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效果研究
2021-09-06胡建琴何健
胡建琴,何健
痉挛型偏瘫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发病后所引发的常见后遗症[1]。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卒中患者,其中67.3%~80.5%为ACI患者,死亡率为5%~15%,存活患者中约有50%遗留残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2]。相关研究报道,ACI患者发生偏瘫后21 d内,约90%患者会发生肢体痉挛[3]。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抽搐性痉挛、肌肉僵硬等,致使其运动功能不协调,若其痉挛状态持续发生,可导致终身残疾,因而及早解决ACI后痉挛型偏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常规康复治疗对ACI后痉挛型偏瘫虽有一定的效果,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因而需要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5]。相关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供,减轻脑缺氧,重建神经网络,有利于快速康复[6-7]。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依据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自拟了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并将其应用于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中。本研究旨在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效果,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8月—2020年5月收治的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ACI后痉挛型偏瘫的诊断标准[8],并经颅脑CT检查确诊;(2)病情稳定;(3)既往未经过康复治疗;(4)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有严重交流障碍或认知障碍者;(2)有恶性肿瘤者;(3)伴有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4)严格限制活动者;(5)伴有严重急、慢性感染者;(6)有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等疾病者;(7)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8)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4例。本研究经天水市中西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本研究价值:
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高不下,ACI存活患者中并发痉挛型偏瘫的占比也较高,然而常规西医康复治疗见效缓慢,且综合疗效也难以令人满意,因而探讨新的、高效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结果显示,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该方案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片)口服,100 mg/次,1次/d;(2)调控血糖、血脂及血压;(3)给予患者盐酸替扎尼定片(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788,规格:4 mg×12片)口服,2 mg/次,2次/d;(4)进行良肢位摆放(床铺必须尽量平整,头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能灵活活动,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并与躯干呈90°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健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体位转移(患者进行卧、坐、站、行、走等转移训练)及平衡训练(窄道上步行、身体移位运动、平衡运动等训练)等。连续治疗1个月。
B组给予常规康复+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同A组,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使用一次性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选取患者患侧人中穴、三阴交穴及双侧内关穴为主穴,尺泽、委中、极泉、手三里、足三里、肩贞、曲池、太冲、丰隆等穴位为辅穴,采用雀啄泻法斜刺入人中穴0.5寸,以患者眼球湿润为宜;采用提插捻转泻法刺入内关穴1.0寸,留针60 s;采用捻转补泻法斜刺入三阴交穴1.0寸;辅穴均斜刺约1.0寸,1次/d,连续治疗1个月。
C组给予常规康复+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同A组,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组方包括:豨莶草30 g、瓜蒌30 g、鸡血藤30 g、天麻15 g、钩藤15 g、黄芩12 g、白蒺藜10 g、土鳖虫10 g、天竺黄10 g、水蛭9 g、丹参5 g、大黄3 g,1剂/d,水煎服,早晚2次分别于饭前1 h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D组给予常规康复+醒脑开窍针刺法+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治疗,治疗方法同上所述,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资料 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偏瘫侧别、CT分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吸烟情况(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定义为吸烟)、饮酒情况(乙醇摄入量≥15 g/d定义为饮酒)、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情况。
1.3.2 临床疗效 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参考文献[9],显效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45%,有效为NIHSS评分下降20%~45%,无效为NIHSS评分下降<20%。
1.3.3 NIHS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总分42分,NIHS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10]。
1.3.4 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FMA中与上肢运动功能相关的项目有33个,每个项目依据患者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总分66分;与下肢运动功能相关的项目有17个,每个项目依据患者情况分别评为0、1、2分,总分34分;FMA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11]。MBI包括大便(0~10分)、小便(0~10分)、修饰(0~5分)、如厕(0~10分)、进食(0~10分)、转移(0~15分)、活动(0~15分)、穿衣(0~10分)、上下楼梯(0~10分)、洗澡(0~5分),总分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接近正常[12]。
1.3.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盐酸替扎尼定片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红肿,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本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侧别、CT分型、BMI、病程、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mong the four groups
2.2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52,P<0.001)。D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783、5.021、4.746,P值分别为0.007、0.013、0.019);C组患者临床疗效与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76、0.456,P值分别为0.128、0.583);A组患者临床疗效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2,P=0.199),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n(%)〕Table 2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four groups
2.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mong the fou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 among the fou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d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54 15.0±2.8 12.0±1.6d B组 54 14.4±2.2 10.8±1.5ad C组 54 14.0±1.9 10.8±1.4ad D组 54 14.8±2.4 9.6±1.1abcd F值 2.025 27.921 P值 0.113 <0.001
2.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比较 四组患者治疗前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and MBI scores among the fou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4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FMA and MBI scores among the four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与C组比较,c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dP<0.05;FMA=Fugl-Meyer评定量表,MBI=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54 32.8±5.4 65.3±6.5d 49.2±8.7 67.9±9.5d B 组 54 33.3±6.0 74.1±8.1ad 51.1±9.1 73.9±9.7ad C 组 54 35.0±6.4 72.2±7.4ad 52.4±9.3 72.8±9.5ad D 组 54 34.3±6.2 77.6±8.0abcd 51.4±9.0 78.5±9.9abcd F值 1.526 25.750 1.175 11.769 P值 0.209 <0.001 0.320 <0.001
2.5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A组患者发生头晕2例、恶心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4/54);B组患者发生眩晕2例、腹泻2例、腹痛1例、皮肤红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6/54);C组患者发生腹痛2例、头晕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5/54);D组患者发生呕吐3例、腹痛2例、腹泻1例、皮肤红肿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0.712)。
3 讨论
痉挛型偏瘫是ACI患者常见后遗症,其病因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受损,中枢神经调节运动能力下降,肌张力处于亢进状态,可导致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13]。临床中多采用常规康复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但效果不甚理想,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4-15]。因而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痉挛型偏瘫属中医“筋病”“痉证”等范畴,《难经•二十九难》中有“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的相关描述,《灵柩》中有“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邪气独留则发为偏枯”的记载。现代中医认为,痉挛型偏瘫患者由于外邪入侵,致使正气受损、气血不畅、淤积脑内,引发神志不清、肢体痹阻,其病机为肝风、痰浊、淤血等导致阴阳失调、肢体失养[16]。故而,ACI后痉挛型偏瘫的治疗原则以祛风、通络、化痰等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D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C组,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能够提高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增强脑梗死患者的脑生物电活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而提高临床疗效[17]。本研究中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依据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特征,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因此,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效果更优。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A组;D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B组、C组;A组、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可有效改善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本研究所使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由石学敏教授[18]发现的一种针刺方法,具有活血化瘀、醒脑开窍等作用。选用人中穴、三阴交穴及内关穴为主穴,另配合尺泽、委中、极泉等穴位为辅穴,可共同作用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人中穴属督脉,位于鼻唇沟的中点,具有通经活络、分流督脉经水的作用,针刺人中穴有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智力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3寸,具有行气活血、调补肝肾等作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中央向上2寸,针刺该穴有理气止痛、安神之效。此外,醒脑开窍针刺法还可保存脑梗死患者大量的脑细胞,使萎缩变性的细胞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增强脑生物电活动,调节神经信号传导[19]。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中的豨莶草性寒,味辛、苦,具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筋骨无力、四肢麻痹等证;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宽胸散结、清热涤痰、润燥滑肠之效;鸡血藤性温,味甘、苦,具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之效;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熄风、止痉等作用;钩藤性微寒,味甘、苦,具有祛风散火之效,主治手足螈、口眼抽搐等证;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作用;白蒺藜性微温,味辛、苦,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之效;土鳖虫性寒,味咸,可破瘀血、续筋骨;天竺黄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豁痰等作用;水蛭性平,味咸、苦,具有逐瘀、破血之效;丹参性微寒,味苦,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豨莶草中的海松烯型二萜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20];水蛭中的水蛭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等[21]。故而,在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可有效改善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高于A组,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高于B组、C组,A组、B组、C组、D组患者治疗后FMA、MBI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可有效提高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穴位刺激,可提高脑血流量,缓解患肢肌肉痉挛,促进循环代偿,既往研究证实该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疗效确切[22],本研究结果与该报道相似。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诸药相配,气血同调,具有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的作用,张子英等[23]将益气活血法与化痰通络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有效控制其症状,本研究中C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也与该报道相似。此外,本研究将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与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安全可靠。李红睿等[24]研究指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未见不良反应,本研究B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红肿是针刺所致,与上述报道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患者的配合度有关,但也提醒临床医师在针刺操作前需注意和患者做好沟通,并熟练掌握针刺技巧,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可提高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但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治疗ACI后痉挛型偏瘫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后期应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该方案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本研究虽然证明了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熄风化痰通络扶正汤内服对ACI后痉挛型偏瘫患者肢体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在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尚需要找到有效的康复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贡献:胡建琴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撰写与修订论文,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何健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与整理;胡建琴、何健进行统计学处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