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小冲突,要有大智慧
2021-09-05林碧玲
林碧玲
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齐美尔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合作都存在冲突,完全和谐的社会合作是不存在的。作为社会关系的其中一种,家园关系也并不都是风和日丽,其冲突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家园冲突的类型具有多样性,我以亲身经历的幼儿在园事故引发家园冲突的3个案例,谈谈幼儿园面临的压力,分析冲突的成因,思考减少冲突、缓解冲突、化解冲突的方法。
◎案例1:事件等级——“阴雨天”
“园长,我只要老师的书面道歉。”这是一个大班即将毕业女孩爸爸的要求。据他反映:孩子离园时萎靡不振,回家后接近昏迷,家长见此,赶紧送孩子去了医院。家长认为,孩子从午睡至离园咳嗽不止,期间老师却对孩子不闻不问,导致孩子病情加重,这是老师失职,需要向老师讨个说法。我们查看了离园时间段的视频,进入班级询问情况,查阅门诊记录(扁桃体发炎,做雾化两次),了解到家长反映的情况失真。分管领导和家长多次沟通、协商无果。之后,孩子两周没有入园。六一儿童节当天,家长突然出现,找园长索要老师的道歉书,若不给,就到教育局投诉。
◎案例2:事件等级——“风雨天”
洋洋放学后,由奶奶接回家。洗澡时,奶奶发现洋洋鼻子侧边有点破皮,多次追问下,洋洋说是“保育老师捏的”。洋洋妈妈知道后情绪激动,认为孩子午睡时被保育老师捏伤,保育老师必须道歉,且要求园长必须当面处罚保育老师。面对家长的指责,保育老师认真跟家长解释事情的经过,但家长坚信自己的孩子不会说谎,对保育老师不依不饶。
◎案例3:事件等级——“雷雨天”
“园长,我知道你家住在××小区××栋××号,车牌号是××,孩子在××学校×年级××班就读。”家长的声音虽然缓慢柔和,威胁气息却扑面而来。这是我出差期间接到的大班小A妈妈的电话。小A在户外跑步时不慎摔倒,恰巧他身后来不及避开的另一个孩子把小A压了一下,造成小A锁骨轻微断裂。幼儿园采取医院救治、报销医疗费、组织探望、呈报保险公司理赔等措施之后,小A妈妈仍不满意,希望幼儿园再给予十几万元的赔偿。期间,我频繁接到小A妈妈发来的各类校园赔偿案件信息。
这些因伤害事件引发的家园冲突,使家园关系瞬间发生逆转,由教育合作的伙伴,变成彼此博弈的对手。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家园矛盾升级,影响家园互信,还可能挫伤教师心理,给幼儿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家园矛盾冲突中,先要反思的是校园管理和教师的行为问题,同时不能忽视对现今社会家庭矛盾的成因分析。
一是吃亏心理引发家长的心态失衡。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1到2个孩子,家长格外重视教育,也特别宠爱孩子。上述事件中,孩子生病或意外受伤,使家长心疼不已,觉得孩子吃了亏,处理问题时容易出现心态失衡,情绪上也会出现波动,甚至有时相当激烈、粗暴。
二是护犊心理引发家长的信任缺失。家长选择性地相信孩子的话,过分强调自家孩子不会说谎,不愿相信幼儿园甚至第三方的信息。
三是从众心理引发家长的补偿预期。个别校园事故案件在判定责任时,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对家长产生消极影响。案例3中,家长多次列举校园赔偿案件,利用幼儿园怕担责的心理,对补偿产生过高预期。
应对家园冲突,我建议做到“三不”,即不能“盲目听信”、不可“息事宁人”、不怕“承担责任”。
不能“盲目听信”。案例2中,我采取了认真倾听、表明立场、主动报警的处理策略。
认真倾听。我让家长和保育老师分别说出事情的经过,并作出回应“感谢你们在第一时间找园方表达意见和诉求”“你们的心情我都理解”“我感到很震惊,也很生气”等。耐心倾听事实描述,接纳家长情绪,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立场将心比心,在沟通中做到心平气和。
表明立场。家长认定保育老师捏伤孩子,担心园领导有意偏袒、处置不公,我回应“如果真实发生,必须严肃处理”“但是,在真相没有得到最终确认前,我只能慎重地用‘也许一词”“保护每一个孩子,也不错怪每一个老师,这是我的职责”。我列举了因轻信幼儿说谎导致老师陷入绝望境地的真实案例,不否认保育行为失当的可能性,并分析幼儿语言表达的心理特点,幼儿日常情况下是朴实、纯真的,但遇事时避责,也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心理”。
主动报警。家长如果坚持固有看法,我会委婉跟家长提议,双方可选择报警,按规章处理,幼儿园也会依据事实做出公正处理。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我邀请片区警察、家长、班主任召开圆桌会议,初步分析可能是孩子游戏时泳镜磨损造成的破皮,但又无法证实。警察认为,孩子的话在法律上不能作为证词,在无法判定伤害是发生在园内还是园外的情况下,建议孩子换班。可是家长要求更换保育员、孩子不换班。双方僵持下,班主任积极补位,主动表态,充分说明更换保育员的诸多不利因素,毕竟老师、孩子、家长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感情。最后,两位带班老师主动提出愿意牺牲休息时间轮流看护孩子午睡,直至一个多月后孩子毕业,让家长真正放心。
不可“息事宁人”。案例1中,幼儿的病情并无大碍,教师的保教行为也并无过错,可是家长仍然执意要“道歉书”。对此,我们秉持保护教师人格尊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选择了不息事宁人。
摸清底细。我们了解到幼儿的家庭情况:该家长有一对双胞胎,因购房入户数量有限,一个孩子入户成为本园大班插班生,另一个孩子因户口在外地不符合招生条件,只能在民办园就读,家长需要承受两边接送孩子的艰辛。
敢于接招。我以事實回应家长的疑问,坚定地表明:家长向上级申诉,是家长的权利,我们同样信任上级部门会依据事实,做出公正公平的处理。
真诚沟通。在沟通中,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后来,家长终于说出了真相——不是想为难老师和园长,只是为了拿到纸质道歉书向相关部门投诉、提要求。
不怕“承担责任”。根据冲突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双方解决矛盾的意愿,一般可以采取校内协商解决、调解或走司法诉讼三个等级的解决策略。
案例3是一场不存在场地安全隐患、非教师教育行为不当引发的意外事故。幼儿园在事故发生之后,按照应急处理方案,制度化、规范化地实行。可是家长对保险理赔金额不满意,希望用家园协商的方式解决。
首先,启动家园协商。幼儿园希望家园能有效沟通,但是由于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在合法合理、互相理解、平等对话的原则下进行协商,以至于冲突得不到解决。
其次,进入调解程序。依托社区居委会调解机构,由社区兼职调解员出面调解。调解员观看事故视频,对家园双方代表进行询问,最后表示幼儿园可以同意家长的诉求。针对调解员选择幼儿园买单、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我没有妥协。在请示教育局领导后,我最终没有在调解书上签字。
最后,不怕承担责任。我坚定地告诉家长可以走司法诉讼程序,法院判决书能成为幼儿园支付赔偿的依据。后来,幼儿园一直都没等来家长的司法诉讼。此次冲突事件,让我意识到,面对家长的过高要求和把事情闹大的威胁,幼儿园应不怕担责任,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五缘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