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2021-09-07郑伟玲王洁张宁博
郑伟玲,王洁,张宁博
(1.新密市中医院 普外三科,河南 郑州 45237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微创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输尿管支架管(D-J)具有高弹性、柔软等特点,在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应用广泛,有利于降低术后输尿管狭窄、水肿、梗阻的风险[1]。但长期留置D-J管可引发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血尿、腰痛等并发症。约80%的留置D-J管>4周的患者可发生尿路刺激征,且该症状一般无法自行缓解,从而延长住院周期,降低生活质量[2]。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泌尿外科多发病,患病率可达11.3%,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失禁等,可诱发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OAB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新密市中医院收治的6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OAB患者。67例患者:女38例,男29例;年龄34~72岁,平均(53.28±9.15)岁;初中或小学28例,中专或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18例;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0例,2 000~4 000元25例,>4 000元22例;4例未婚,54例已婚,9例丧偶/离异;8例独居,59例子女/配偶;5例自费,62例医疗保险;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23.25±1.57)kg·m-2。(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4]中OAB的诊断标准;②上尿路结石术中经单侧置入D-J管,腹部X线明确D-J管位置正常,术后病情稳定;③年龄30~75岁;④精神状态正常,无沟通障碍,可积极配合问卷调查。(2)排除标准:①术前伴有尿急、尿频、尿痛、血尿;②合并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尿路恶性肿瘤;③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④合并心肝肾肺严重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减退或亢进。
1.2 评估方法(1)一般资料调查: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经济收入、婚姻状况、输尿管支架型号及放置次数等。(2)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Cronbach’sα为0.890,包括预期获得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自身状态4个方面,共22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0~10分评分,第3、6个条目是反向计分,满分0~220分,评分越高,出院准备度越好。(3)调查方法:出院前4 h内开展问卷调查,告知调查的目的、方法、意义,征得患者同意,发放问卷,用同一指导语详细解释各条目内容,保证患者充分了解问卷内容,要求独立匿名填写,问卷回收后,现场检查漏填、错填情况,立即纠正、补充,明确无误后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RHDS问卷各67份,回收率为100.00%。
1.3 观察指标(1)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OAB患者的RHDS评分现况。(2)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方式、经济收入、婚姻状况、输尿管支架型号及放置次数等因素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的OAB患者RHDS评分的影响。(3)多因素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的RHDS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RHDS评分调查显示,本组6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RHDS评分为(178.23±15.70)分。见表1。
表1 RHDS评分分)
2.2 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居住方式、输尿管支架型号及放置次数患者RH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已婚、大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者RHDS评分高于年龄>60岁、未婚/离异/丧偶、大专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者(P<0.05)。见表2。
表2 RHDS评分的单因素分析分)
2.3 多因素分析以RHDS评分为因变量,以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为自变量。因变量赋值:RHDS评分为实际值。自变量赋值:初中或小学为1,中专或高中为2,大专及以上为3;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为1,2 000~4 000元为2,>4 000元为3;已婚为1,无配偶/离异/丧偶为0;年龄>60岁为1,≤60岁为2。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RHD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RHDS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出院准备度指患者离开医院进一步复健、康复的能力,对患者出院准备度进行客观评估,可一定程度避免过早出院,减少出院后并发症发生,降低再入院风险,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医疗负担[5]。本研究调查显示,6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RHDS评分为(178.23±15.70)分,其中自身状态方面评分最低,而出院后应对能力、预期获得支持、疾病知识评分相对较高。分析原因在于广泛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缩短术后患者住院周期,影响出院前患者自身状态。近些年我国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程度明显提升,出院指导工作更加完善,从而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促使其进行基本自我照顾,提升出院准备度水平[6]。
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已婚、大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者RHDS评分高于年龄>60岁、未婚/离异/丧偶、大专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而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RHD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是预测出院准备度的关键因素,老年人通常合并症多、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差,加之其多为独居,受疾病限制出院后其急诊就诊率、再入院率较高,满意度较低[7]。故会降低出院准备度。文化差异可直接影响个体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高者一般具有较高理解、学习、交流的能力,可经多途径了解、学习健康信息,提升疾病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可提高出院准备度[8]。已婚、家庭收入较高者能获得更多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助于积极、正确面对疾病,提高康复自信,加之家庭收入高者具有一定物质保障,便于充分满足各项需求,故能提高出院准备度。
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留置D-J管OAB患者出院准备度整体水平较高,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影响其出院准备度的重要因素。及时明确上述原因,建立科学干预体系,有助于提高患者整体出院准备度,促进病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