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9-05刘耘礽杨大友郑钱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刘耘礽 杨大友 郑钱莹

摘  要:全球化的新經济时代对高等财经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成为许多财经院校的办学定位。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可以从知识转化的视角对财经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进行设计和研究,通过模拟经营体验、经验交流分享、团队协作融合、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对抗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探索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财经人才;培养模式;SECI模型;跨专业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00-04

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知识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知识创新的主体是人才,我国要走在新经济时代的前列,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大力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其中包括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财经专业人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对于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人才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在人才培养创新、知识创新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索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之更好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是高等财经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的特征

高等财经教育独特的学科专业背景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特征——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财经教育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历程中,高等财经教育必须迎接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努力造就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格局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跟随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

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的特征突出表现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的财经理论修养、科学的知识结构,具有跨学科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经济视野,既通晓全球通用经济规则,又能立足中国实际,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并创造性加以运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教授知识不是教育的目的,帮助受教育者接受、整合、再创造知识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

1995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提出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并对知识创新的场所,以及知识创新的结果与支撑进行了全面论述。野中郁次郎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大类,隐性知识是指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无法明确表述的知识,比如技能、感悟、洞察力、价值观、心智模式等。显性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获取,也容易被人们习得的知识。在明确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野中郁次郎提出了两者相互转换的SECI模型,提出知识转化的四种基本模式——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知识就是在这四个阶段循环往复、螺旋前进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2]]。

SECI模型的建立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假设中个体的成长和知识的转化都要依托社会交往的群体情境来实现。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群体智慧是个体成长、文化传承以及思想创新的基础。所以,SECI模型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每一次知识转化的过程都有一个对应的环境存在,称之为“场”,分别为创始场、对话场、系统化场、练习场。具体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

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深入分析阐释了各类组织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产生的现象,揭示了知识在组织中转化的基本规律,提出至今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知识共享等方面,为企业系统地计划和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运营指导,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巨大成功[[3]]63。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将SECI模型应用到教育研究中,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转化、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设计等方面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将SECI模型应用于人才培养模型,以及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运用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与研究,对于推动财经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SECI的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研究

根据对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结合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西南财经大学依托国家级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国内外财经实践教育的研究和调研分析,针对财经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难题,在实践探索中引入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项目基于SECI模型构建了知识创新需要的社会化交往群体情境,在跨专业综合实验平台搭建的虚拟仿真社会经济环境中,模拟商业社会的运作。在具体实验设置中,通过体验式综合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对商业环境、企业运营、经营决策的认知,促进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更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项目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嵌入于整个实验设计和多项演练活动中,构建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3]65。

(一)社会化

在创始场中实现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由于隐性知识很难形式化并且通常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一般通过共享环境和经验获取。这里有两个隐性知识,前者是指个人原有的想法、观念、技能等隐性知识,后者是指在创始场中通过观察实践、社交互动等过程获得的新的隐性知识。社会化阶段的成果为“个人感悟”,虽然有情感触动却难以理性表达。

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提出实验教学要树立“重体验过程、重反思总结,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念。“重体验过程”方面,项目构建了三大虚拟仿真平台,即“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场所平台和自制实验教具平台。“虚拟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实验平台是立体化多维实验教学场景的重要基础,是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全景、全要素平台,学生在这个虚拟仿真的商业环境中,开展企业设立、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供应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等多种接近现实世界的具体商业经营活动和对抗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场所平台是立体化多维实验教学场景的关键手段,是学生用于模拟经营的兼具开放式和集中式的多功能工作场所,学生可以在自己组织的区域内办公、讨论、召开会议,也可以来往于不同组织机构间办理业务和开展合作。自制实验教具平台是立体化多维实验教学场景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检验,学生自制模拟业务流程单据,设计定制角色扮演胸牌、执照及证书、业务流程挂板、仿真业务工具等教具,为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实现沉浸式、嵌入式学习。

在项目构建的虚拟仿真商业社会化交往群体情境中,教师只承担跨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动员者、协助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他们搭建能力提升的“脚手架”。学生通过8-12个季度的模拟经营活动,扮演企业管理中的总经理、财务经理、市场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等具体角色来完成商业环境分析、策略制定、业务处理等实训任务,在观察、模仿和实践中得到认知体验,在经营决策、对抗演练的过程中,主动拾取和应用抛置于实践场景中的隐性知识来促进他们在自己大脑形成新的“个人感悟”。

(二)外在化

在交流场中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个阶段的隐性知识指社会化阶段收获的个人感悟,显性知识指在交流分享中通过分析研究、演绎推论、归纳总结等手段,形成的概念、图像、模型、文档等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外化知识。经过上述交流和创造的过程,组织中的个体在社会化阶段酝酿的个人感悟转化为“集体经验”。

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提出“重反思总结”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书写个人感悟、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反思感悟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转化和提升实践能力。项目设计包括活动动员、组织构建、模拟经营、活动感想四大类活动,每个活动环节都会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学生通过工作日志的撰写总结自己在模拟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收获的成绩,同时开展优秀日志分享会、业务经验交流会、工作成果展示会等,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多渠道地分享学生的反思总结。“重反思总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将模拟经营过程中学生个人通过实践习得的隐性知识转化为“集体经验”。

(三)组合化

在虚拟场中实现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里有两个显性知识,前者是指外在化阶段形成的集体经验,后者是指将组织内部已有的知识和具象化的集体经验知识加以整合,使集体经验概念化、系统化,形成新的显性知识在组织的成员中传播。组织中的部门、团队等在外在化阶段总结的集体经验基础上,经由上述虚拟场融合过程,形成新的知识成果“组织理念”。

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为积极的知识建构者、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在项目有限的時间内,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商业社会情境,感受商业竞争的压力、商务决策过程的复杂性,感知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具体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这对学生个人有很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项目要求学生组队完成任务,一切模拟经营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开展,不进行团队协作或者团队成员间合作出现问题,任务就无法完成。通过立体多维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进行沉浸式、嵌入式的体验学习,通过反思总结、心得交流可以形成更多的集体经验,而通过搜集整理信息资讯、开展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对组织原有的架构体系进行补充、修正,发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形成完成任务的策略计划,确定任务分工以及协作方式,形成团队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达到将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理念”的目标。

(四)内隐化

在实践场中实现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显性知识指组合化阶段形成的组织理念,隐性知识指融合新的组织理念后,个人的经验、技能、信念、风格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个人知识,并成为新的组织资产。在组合化阶段概念化、系统化的组织理念,通过内隐化的过程,重塑了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并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当个体默默分享他的隐性知识时,就进入下一个知识转化的螺旋式循环,这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强化课内模拟经营体验,也注重课外协作学习,鼓励学生使用各类工具软件开展各种协作式的学习活动,基于项目实验云平台的灵活性、开放共享性以及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外协作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多元的途径;同时,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俱乐部,由从事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并邀请实务界的优秀人士作为“校外导师”,不定期对俱乐部学生进行团队辅导和个别化指导;此外,还开展企业经营对抗竞赛活动,“竞争实战式”竞赛是对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的有效检验,让学生将课内习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实战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对抗演练等方式,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还原于实践,围绕完成任务的过程将知识重构并内化形成新的隐性知识。

四、基于SECI模型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提出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其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经验,深化财经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基于SECI模型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在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中,项目基于SECI模型构建了知识创新需要的社会化交往群体情境,在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体的虚拟仿真商务、政务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模拟企业生产、研发、采购、销售、信贷等业务,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与外围如银行、税务、工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交互作用和影响。具体设置中,大量采用角色扮演、感知式、讨论式、演讲式等方法,以模拟经营体验、经验交流分享、团队协作融合、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对抗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嵌入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涉及会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学生在战略决策、团队管理、市场营销等过程中需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沟通交流、组织计划、团队合同和决策制定等关键能力,也促使学生将平时的所学所想运用到实践中来,构建起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桥梁,提升学生自主发展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和实践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

知识的创新不仅是知识形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一个知识进化的过程,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不间断地转化过程中,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地知识创造过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创新。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的培养过程同样构成了知识创新的螺旋式演进,不管是项目构建的虚拟仿真商业社会化交往群体情境,还是参与主体在情境中的体验、反思、知识重组、消化应用,这些方式方法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了参与主体知识水平的快速提升,共同完成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的过程。

基于SECI模型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理念。其中,多维立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现实和虚拟仿真融合化的实验教学场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式、协作式、体验式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以知识创新为基、一个培养目标、三大培养内容、四个培养抓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在长期的实验教学過程中,基于前期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和提炼出来的,也是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尝试。

五、结语

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结合知识创新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西南财经大学一次次实践探索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培养新模式,在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项目的模拟经营体验、经验交流分享、团队协作融合、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对抗竞赛等各个环节精心设计,融合大学通识、学科基础、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沟通交流、组织计划、团队合作、决策制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有责任担当、有科学精神、能实践创新的素养,全面培养具有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财经人才,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为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春明.对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若干问题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1):9-11;14.

[[2]]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M].李萌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89-96.

[[3]]陈锋,吴明晖.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分析框架[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