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述评
2021-09-05陈仕伟甘凇原
陈仕伟 甘凇原
[摘 要] 近年来,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技术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少挑战。对此学界从数据管理、数据信息冲击、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型、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异化等层面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效地促进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然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不足,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应持续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努力,形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研究范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数据的时代转向。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应对策略;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098-09
“大数据是下一个创新、竞争、生产力提高的前沿。”[1]大数据技术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显然,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积极作用,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从2013年开始,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以“大数据”并含“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时间设定为2013—2019年,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共获得1202篇期刊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文献共172篇,并且论文篇数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见表1)。在梳理172篇研究论文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研究在充分肯定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及一些应对措施。
一、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的数据管理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一切皆可数据化的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获取尽可能多的整体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体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在此过程中,数据的获取、存储、运用和分析等环节都不是简单随意,会面临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挑战。
在数据搜集层面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庞杂无序的数据群中找出真正有效的数据,是他们要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大数据极大地拓宽了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的渠道,数据信息在连续不断地产生,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3],如何获取准确有效的数据必然面临着巨大挑战。不仅如此,技术革新改变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形态,即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形态转变为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形态。在大数据整体思维方式的要求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的数据信息实现了根本性变革,涵盖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据搜集的工作量和难度[4]。
数据搜集工作之后如何进行管理和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当前技术水平未能满足分析管理海量数据的需求,使数据分析工作陷入新的困境[5]。第一,正因为存在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在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容易遇到数据解释不当、有意地篡改数据或者制作假数据等问题[6]。第二,学校需要积极借助外力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以通过大数据准确分析受教育者,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7]。第三,在运用大数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度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信息在绝大多数时候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需要完善顶层架构并增强自信自觉,以此来不断提升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精度[8]。
总体而言,对数据管理方面的研究虽然重点突出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水平(客观)和具体如何运用技术(主观)两个层面的挑战,但是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文献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的解决蕴含在问题本身之中,对于前者,更多地应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变革来应对这个挑战;对于后者,则更需要从制度方面入手,实现技术运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如此,才能够在数据管理方面真正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数据信息冲击挑战及应对策略
正如《大数据时代》一书所言:“大数据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大数据时代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方式都提出了挑战。”[9]9诚然,大数据在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庞大的数据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遭到错误意识形态的数据信息的侵入。大数据技术的便捷性给错误意识形态的数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由于相对缺乏正確的判断能力,高校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侵害,对其成长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直接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10]。
大数据在便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网络信息霸权的冲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变得愈发复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改进教育方式,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创新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大力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使他们能够有效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11]。
同样,大数据时代的授课方式也面临着数据信息的冲击。譬如,为慕课提供课程的高校大多来自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部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反映的是西方主流文化,可能将慕课这类新型教育方式演变为一场新的教育殖民。如果不进一步提高教育竞争力,就有可能导致教育主权的丧失,更将导致中国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的丢失[12]。基于慕课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特点,很多带有和平演变性质的数据信息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13]。
此外,随着大量数据信息涌入高校校园,校园文化建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数据焦虑、数据疲劳、数据依赖等负面心理极易在学生中产生,这些都会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4]。这意味着,庞杂的数据信息及错误的价值观给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培育正确的大数据意识和有针对性地突出大数据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15]。为防止高校校园环境受不良信息的破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而且需要创新教育形式,用新型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积极优化校园环境,过滤错误思想和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涌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虽然数据信息的增加必将助益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错误的信息入侵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夺思想阵地。因此,如何过滤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现有研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实现,并没有深入研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仍应思考如何充分运用大数据来实现信息的过滤和提纯,不能仅仅认识到大数据为错误的信息侵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还必须在理念上实现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来过滤错误信息,进而实现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提纯。这样,不仅能够规避风险,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现在关于数据信息过滤和提纯的研究并没有全面展开。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有机融合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而是必须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面临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目前,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既掌握大数据技术也拥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难以实现有机融合。因此,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大数据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培育力度,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结构更加优化,克服融合困境[17]。
除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挑战,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还面临技术层面上的挑战。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普及还不同步,导致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还存在技术门槛。
第一,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因果关系”方法无因可循。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才刚起步,数据格式和语言还未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技术难度。因此,亟须配备一支能将自有专业背景与大数据思政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积极转變思维方式,克服技术难题,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18]。
第二,使用大数据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一般教师无从下手。大数据技术的高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也劝退了部分想用却又担心不会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只有降低大数据使用门槛,打造出适合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的大数据程序,才能逐渐摆脱技术条件的束缚,推动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19]。
第三,在大数据时代,每分每秒都产生着新数据,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技术带来了十分复杂的技术性难题。数据基数大并且处在不断变化中,这意味着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将变得十分庞大且工作难度加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难以保证,最终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20]。
目前,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全方位展开。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研究对象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要求他们既能够娴熟地驾驭大数据,又拥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而且包括客体、环境尤其是网络数据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
四、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理念转型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相应的思维理念并提高自身的数据意识。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不再以完整、结构化的形式呈现,而是碎片化和非结构化,加之大数据的精准预测功能,就有可能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带来“信息茧房”效应。为此,不论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还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都应该形成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只有树立全面性、模糊性、开放性思维等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才能摆脱原有思维方式的禁锢[21]。
第二,运用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搜集数据并进行预测。这样,他们就需要树立精准研判、个性化教育、量化图示等理念。当前,由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观念滞后,无法顺利保证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恰当运用。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新理念,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22]。
第三,过去传统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大数据的价值认知狭窄化。具体表现为,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方式与以基于新技术手段的新思维方式之间的碰撞,多年“因果性”思维的养成和新兴“相关性”思维之间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冲突导致大数据技术未能在教学中顺利使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实现思维转变以更加深度的挖掘数据价值,让智慧教育更加行之有效[23]。
显然,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维理念随之转变,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共识,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转变思维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也同样如此。但是,分析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学界重点探讨了主体的思维理念转变,对客体即学生的思维理念转变则研究较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如何在主体的引导之下实现思维理念的转变,应该是未来研究注重的一个方面。
五、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技术异化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大数据是一种蕴含重要思维理念的资源,大数据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技术。这就涉及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正确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技术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异化是指技术或技术应用价值的负向实现;从目的性角度来分析,技术异化是指技术或技术应用出现了与最初目的截然不同的结果[24]。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大数据技术异化的挑战。
第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大数据致使人们开始依赖大数据。由于数据获取的不公平,数据信息权力的分配也将变得不公平,最终导致“数据独裁”。这无疑给正在推进数据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原有的种种不公平在大数据时代更容易产生出新的“数据鸿沟”[25]。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享受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必须警惕:一方面,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可能会给学生贴上与其实际不符的固化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剥夺了其自由选择权,从而使得学生对大数据心生恐惧,致使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抱有过大希望,进而可能产生“数据崇拜”,限制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发挥[26]。
第三,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易被数据物化、产生数据依赖两方面的担忧。大数据时代呈现出数据化和虚拟化的趋势,随着大数据技术使用程度、辐射范围的不断加深、扩大,受教育者有沉溺虚拟数据、被数据裹挟物化而成为数据俘虏的可能。数据量的扩大和教育者话语权的缺失使得他们将数据作为解决问题和自身归属的心灵寄托,加大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难度。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灌输学生正确的数据观念并加大人文素养的培育力度,以规避大数据技术异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最终提升使用大数据的自觉性和可控性[27]。
第四,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要避免“数据万能论”“唯数据主义”等错误观念。由于人的主观性和数据本身的混杂性,大数据存在被污染的风险。以错误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最终得出的也只会是错误的结果。因此,只有不断健全完善大数据格局下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推动高校间的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才能推动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28]。
虽然大数据技术异化问题本是科技哲学的关注重点,但是由于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正确运用大数据技术,难免会涉及技术异化问题。现有的研究大多从科技哲学视角分析大数据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能出现的异化问题,建议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提倡運用人文精神来“驯服”大数据技术,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六、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其他方面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学术界除了对上述挑战及应对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之外,还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与应对。
第一,大数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隐私泄露问题。随着教育大数据深度挖掘的快速发展,算法可能会不受控制地搜集学生的数据信息,这就使得学生的隐私权很难保障,尊严与权利都有可能受到严重侵犯[29]。为应对可能的隐私泄露问题,必须加强大数据应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30]。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实践时,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的导向性不明显,最终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的问题。对此,需要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体系,创新激励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主动地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1]。
第三,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还可能出现过于关注大数据技术而缺乏人文关怀的情况。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必须注重把握分寸,不能只注重冰冷的数据而忽视了温暖的人文关怀[32]。“如果脱离了人及其所在社会的价值本性,无限放大大数据的效应及其影响力,就可能本末倒置,最终产生许多难以预期的后果。”[33]
第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还会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创新出符合大数据时代条件的新方法论,才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学生思维动态,进而展开更为精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34]。
在实践中,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远不止这些。结合对已有文献的分析,要么只抓住大数据技术变革的某一方面研究其挑战及应对,要么只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方面研究其挑战及应对,并且同一主题的研究较少,关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变革方面尚未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对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探讨还未深入,很多新主题尚未开发。
七、结语
综上分析,国内学者对于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学者们基于大数据时代及大数据技术的独有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相结合,总结分析了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为今后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然而,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大数据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学术界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研究还存有不足。目前的研究基本上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将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展开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没有就某一个挑战及应对展开持久的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第二,仅仅对运用大数据的挑战及应对展开研究,并没有就运用大数据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产生的挑战及其应对展开系统研究;第三,现有研究破得多立得少,虽然对其中的挑战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但是具体怎么应对则相对不够全面;第四,现有研究范围限于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全面地研究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对于大数据时代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涉及。
正因为如此,未来的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研究应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持续努力,特别是就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怎样的挑战问题,探寻出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形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有的稳定的研究范式。稳定的研究范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研究奠定了基点、铺展了前提,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的逐渐形成夯实了凝聚力、充实了正能量,还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指引了演进的路向、增添了创新的引擎”[35]。一旦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研究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就能够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转向。现有研究仅仅就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可能产生或者已经产生的挑战展开泛泛研究,而没有形成大数据时代独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要么从大数据技术变革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要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看待大数据技术变革,并没有真正促进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所谓挑战及应对,与其说是大数据技术持续变革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带来的,不如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了躲避大数据技术变革的持续冲击而形成的,缺乏系统性的分析。由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在如何形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有理论体系,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时代转向。
参考文献:
[1]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
[2]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王绍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23-26.
[4] 谢丽娴.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111-114.
[5] 魏伟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个性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0):60-63.
[6] 刘春波.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9):193-198.
[7] 张林茂.在大数据时代创新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7-49.
[8] 董卓宁.运用学生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8(4):108-111.
[9] 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0] 曹政.试析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8):45-46.
[11] 凌小萍,邓伯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2-67.
[12] 叶承芳.MOOCs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5(2):40-43.
[13] 崔鹏.慕课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59-61.
[14] 万是明.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导刊,2017(2):102-104.
[15] 陈云云,卫璐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双重境遇与破解之道[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3):139-143.
[16] 田蕾.大数据时代的网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9):69-70.
[17] 杨叶平.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71-75.
[18] 胡纵宇,黄丽亚.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64-66.
[19] 傅雅琦,蓝少鸥.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9):103-106.
[20] 王莎,杨扬,杨航.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5(3):112-117.
[21] 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6):81-85.
[22] 季海菊.转型何以必要: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社会科学,2017(9):150-156.
[23] 李明珠,刘洋洋.大数据时代高校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37-42.
[24] 乔瑞金.技术哲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50-251.
[25] 张锐,董志,夏鑫.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67-69.
[26] 刘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的现实困境与诉求[J].思想理论教育,2015(9):60-65.
[27] 曾永平.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5):78-81.
[28] 李楠,张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4):131-140.
[29] 李鹏,王艳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73-75.
[30] 李家圆,王刚.大数据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及局限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9(4):167-171.
[31] 侯靜.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36-138.
[32] 崔建西.思想政治教育论域下大数据热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5):95-99.
[33] 文军.大数据热中的冷思考[N].人民日报,2016-10-20(7).
[34] 黄欣荣.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变革[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94-101.
[35] 王学俭,郭绍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体系、问题与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2015(3):49-54.
[责任编辑:李 妍]
Research Review 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ig Data Era
Chen Shiwei Gan Songyu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a has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es on the challen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ig data era and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Big data technology brings not only many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ut also numerous challeng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made in-depth analyses on th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data management, data information shock,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technology alien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have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existing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depth and breadth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fa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era of big data so as to form a stable research paradig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ig data era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Key words: big dat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