他三个地区,在高产国家信息表中以英国作为统计国家。其中,英格兰发文量为123篇、苏格兰12篇、威尔士6篇,北爱尔兰7篇。

根据图5以及表3可以看出,美国和英国发文数量均大于100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是国外期刊中发文较多的国家,占比分别为19.78%和18.07%。从图谱的连接性来看,节点之间连线密集复杂,说明了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较多的合作关系。图谱中有的节点边缘出现紫色表示中心性≥0.1,象征了该节点在网络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中英国(0.35)、荷兰(0.27)、美国(0.26)、澳大利亚(0.22)、加拿大(0.15)中心性均大于0.1,表明了这些国家在国外网络治理中处于相对核心的地带,相关的研究影响力较大。

图5 国家合作图谱

表3 高产国家信息表

(四)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核心思想凝练,通过对一个领域关键词的研究便可以快速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2]。本研究利用Vosviewer软件从共现的视角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时间维度的视角进行可视化。图谱中节点均表示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象征着关键词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大,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均表示共现关系,此外在Vosviewer图谱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聚类,相同的颜色表示为同一聚类。

1.国内网络治理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CNKI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看出,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中除去“网络治理”检索主题词外,“网络空间治理”出现频次最高为103次,是国内学者研究最多的一个点,“网络舆情”和“网络空间”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出现频次分别为103次和93次。此外“网络安全”“网络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网络主权”“治理结构”等也是相对研究较多的。表5是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中节点的颜色划分的,共将热点归纳为公共与社会治理研究、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治理五大类。

图6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网络图谱

表4 国内网络治理研究高频关键词信息表

表5 国内网络治理研究关键词归纳表

(1)公共与社会治理

公共治理的含义主要包含协商式管理的过程、多元主义的合法保障、制度保障的一个秩序、网络增强适应性和弹性、打破二元划分,以善治为结果等五个涵义[13],其基本理念主要是去单位内部权力中心化与参与者互动,公共治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酝酿兴起阶段、百家争鸣阶段和共识发展阶段,并且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公共治理正处于多元化治理的过程中[14]。研究发现我国的公共治理与社会治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存在内部控制方式与公共治理的理念不吻合、单位文化建设重视度不够、未强调全面内部控制思想和条文不够严密等[15]。而社会治理是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石,二者相辅相成,其中地方社会公共治理是地方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以及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途径[16],此外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17]。新时代公共与社会治理正在迈向新模式,公共治理的主体范围必将更加广泛,社会治理更趋向于打造网络化社会治理。

(2)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

网络治理的机制与模式研究是国内学者研究较多的。其中党兴华[18]基于跨层级视角出发对技术创新网络治理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二元关系机制和二元学习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张元[19]主要提出了新时代网络社会法治机制要健全网络社会法律法治机制、健全网络社会信息传播机制、健全技术机制、优化网络媒体以及从业人员道德机制以及优化社会化网络平台治理机制等。韩兆柱[20]主要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网络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该领域存在服务救助体系尚不完善,物资以及服务救助失衡等问题,并指出可以从加强政府网络治理能力、促进项目制协调机制、健全常态化网络机制等模式进行探索。杨明星[21]指出政策网络治理是当代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该模式扩大了社会治理的主体,促进并形成了多元化参与、协商机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效治理模式。网络治理的机制会对网络治理的绩效产生影响,温晓敏[22]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指出网络治理机制和能力对治理的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网络治理能力在网络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绩效中起到中介作用。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治理是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领域,涉及企业、社会、政府、网络平台等等各个方面,十分复杂,因此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环境下网络治理的模式与机制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空间治理的实质是维护公众共同意识的一种手段,是德治、法治和自治的有机融合[2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网络空间治理的关注度将更高。刘先春[24]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实际情况为我们指明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大方向,即坚持维护网络主权、独立自主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治理为民的目标不动摇,坚持以科技创新与发展作为保障等,构造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宏伟蓝图。中国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大国,在全球化网络空间治理的过程中不断贡献了“中国方案”。谢晶仁[25]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是时代和现实的选择,并指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树立“同舟共济”的理念,加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与机制的建设。李超民[26]根据治理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关系,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划分为私营主导型、主导缺位型和政府主导治理三大类,我国已经从网络空间治理的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4)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拓宽了人民表达民意的渠道,互联网成为舆情的重要阵地,学者对于网络舆情治理的关注度也逐渐在上升,并且网络舆情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何天秀[27]指出网络舆情具有去中心化、话语权不平等化、媒介近用权表达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史惠斌[28]指出网络舆情治理要注重全面的把握舆情的主体、客体以及中介的多元化关系。安娜[29]从人工智能的视角指出,人工智能推动了网络舆情治理的精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但是存在缺乏信息共享等问题。笪蕾[30]指出全媒体时代我国网络舆情治理要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多元化主体的协同性以及加强治理主体的规范性等方面入手。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舆情治理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部分,网络舆情的良好治理是社会网络和谐有序的保障。

(5)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治理

网络治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网络安全治理是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础。朱成燕[31]指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等的战略问题,网络安全事件挑战着国家主权、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稳定。鲁传颖[32]从国际政治的视角研究指出,以美国“黑客门”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以及国际安全的因素之一,对于我国来说应该积极研究国际安全网络面临的问题,未雨绸缪主动出击,推动网络空间的规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郭春镇[33]指出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存在立法技术、政府内部网络安全能力、多元治理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基于此提出了提高立法机构的立法技术、设置责任机制、落实法律追责机制、激励企业参与网络安全共治等解决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安全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网络安全治理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相关的网络安全治理的学术探讨还比较少,因此未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例如网络安全如何更好服务于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治理多元化的协调性、网络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途径等等。

2.国外网络治理研究热点分析

国外819篇文献共包含3144个关键词,下图7是将最小可见关键词设置为8得到的。根据图谱可以看出,除去检索主题词,“Governance”“Management”以及“Policy”出现频次比较高,说明了国外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十分注重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的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研究。此外网络治理过程中主权、政府、协调、参与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从图谱节点的颜色来看,将关键词主要归纳为3个主题进行研究,信息见表7所示。

图7 国外网络治理研究关键词网络图谱

表6 国外网络治理研究关键词信息表

表7 国外网络治理研究关键词归纳表

(1)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参与研究

网络治理中离不开政府与公众的参与,通常政府在网络治理的过程中起到管理、领导以及协调等作用,而公众参与促进了网络治理中的民主性。学者teurer, Reinhard[34]研究指出了欧洲政府通过新网络治理模式塑造和促进了企业的社会责任。Larsson, Oscar[35]指出网络治理涉及一组非正式的、自我调节的公共和私人行动者,他们共同解决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极大地改变了有关公共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制度格局。Durose, Catherine[36]研究指出公共治理网络中应激励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民主。Schulz, Tobias[37]指出网络治理可以在政策制定的民主参与和效率与有效性之间取得平衡,从而提高政策改革的接受度。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参与对网络治理的民主化、有效性起到正向影响。

(2)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研究

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研究是国外学者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治理的有效管理往往影响着网络治理的绩效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学者Rudnick, Jessica[38]将网络治理和领导力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指出资源可能是克服网络治理协调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地方行动者之间的社会资本可能对发展网络领导力更重要。Farmaki, Anna[39]主要对旅游业区域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有效的治理被认为是可持续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网络治理不能脱离其研究背景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因素,并且进一步的研究应反映区域、国家和全球网络的横向关系。Muradli, Neman[40]主要对教育领域网络治理的可持续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通过领导来管理组织间网络中的统一/多样性矛盾,可以有效增加网络获取信息、财政资源和经验的能力,保障可持续性。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和有效的管理者以及网络治理的领导能力。

(3)网络治理的创新与整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领域的网络治理的有效性已经得到很多学者实证,但是随着治理环境、情景的变化以及当前网络治理的不完善导致网络治理的有效性在某些领域“失灵”,因此网络治理亟需不断创新和整合。学者Schrank,Andrew[41]指出了网络治理失效是网络治理受到无知或机会主义的阻碍,或受到这两者的结合的等阻碍导致的,并强调了网络治理既不是市场,也不是等级制度。Saz-Carranza,Angel[42]指出网络领导者以及治理能力是治理组织间目标导向网络行为维度的张力,在这个过程中治理的统一与多样性对网络治理的综合性产生了挑战。Ran, Bing[43]从情境视角、网络视角和节点视角提出了网络协同治理中的许多问题和挑战,与协作中的权力不对称有关系。Alford,John[44]针对网络治理中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协调,主张一种基于公共价值框架的替代模型,作为整合和超越传统战略思维的一种手段。Klijn, Erik-Hans[45]指出治理网络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并在公共管理领域获得了突出的地位。然而,新公共治理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挑战,治理网络和网络治理取代了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和新公共管理,并将出现混合实践。要解决这个主题和其他新的挑战,需要治理网络理论进一步发展与创新。Capaldo, Antonio[46]研究指出尽管需要将社会机制系统理解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但网络治理实践中建议根据想要实现的利益来利用不同的社会机制。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网络治理在很多方面是一个有效的治理途径,但是社会各个方面是一个既“单一”的整体,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随着全球化进展以及经济的发展,网络治理理论以及网络治理模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整合和创新。

3.国内外研究热点演进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timezone(时区)布局可视化,可以研究关键词的时间维度以及研究演进变化。关键词的时区图谱由时间轴簇和关键词构成且关键词以其首次出现的时间分布在时间轴上。

由图8可以看出,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在核心期刊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具体的来看在2001-2004年,学者主要研究了网络治理的理论、治理结构、企业网络等;在2005-2008年,学者重点研究了网络治理的治理机制和模式;在2009-2010年,学者主要研究了政策网络、公共管理、社会网络、公共治理等;在2011-2016年,“互联网、治理绩效、网络舆情、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等是主要研究的关键词;在2017-2021年,学者主要研究了网络主权、中国方案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及人工智能、新冠病毒突发公共事件等。

图8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由图9可以看出,国外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具体的来看在2004年之前,学者主要研究了治理的理论;在2005-2010年,学者重点研究了网络治理公共管理;在2011-2016年,学者主要研究了网络治理的影响、合法性、政府、政策网络等;在2017-2021年,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等是主要研究的关键词。

图9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五)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前沿分析

Burst Detection(突变)算法是Kleinberg[47]在2002年提出的,通过对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和持续时间研究可以探索一个领域的研究前沿。下图10和图11是分别对国内外研究关键词进行突变检测得到。图谱中Begin是关键词开始突变的时间,End是结束的时间,中间的时间差值是关键词突变的持续时间,Strength表示突变强度。

图10 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11 国外网络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根据国内外关键词突变图谱来看,关键词“治理模式”和“social structure”是国内外突变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均为9年)。从突变强度来看,“网络空间治理”突变强度为19.9157,是国内突变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而“embeddedness”(5.9879)是国外突变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从研究的持续时间来看,“国内网络空间治理”(2018-2021年)、“网络空间”(2019-2021年)和“网络舆情治理”(2019-2021年)突变的持续时间均到2021年,国外“sustainability”(2017-2021年)持续时间到2021年,说明了网络空间治理的研究以及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是国内的研究前沿,而不同领域中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是国外研究的前沿。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本研究主要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CNKI中2001-2021年期间以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96-2021年期间网络治理的文献进行了研究,探索该领域的发展现状、科研特征、热点以及前沿趋势。

1.网络治理领域研究现状

根据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的文献数量、科研作者、机构以及国家分析可以看出,全球网络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相较于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还有很大差距,说明了当前网络治理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点,横向和纵向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全球网络治理的科研合作在作者方面合作率较低,在机构和国家方面相对较高。从研究产量来看,国内高产作者产量相对国外较高。世界上中国、美国和英国是该领域研究较多的国家。

2.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关键词的研究发现,“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安全”等是国内该领域研究频次较高的关键词,“Governance、Management、Networks、Policy”等是国外该领域研究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从研究热点主题来看,公共与社会治理研究、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治理是国内研究热点,而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参与研究、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研究和网络治理的创新与整合是国外的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热点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某些方面均有所涉及,例如网络治理机制、公众参与、政策网络等,但是侧重点不同,此外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国外研究基本没有。

3.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

依据关键词的突变性来看,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舆情治理是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而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是国外研究的前沿。其中网络空间治理的发展目标主要是实现中国智慧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而网络舆情治理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网络舆情治理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和客体,比较复杂。对于国外的研究前沿来看,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研究也是十分复杂的,可能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整合、协调等等,因此在学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的数据挖掘发现,网络治理领域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境。为了促进全球网络治理的发展结合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注重网络治理整合与创新的实践性

依据国内外网络治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来看,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均离不开网络治理的整合与创新,同时网络治理的整合与创新也是时代赋予的任务。研究发现国外网络治理的整合与创新研究相对国内较多,当时到目前为止相关的研究基本存留在学术理论方面,实践性不强,同时由于各个领域的网络治理整合与创新特点、诉求不同,也导致了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情境下整合的“新网络治理”适用性和实用性不强。实践出真知,网络治理整合与创新的研究不能抛离实践,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网络治理要不断整合创新,实践然后在创新实践,是一个曲折向前的螺旋过程。

2.国内外学术研究相互借鉴

通过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网络治理的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内和国外对于网络治理的研究在方向以及侧重点上具有差异性。网络治理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学术发展是百家争鸣的、离不开各个方面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国内外的学术联系,互相借鉴,共同打造国内外学术圈的“共同圈”,才能更好的促进国内外网络治理学术研究的发展。

3.提高政府网络治理的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网络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个治理环节,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治理体系的完善性。在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公关治理等等方面均离不开政府的决策、领导和协调。提高政府网络治理能力既是网络治理体系与机制的要求,也是我国当前国情所需,是一种顶层设计。网络治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并且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提高政府网络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4.积极促进构造网络治理的命运共同体

构造网络治理的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网络治理的现状提出的“中国方案”,是符合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共赢理念。各个国家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全球化是时代的潮流,同样的网络治理也需要走向国际社会,面向国际,因此需要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且任何国家不能逆势而为,阻碍网络治理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在国内,习近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追随党的网络治理理念,将党的治理理念落实到每个领域,致力于与党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5.引领网络舆情治理的政治导向,保障国家安全

网络舆情治理研究既是我国未来研究的前沿主题,也是当下的重中之重。2019年末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时,国内外有些“混乱”制造者在网络上发布错误的信息,引导了错误的政治导向,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对国家安全与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未来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健全相应的法律制裁体系,将错误的言论消灭在萌芽状态,塑造科学的、正向的、积极的政治导向,为国家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舆情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舆情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