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法治疗梗阻性上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2021-09-07黄新凯赖海标黄智峰
黄新凯 赖海标 钟 喨 黄智峰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上尿路感染多为逆行性感染引起肾盂及肾实质炎症,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输尿管梗阻,并有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泌尿系感染中重要的感染病之一[1]。广东是全国尿石症最高发地,发病率高达11.63%[2]。尿石症是引起上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3]。并且广东地处湿热,气候炎热,湿热体质人群占比高达43.5%[4-5]。所以,针对尿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湿热证)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选取近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湿热证)患者2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均经孙氏镜碎石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组以清热祛湿中药辨证治疗,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有肾绞痛病史,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部分患者小便见砂石排出。给予B超、CT检查证实患有结石[6];依据《中医内科学》中淋证的诊断标准诊断为湿热证[7];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上尿路感染诊断标准[8];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肺等重大脏器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史无法配合治疗者;严重糖尿病者;泌尿系结构畸形者;膀胱过度活动症者;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者等。
1.2 临床资料 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合并上尿路感染患者210例,男性113例,女性97例;年龄12~88岁,平均年龄(39.7±21.3)岁;肾结石患者8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1例;结石大小0.8~2.0 cm,平均大小(1.35±0.62)cm。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3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39.20±12.80)岁;肾结石患者3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9例;结石平均大小(80±44.1)mm;肾积水(1.81±0.90)cm;病程(26.20±15.10)d。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0.50±12.60)岁;肾结石患者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0例;结石平均大小(79.00±43.20)mm;肾 积 水(1.79±1.10)cm;病 程(27.10±15.30)d。空白组男性3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1.30±11.60)岁;肾结石患者3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8例;结石平均大小(81.00±42.10)mm;肾积水(1.82±1.00)cm;病程(26.90±16.20)d。各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情况、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1)观察组:患者给予孙氏镜[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输尿管肾镜SN-V型,国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3220531号]碎石术,麻醉方式采用全麻,钬激光方式击碎结石,套石篮套净结石。留置F5输尿管外支架管从尿道引出,留置尿管。通过动脉连接管将输尿管外支架管与测压器连接,测量肾盂压力、尿流率、24 h尿量,每天固定同一时间测量,持续7 d,取7 d平均值。术后头孢呋辛脂片常规抗感染[6],另外口服清热祛湿中药汤剂:广金钱草、车前子、冬葵果、海金沙、石韦、茯苓各15 g,川牛膝、滑石各20 g,王不留行10 g,鸡内金10 g,黄芪5 g,甘草5 g。加水800 mL,煎成200 mL,每日1剂,固定上午9∶00、下午16∶00分2次服用,连用7 d。本方剂由笔者所在医院药房提供,采用康美公司供应中药饮片,制作过程符合要求[9]。2)对照组:手术方法、术后常规处理、肾盂压力、尿流率、尿量测量同观察组,术后给予宁泌泰胶囊(贵阳新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42,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用药)口服[8],每日2次,每次1.14 g。3)空白组:手术方法、术后常规处理、肾盂压力、尿流率、尿量测量同观察组,术后不给予利尿排石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各组患者术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按照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及排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分别以轻度、中度及重度评估程度,即1分、2分及3分。总分改善率=治疗前后积分差/治疗前积分×100.00%;改善率≥95%为痊愈,改善率≥70%且<95%为显效,改善率≥30%且<70%为有效,<30%为无效[10]。2)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3)肾盂压力。4)平均尿流率。5)24 h尿量。6)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对照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空白组(P<0.05)。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各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肾盂压力、尿流率、尿量)比较 见表2。观察组及对照组肾盂压力均低于空白组(均P<0.05),平均尿流率及24 h尿量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
表2 各组肾盂压力及尿流率、尿量情况比较(±s)
表2 各组肾盂压力及尿流率、尿量情况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n 70 70 70肾盂压力(cmH2O)6.80±2.10△7.10±2.50△14.20±2.30平均尿流率(mL/s)0.030△0.031△0.019 24 h尿量(mL)2 328±621△2 319±505△1 535±553
2.3 各组治疗前后WBC、PCT、CRP水平比较 见表3。各组治疗后血WBC、PCT、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各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血WBC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PCT、CRP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均P<0.05)。
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WBC、PCT、CRP水平比较(±s)
表3 各组治疗前后血WBC、PCT、CR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空白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70)对照组(n=70)空白组(n=7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 WBC(×109/L)10.52±1.51 8.34±1.11*4.78±1.21*10.21±1.21 8.69±1.35*5.06±1.55*10.09±1.44 9.99±1.46*6.45±2.01*PCT(ng/mL)1.69±0.25 0.52±0.21*△0.09±0.03*△1.78±0.24 0.55±0.27*△0.07±0.11*△1.66±0.25 1.15±0.23*1.09±0.21*CRP(mg/L)40.45±1.23 10.2±1.56*△1.2±0.56*△40.46±1.22 11.2±1.44*△1.3±0.49*△40.41±1.13 22.24±1.87*12.21±1.66*
2.4 各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 见表4。各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空白组(均P<0.05)。
表4 各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水平比较(分,±s)
表4 各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水平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n 70 70 70治疗前24.13±4.45 24.67±3.78 24.36±3.99治疗后4.12±2.62*△4.63±2.47*△18.54±5.01*
3 讨 论
上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进展迅速、病情凶险,一旦进展为感染性休克,抢救疗效低微,死亡率高[11],是泌尿外科围手术期重要并发症之一[12]。尿石症是导致上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3]。尿石症引起上尿路感染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结石周边菌群大量滋生,给细菌提供一个培养基地;第二,结石导致尿路梗阻,肾盂内压增高。按现代医学研究,生理状态下,人体肾盂内压约为0.98 kPa。任何部位的尿路梗阻均可使其近端尿路压力增高,导致尿液滤过减少及输尿管肾盂肾盏扩张。肾盂的安全压力为30 mmHg(1 mmHg≈0.133 kPa),当肾盂内压为30~35 mmHg时,肾盂内尿液即可通过多种途径发生反流,如肾盏穹隆部静脉反流、肾盂肾小管反流、肾盂淋巴反流及肾盂间质反流。当存在感染等病理因素时,15~18 mmHg的肾盂内压即可导致反流。所以,梗阻加上菌群的生长,导致了尿路的菌群反流至血液系统,导致上尿路感染的发生[13]。上尿路感染的处理方案,一是针对菌群按药敏实验进行抗感染治疗,二是引流,所有能使尿路更顺畅,降低肾盂内压的措施都能减轻感染的发生或者避免其严重后果[7]。
按照中医八法分类,清热祛湿属于消法、清法范畴[14]。尿石症可属中医学的“砂淋”“石淋”范畴,如《丹溪心法·淋》曰“淋有五,皆属于热”。《金匮要略》云“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所谓石淋是也,乃膀胱为火热燔灼,水液结为滓质,犹海水煎熬而成盐碱也”。病机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水湿煎熬,蒸灼尿液,炼液成砂,并且湿热之邪阻碍气机,致经络不通,机体表现为腰痛腹痛,或可因灼伤血络,形成血尿[15]。由发病机制可以看出此病以“闭”为特点,即水道不通,气机闭郁,湿、热、瘀互结内蕴于里。所以治疗手段应“以通为用”,一方面需解除梗阻,使邪有出路;另一方面可用清热祛湿、活血化瘀及扶正补虚等治法,使气血、水道运行通畅。中医多以急则治其标为治疗原则,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兼并利尿、通淋、排石,达到止血止痛、排石利尿目的。广东气候湿热,民众嗜食海鲜油腻等肥甘之品,所以体质普遍偏湿偏热。笔者在治疗上往往采用清热祛湿之法,犹如下水道堵塞,通过清理,使平日集聚的“废物垃圾”清利消通,效果理想。即便是普通民众家中,也常备“广东凉茶”,亦是取其清热之功[16]。
笔者采用的清热祛湿中药方由车前子、广金钱草、冬葵果、海金沙、石韦、茯苓、川牛膝、滑石、王不留行、鸡内金、黄芪、甘草组成。方中以广东地道药材广金钱草为君,味甘、淡,性凉,归肝、肾、膀胱经,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其可增强输尿管蠕动,提高利尿作用,抑制草酸钙结晶增长,有利于解除尿路梗阻,可显著抑制急性炎症渗出、慢性炎症反应[17];海金沙、石苇、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清热、祛痰明目之功,可利尿通淋,降低尿比重,稀释尿液,减少分泌物,预防结石复发;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川牛膝可祛瘀止痛、活血生新;滑石可利尿通淋、祛湿敛疮、缓解淋漓涩痛;冬葵果可清热利尿、消肿去痛,归膀胱经;王不留行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作用[18],共为臣药。因全方以通以利为主,清凉药物多,容易耗阴伤正,加用黄芪为佐药,取其补气固表、托毒驱邪、利尿之功[19],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达利尿通淋、祛湿化瘀、改善微循环、排石消炎的效果。
本研究使用现代技术孙氏镜碎石的方式,解除尿路梗阻,效果良好。孙氏镜碎石是我国孙颖浩院士首创,具有“软硬兼施、安全微创”的优异碎石效果[20]。笔者采用清热祛湿的中药从本论治,通过清热祛湿法,可明显减轻其中医证候群,改善率达97.14%,高于空白组;另外,“以通为用”的治疗策略下,肾盂压力明显减轻,24 h尿量及平均尿流率也明显增加,证明清热祛湿法有促排泄、利尿之功;最后炎症指标(WBC、PCT、CRP)均明显改善,优于空白组,这个结果正好是殊途同归。从现代医学角度,要解除梗阻,要抗感染,从传统中医角度,也是要通、要消。通过中医的清热祛湿辅助,在改善炎症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方面都明显优于空白组。结果说明,原理一致,都是要“以通为用”。急则治其标,使用手术解除梗阻,缓则治其本,根据其证候,辨证论治,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另外,本研究也有局限性,第一病例数较少、观察时间较短;第二只是针对常见证候湿热证进行论治,其余的证候未能涵括,远期治疗效果及追踪随访不足。希望下一步可以联合更多的中心或者选用更多的证型进行对比,评估其疗效,制定更好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