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6刘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保健操椎动脉熏蒸

刘平

(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山东平原 253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颈椎间盘、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动脉交感神经刺激等因素影响,可导致椎动脉痉挛,影响椎动脉血供,主要可造成眩晕、头痛、肩颈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可导致其睡眠质量下降[1]。目前临床针对该病可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病情很容易反复,需要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后续锻炼,以改善患者预后[2]。常规康复干预指导工作随意性强,缺乏对患者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故考虑设计颈椎保健操,通过简单易行且规律的训练项目改善患者的肩颈功能[3]。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在颈椎病的干预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考虑联合采用中药熏蒸干预[4]。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者90例,通过分组对照,探讨了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纳入标准:(1)满足颈椎病诊断标准,且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2)认知功能以及学习能力正常;(3)生活可自理,家属支持度良好;(4)已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语言、听力等障碍者;(2)合并其他颈椎疾病;(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4)既往精神疾病史或近期遭遇重大变故者。该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8~72(53.17±6.44)岁;病程0.5~6.0(2.16±0.44)年。研究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3(52.58±6.10)岁;病程0.5~7.0(2.21±0.4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遵医嘱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HYS-1018型,深圳市好一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72260346)治疗,患者取坐位,在患者颈部、肩部固定电极,输入强度范围50~60 Hz,具体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宜,20 min/次,1次/d。指导患者进行颈部按摩,从风池穴开始逐渐按到肩部,并配合采用望天花板写“米”字法,15 min/次,3次/d。共干预4周。

研究组则采用颈椎保健操与中药熏蒸干预。(1)颈椎保健操:先由责任护士示范,让患者初步了解,而后每天早上9~10点由病房护士组织患者到科室大厅共同进行练习,并注意纠正患者动作,确保动作规范,可达到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包括:①左倾右斜,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头部缓慢向左侧倾,尽量左耳与左肩贴近,深吸气并维持该动作3~5 s,后恢复中间位置呼气。右侧同左侧操作,左右轮流进行8~10次即可。②左右旋转,站立,头部从左向右旋转,到最大角度后停顿3~5 s,后向左转至最大角度,停顿3~5 s,左右分别旋转8~10次。③前俯后仰,先抬头向后仰,并配合深吸气,维持最大限度3~5 s,而后缓慢向胸前低头,尽量使下颌贴近前胸,缓慢呼气,停留3~5 s,重复8~10次。④耸肩锁头,站立,肩缓慢向上抬起,头部下缩,持续3~5 s后恢复原位,反复8~10次。⑤环绕颈部,自然呼吸,缓慢顺时针旋转头部,而后逆时针旋转,重复8~10次。每次时间15 min左右,每日进行1~2次训练,不疲劳即可。持续4周。(2)中药熏蒸:采用中药熏蒸床(RXY-50型,江苏日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202200133)对患处进行熏蒸,基本方:川芎15 g,独活、羌活、威灵仙、姜黄、白芍各10 g,延胡索、甘草各6 g,并由医师辨证加减用药。1剂/d,水泡2 h,煎煮2次,取汁500 mL,放入熏蒸凹槽中,温度维持在45~50℃,而后暴露肩颈位置,并对准熏蒸孔进行熏蒸,住院期间每次30~40 min,每日2次。出院后每周2次熏蒸,持续4周。中药熏蒸前,注意查看患者皮肤状态,存在皮疹、伤口等患者不适宜熏蒸,另外在熏蒸过程中应密切监护患者,结合患者耐受能力调整温度,并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以保障患者安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于干预4周后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显效:眩晕、头痛等证候积分降低75%以上,X线提示颈椎曲度复常;有效:眩晕、头痛等证候积分降低30%~75%;无效:眩晕、头痛等证候积分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与睡眠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干预4周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 ESCV)对眩晕症状进行评分,分值0~16分,分值越低表示眩晕症状越轻;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从主观睡眠、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等7个维度进行评价,分值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V、PSQ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SCV、PSQI评分均较各组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ESCV、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ESCV、PSQ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ESCV、PSQ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各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ESCV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PSQ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研究组(n=45)t值P值13.12±1.54 12.98±1.47 10.60±1.24*8.75±1.60*15.31±2.56 15.20±2.44 11.73±1.86*10.54±1.75*0.441 0.660 6.131 0.000 0.209 0.835 3.126 0.002

3 讨 论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伏案工作模式、电子产品普及应用等因素的影响,颈椎病发生率不断升高,椎动脉型颈椎病则属于常见类型。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多数为颈椎横突孔增生性狭窄,上关节增生肥大,压迫刺激椎动脉,进而导致颈椎进行性改变[5-6]。该病患者在颈部活动时,由于椎间关节的位置改变较大,可牵动椎动脉,刺激交感神经,引发动脉痉挛。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发生眩晕、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且可导致患者产生多种负性情绪,进而睡眠质量也会明显下降,形成恶性循环[7]。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通过康复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形成锻炼、放松颈椎的习惯,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常规康复干预指导系统性不强,患者难以养成持续性的习惯,影响了干预效果。引入颈椎保健操训练,通过患者主动锻炼可增强颈椎的活动,并可滑利关节,促进粘连组织的松解,也能够改善颈部肌力,加快代谢[8]。而通过干预人员耐心的指导,并组织院内活动,有利于患者正确理解并掌握颈保健操的动作要点,一方面能提高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患者养成良好习惯。中医将该病归为“痹症”范畴,其发生与风寒湿存在密切关联,而该次研究中由医师拟定的处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除烦、通络止痛的作用,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配合中药熏蒸,可利用蒸汽作用打开毛孔,使中药成分直达患处发挥作用,也可通过热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血液灌注,加快致痛物质代谢,这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提高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原因在于,通过制定明确、系统的颈椎保健方案,有利于患者持续、规律地进行锻炼,配合早期干预人员的指导与纠正,可切实保障该方案的训练效果。再通过中药熏蒸可发挥出中医适宜技术在颈椎病干预方面的优势,可借助药力及温热刺激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运,松弛痉挛肌肉,减轻椎动脉压迫、扭曲现象。而干预后,研究组的ESCV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进一步证实了该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的价值。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常伴随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原因考虑为,颈椎保健操可增加患者活动量,有利于舒缓肩颈肌肉,促进身体放松,也能够减轻患者不适症状,配合中药熏蒸,也可进一步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故而患者睡眠质量可得到有效提高[10]。

综上所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保健操联合中药熏蒸方案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高干预效果,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且能够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保健操椎动脉熏蒸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保健操联合中医养生理论干预的效果分析
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颈椎三步保健操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课间心理保健操缓解大专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