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江苏省丹阳市螺情分析
2021-09-07张建国郑洪江涛
张建国,郑洪,江涛
丹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丹阳 212300
丹阳市历史上属于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曾有钉螺面积1 050 hm2,历史血吸虫病病人4.8万例[1-2],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行传播阻断标准),2016年通过血吸虫病消除评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现了历史跨越[3-4]。为掌握血吸虫病消除后全市螺情分布现状和变化趋势,持续巩固达标成果。丹阳市于2016—2020年连续开展了螺情监测与控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螺情监测 2016—2020年每年春季根据《丹阳市春季血防查灭螺行动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钉螺分布情况调查。调查环境包括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孳生环境。现有螺环境先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其中江滩间隔20 m检查一框,河道和沟渠间隔10 m检查一框;如未查到钉螺,则采用环境抽样法针对钉螺可能孳生的场所进行重点查螺,环境抽样查螺框数不少于系统抽样框数的20%。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孳生环境先采用环境抽样法查螺,根据环境大小查螺50~200框;如查获钉螺,则再以系统抽样法进行查螺,抽样方法同现有螺环境。所有查获的钉螺均在实验室采用压碎镜检法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1.2钉螺控制 通过实施农业、水利和卫生血防综合治理措施逐步压缩境内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农业和水利血防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是结合农业和水利项目对现有螺和历史有螺环境实施彻底改造。卫生血防综合治理措施以药物灭螺为主,对农业和水利项目无法覆盖的现有螺环境和3年内曾有螺的历史有螺环境开展巩固性药物灭螺。
1.3资料分析 依托“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平台”收集钉螺调查与药物灭螺等相关数据,农业和水利血防综合治理措施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上报数据。使用Excel 2016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2 结 果
2.1螺情监测
2.1.1钉螺调查情况 2016—2020年,全市12个乡镇(街道)累计查螺面积7 611.92 hm2,查出钉螺面积250.59 hm2,未检出感染性钉螺。全市钉螺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2020年查出有螺面积较2016年下降了71.78%,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下降了48.59%和81.25%。见表1。
表1 2016—2020年丹阳市钉螺调查情况
2.1.2钉螺分布情况 2016—2020年,全市累计9个镇(街道)有钉螺分布,共查出有螺环境138个。钉螺面积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丹北镇、陵口镇和曲阿街道,分别占全市钉螺面积的34.24%、25.18%和19.93%。有螺环境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曲阿街道、陵口镇和吕城镇,分别占全市有螺环境的30.43%、26.09%和10.14%。有螺环境类型主要为江滩和内陆,其中江滩和内陆钉螺面积占比分别为28.55%和71.45%。江滩有螺环境集中在丹北镇,江滩钉螺面积占当地钉螺面积的83.39%;内陆地区陵口镇、曲阿街道和吕城镇的螺情较重,钉螺面积分别占内陆钉螺面积的35.24%、27.89%和10.53%。见表2。
表2 2016—2020年丹阳市有螺环境分布情况
2.2钉螺控制
2.2.1药物灭螺情况 2016—2020年,全市累计药物灭螺面积1 261.87 hm2,其中有螺环境药物灭螺233.61 hm2,历史有螺环境巩固性药物灭螺面积1 028.26 hm2。有螺环境开展药物灭螺率达100%,药物灭螺面积覆盖率为93.22%,5年药物灭螺后钉螺平均死亡率达79.12%,全市通过药物灭螺压减钉螺面积26.95 hm2。见表3。
2.2.2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2016—2020年,水利和农业部门通过实施江滩护岸整治、河流治理、河岸管护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水利和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措施,治理河流及二级沟376.79 km,硬化沟渠182.26 km,全市通过环境综合治理压减钉螺面积36.52 hm2。见表3。
表3 2016—2020年丹阳市钉螺控制情况
3 讨 论
丹阳市毗邻长江,沿江岸线长达15 km,境内有各类河道110余条,以京杭大运河和九曲河两条通江河道为主脉,纵横交错形成水系网络,属于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境内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极其适合钉螺的孳生和繁殖。丹北镇钉螺面积最多是因为该镇为丹阳市长江岸线起始端,沿线江滩“冬陆夏水”,加之江滩面积大、环境复杂,钉螺呈散在、低密度分布态势。陵口镇、吕城镇和曲阿街道等3个镇(街道)作为内陆钉螺环境和钉螺面积最多的区域,辖区内既有京杭大运河和九曲河等通江河道贯穿而过,又有肖梁河和越渎河等内陆骨干河道纵横交错,同时也是农田水利系统较为发达的地区,灌溉渠系四通八达,钉螺极易孳生和扩散。长江和通江河道是钉螺向该市扩散的主要通道,并已形成沿水系网络呈“上游向下游”“河道向灌渠”扩散的趋势[1-2,5-6]。2016年全市达到消除标准,但2017年全市钉螺面积较2016年上升了19.01%,这与环境综合治理针对性不强、药物灭螺质量不高以及药物灭螺覆盖不完全有关[7-8]。2018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丹阳市2018—2020年血防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丹政办发〔2018〕43号),要求各级政府组织当地卫生、水利和农林等部门,认真分析螺情,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上游后下游、先易后难”的原则,明确每个有螺环境治理的方法、范围及时间节点,结合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有针对性地在有螺环境实施环改项目。对暂无环改项目的有螺环境,实施精准化药物灭螺,坚持“全面覆盖加重点打击”,做到灭一块、清一块、标识一块,不留死角、成片推进。方案实施后,全市钉螺面积快速下降,至2020年底仅存19.73 hm2,较2017年下降了76.29%,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随着京杭大运河、九曲河等通江河道沿线河岸的改造升级完成,主航道已不再适合钉螺孳生,但不能阻止长江钉螺向水流平缓的内河扩散,并逐步通过电灌站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向内陆灌渠进一步扩散[1-2]。同时,由于境内仍有钉螺残存,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又广泛存在,螺情反复将成为常态。因此,在每年加强钉螺监测,及时发现有螺环境,因地制宜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措施降低钉螺密度和压缩钉螺面积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行实施“中层取水”“沉螺池”等防螺阻螺措施[9-12],阻断钉螺向内陆灌渠扩散,进一步提升综合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