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结合态Fe与As、Ce的相关性对沉积条件的指示
2021-09-06周跃飞
李 玲, 周跃飞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碳酸盐岩广泛产出于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地层中。利用其中赋存的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地质信息,可以追索沉积条件及地球演化历史[1-8]。与变价元素Fe相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如Fe/Al比值、活性Fe/总Fe比值(FeHR/FeT)、黄铁矿矿化度(degree of pyritization,DOP)(黄铁矿Fe/活性Fe比值,即Fep/FeHR)等,已被用于指示碳酸盐岩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5],并已获得初步成果。但是,这些基于泥质沉积物建立的方法[9-11],在应用于碳酸盐岩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文献[5]发现,当碳酸盐岩中FeT质量分数小于0.5%时,FeHR/FeT指标失效,总是指示还原条件;文献[12]发现,成岩作用会导致Fe进入碳酸盐矿物,FeHR/FeT增大,其所指示的沉积条件也更加还原,而变质作用会导致部分Fe从碳酸盐结合态(carbonate-associated)(Feca)向硅酸盐结合态转化,FeHR/FeT值减小,相应地采用该指标会得到相对氧化的沉积条件。由此可见,Feca的存在是制约Fe指标适用性的重要因素,有必要针对碳酸盐岩建立示踪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新的Fe指标。
根据文献[12-14],Feca主要来源于沉积、成岩及变质过程,由于氧化条件下Fe3+溶解度低,因此碳酸盐仅在厌氧沉积环境中固定Fe[13],成岩过程中自生碳酸盐的形成也可能固定Fe[14],变质作用则可能导致Feca的增加或减少[12]。目前对沉积和成岩过程中碳酸盐固定Fe的过程已比较清楚:陆源及深海FeHR会进入碳酸盐沉积环境,当沉积环境为氧化条件时,FeHR主要以铁(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碳酸盐沉积物中,碳酸盐沉积作用对Feca的贡献很小;当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时,FeHR主要以溶解态Fe2+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碳酸盐在沉积过程中可以直接将Fe2+固定到矿物晶格中。成岩过程中,对形成于氧化条件下的碳酸盐沉积物,铁(氢)氧化物会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产生的Fe2+进入自生碳酸盐矿物,体系Feca含量增加;对形成于还原条件下的碳酸盐,铁(氢)氧化物的缺乏使得自生碳酸盐对Feca的贡献较小。由此可见,查明沉积过程中FeHR的存在形式,对追索沉积氧化还原条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示踪方法。
近中性水溶液中,铁(氢)氧化物表面通常带正电荷,因此对许多阴离子如PO43-、AsO43-、CrO42-等具有强烈吸附和富集作用,而这些阴离子与CO32-在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其难以进入碳酸盐晶格[15],因此,氧化条件下沉积的碳酸盐矿物中缺乏这些元素;相反地,成岩过程中铁(氢)氧化物的厌氧分解会导致孔隙水中Fe2+和吸附阴离子浓度的急剧升高[16],在此环境中形成的自生碳酸盐也相应具有较高含量的Fe和阴离子[17]。由此可以推测,对于一套沉积稳定且受变质作用改造程度较低的碳酸盐岩,当其中的Feca与碳酸盐结合态微量元素(TEca)存在相关性时,则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否则为还原环境。
本文以中元古界神农架群的2套碳酸盐地层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地层变质温度、碳酸盐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及DOP的基础上,探讨Feca和TEca相关性对追索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有效性、变质程度对该方法的影响,以及中元古代大气氧含量特征。
1 样品采集与分析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的鄂西北山区,构造上属于扬子板块北缘。中元古代神农架群在该地区广泛出露,地层岩性以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为主。该群与上覆新元古代马槽园群呈不整合接触,未见下伏地层。神农架群可分为2个亚群、12个地层组,下亚群组包括鹰窝洞组、大岩坪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及矿石山组;上亚群包括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石槽河组、送子园组、瓦岗溪组及郑家垭组[18]。神农架林区区域地质简图如图1所示(据文献[18]修改)。
本次采集神农架野马河组与温水河组的碳酸盐岩样品。野马河组整合于台子组之上,与上覆温水河组以1套玄武岩相隔,主要由灰色块状中-细晶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少量凝灰岩组成,年龄约1 220 Ma[18-20];采样剖面处该组厚约1 369 m,等距离采集该组碳酸盐岩样品87个,编号为YMH-1~ YMH-87。温水河组与上覆石槽河组整合接触,岩性以灰色块状泥晶、细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偶夹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岩、白云质粉砂灰岩等,年龄约1 200 Ma[18-20];采样处该组层厚约1 878 m,等距离采集碳酸盐岩样品65个,编号为WSH-1~ WSH-65。
将样品破碎为小块样,选择新鲜、未风化、无污染、结构均一且无/少方解石脉的样品开展分析测试。将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下,称取2 g粉末样品,置于50 mL离心管中,分3次过量加入2%优级纯HCl,间歇摇振离心管,使碳酸盐岩矿物充分溶解;溶解24 h后,通过离心法收集酸不溶残渣,将残渣进行清洗后烘干、称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盐矿物和残渣的质量分数。对残渣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
采用LabRAM HR Evolution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定样品酸溶残渣中碳质的拉曼光谱特征,激光波长为514.5 nm,拉曼位移范围为900~3 500 cm-1,分辨率为1 cm-1。采用丹东浩元DX-2700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酸溶残渣的物相组合,角度(2θ)范围为3°~70°,步宽为0.02°,计数时间为0.2 s,管电压为40 kV,管电流为30 mA。
取0.5 g碳酸盐岩样品,分3次过量加入5%的优级纯HCl,静置,待反应完全后定容抽取10 mL上清液,利用加热板加热,在此过程中加过量的10%优级纯HNO3以驱赶HCl,加热完毕后对溶液进行定容,抽取1 mL溶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Fe、As及Ce的浓度,仪器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的型号为Agilent 7500 四级杆ICP-MS。
采用分级提取法对部分样品开展Feca、氧化物Fe(Feox)及黄铁矿Fe(Fep)分析:称取0.5 g样品,加入过量5%优级纯HCl,待溶解完成后对溶液进行定容,抽取一定量溶液测定溶解态Fe浓度,将其换算为Feca的质量分数;将固体进行清洗,加入过量2%草酸铵,在避光条件下反应24 h,反应完毕后进行定容,抽取一定量溶液测定溶解态Fe浓度,将其换算为Feox的质量分数;将固体进行清洗后,加入过量逆王水(30%HNO3和35%HCl按体积比3∶1配比)以溶解其中的硫化物,反应24 h后进行定容,抽取一定量溶液测定Fe浓度,将其换算为Fep的质量分数。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测定Fe浓度,将浓度值换算成固体样品中Fe质量分数后计算DOP值,其中FeHR的质量分数为Feca、Feox、Fep的质量分数之和。仪器采用皖仪WYG22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结果与讨论
2.1 变质温度测定
沉积物中的残余有机质在成岩和变质过程中会发生石墨化,通常成岩和变质温度越高,有机质的石墨化程度越高,因此,通过有机质的石墨化程度可以计算成岩或变质温度[21-22]。拉曼光谱是测定有机质石墨化程度的重要方法,研究发现,石墨化程度取决于1 580 cm-1(G峰)、1 350 cm-1(D1峰)、1 620 cm-1(D2峰)处拉曼峰的相对强度,成岩温度(t)计算公式[22]为:
t=737.3+320.9R1-1 067R2-80.638R12
(1)
(2)
R2=AD1/(AG+AD1+AD2)
(3)
其中,H、A分别为拉曼峰的峰高和面积。对所有样品中的石墨开展了拉曼光谱分析,部分谱图如图2所示。
图2 部分样品中石墨的拉曼光谱
依据(1)式计算得到野马河组的平均变质温度为(307±40) ℃,温水河组的平均变质温度为(321±47) ℃,2套地层具有相似的变质温度,均经历了高级近变质作用(250~350 ℃)[23]。
绿泥石结晶度是另一种广泛使用的成岩或变质温度计,研究发现,绿泥石(001)面网的晶面间距(d001)与成岩或变质温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24]为:
t=(14.379-d001)×103
(4)
部分样品酸溶残渣的XRD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野马河组样品中绿泥石含量普遍高于温水河组,2套地层样品中有时还含有一定量的伊利石,但2套样品中均未出现高岭石、蒙脱石等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黏土矿物,表明地层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成岩或变质作用。根据(4)式计算得到野马河组和温水河组的平均变质温度分别为(310±39) ℃和(301±8) ℃,表明2套地层经历了相同的变质条件,即高级近变质作用。
图3 部分样品酸溶残渣的XRD结果
对比2种测温方法发现,当变质温度在300 ℃左右时,采用石墨和绿泥石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因为该温度条件下碳酸盐岩已足以发生白云石化作用[25],所以在建立示踪氧化还原条件的微量元素指标时,需要考虑变质作用对元素赋存状态及迁移作用的影响。
2.2 DOP
对部分样品进行了DOP分析,结果见表1所列。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野马河组还是温水河组,FeHR的质量分数(Feca、Feox、Fep的质量分数之和)均较小,原因可能是选用的样品为纯碳酸盐岩,其在沉积过程中接受的陆源及深海物质均较少。
表1 部分样品Fe形态分析结果
文献[9]认为,当沉积物DOP值小于0.42时,沉积环境为氧化条件。野马河组样品的DOP值均小于0.42,表明在YMH-01—YMH-10(野马河组顶部)这段沉积时期,海水处于相对氧化状态;温水河组样品中,1/2样品的DOP值大于0.42,表明在WSH-01—WSH-10(温水河组顶部)这段沉积时期,沉积条件相对还原,但尚未达到硫化条件(DOP值大于0.75)[9]。
2.3 Feca与TEca相关性
2套地层中碳酸盐结合态As(Asca)与Feca的相关性拟合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
碳酸盐结合态Ce(Ceca)与Feca的相关性拟合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野马河组Ceca的质量分数为12~851 mg/kg,平均为69 mg/kg,接近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ost-Archean Australian Shale,PAAS)中Ce的平均值(88 mg/kg)[30]。温水河组Ceca的质量分数为14~1 175 mg/kg,平均为112 mg/kg,高于PAAS中Ce的平均值。由图5可知,野马河组中Ceca与Feca有较强的相关性,而温水河组中两者没有相关性。
图5 Ceca与Feca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套地层中Fe与As、Ce的相关性差异表明,野马河组沉积环境中As与Ce的行为受铁矿物制约,而温水河组沉积环境中As与Ce的行为不受铁矿物制约。
2.4 讨论
海洋沉积物中铁(氢)氧化物对As的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现代氧化性沉积环境中,大约1/2的As以铁(氢)化物吸附态存在[31],铁(氢)氧化物对As的“清除”作用导致海水中ρ(As)极低(平均约1.7 μg/L)[32],相应地沉积碳酸盐中Asca值也很低[33];此外,实验研究也证实铁(氢)氧化物对As5+与As3+均有强烈吸附作用[34]。在埋藏及成岩过程中,铁(氢)氧化物发生厌氧分解,致使Fe2+、As5+及As3+在一定层位的孔隙水中浓度剧增[16,35],在该层位生成的自生碳酸盐w(Fe)、w(As)同时较高,最终体现为碳酸盐岩中Asca与Feca正相关。相反地,当沉积环境为还原条件时,沉积物中缺乏铁(氢)氧化物,As的行为不再受铁(氢)氧化物的制约,在孔隙水中As与Fe的浓度变化也不具有同步性,无论是沉积碳酸盐还是自生碳酸盐对As和Fe的固定均不具有同步性,Asca和Feca无相关性。依据该推论可知,野马河组中Asca与Feca的正相关性反映了相对氧化的沉积条件,而温水河组中Asca与Feca不具有相关性,表明沉积条件相对还原。2套地层DOP值的差异也验证了该结论。
基于Ce的变价(+3价和+4价)特征,前人建立了用于示踪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Ce指标[4,7],但是,Ceca和Feca的相关性未受到太多关注。关于Ce在海水和沉积物中的行为已有较多研究报道,通常认为,氧化条件下Ce3+可以被锰氧化物(如软锰矿)氧化为Ce4+,其随后通过吸附或沉淀的方式进入沉积物[7]。铁与锰的(氢)氧化物被认为是吸附Ce4+的主要物质[36],结合本研究中Ceca与Feca的相关性,可认为当体系中锰(氢)氧化物含量相对较低时,Ce具有与As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沉积过程中Ce被铁(氢)氧化物吸附;埋藏过程中铁(氢)氧化物分解,Fe和Ce均释放进入孔隙水;Fe与Ce同步进入自生碳酸盐;氧化条件下沉积的碳酸盐岩中Feca与Ceca正相关;还原性沉积条件下,由于不存在铁(氢)氧化物,因此Ce与Fe的迁移和固定不具有同步性,Ceca与Feca不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除Asca与Feca的相关性外,Ceca与Feca的相关性也可用于示踪沉积氧化还原条件。值得注意的是,Asca与Feca的相关性及Ceca与Feca的相关性对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示踪在水-岩交换作用较强(如碳酸盐沉积层较薄)的条件下可能并不适用,过高的变质温压条件也可能导致这2个指标失效。
制约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球性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海水深度、有机碳、陆源物质的供给、海水循环作用等,全球性因素主要为大气氧含量。野马河组和温水河组均为台地相沉积,两者在海水深度上可能具有一致性,但前者主要为台地边缘浅滩相、礁体相及开阔海台地相,后者则主要为局限海台地相[37],野马河组海水交换能力会强于温水河组,相应地海水中的溶解氧也会更高。此外,中元古代大气氧含量变化也可能对2套地层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性有贡献,但由于目前关于该时期大气氧含量的认识还争议较大[38],因此,要从这方面解释2套地层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性尚需更多证据。
3 结 论
(1) 石墨和绿泥石测温结果表明,中元古代神农架群中野马河组和温水河组经历了相同的高级近变质作用(t≈300 ℃)。
(2) Asca、Ceca与Feca的相关性可用于示踪沉积氧化还原条件,Asca、Ceca与Feca正相关指示相对氧化的沉积条件,Asca、Ceca与Feca不相关指示相对还原的沉积条件。高级近变质作用对微量元素相关性指标没有影响。
(3) DOP值及元素相关性指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中野马河组沉积于相对氧化条件下,温水河组沉积于相对还原条件下,岩相古地理和大气氧含量均可能是制约此差异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