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2016-11-10袁嵩程增辉
袁嵩 程增辉
摘要:从软件产业的新需求以及软件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出发,分析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下存在的问题,结合APTECH体系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一套注重基础、锻炼能力、培养高素质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两个方面介绍团队建设及实践经验,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阐述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产业;APTECH;学生团队;培养模式
1.背景
2010年,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湖北省政府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软件行业作为当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受到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依托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以及湖北省众多高校、企业的科研合作,包括服务外包、信息管理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
软件行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对从业者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在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仅要有创新精神,更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面对国际化竞争,从业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软件工程专业就是培养能够适应软件产业新变化、新需求人才的一门学科。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结构调整正在兴起,软件产业迎来了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行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从业者数量的激增和更加白热化的竞争,这对当前大学生和高校的软件工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必须结合软件产业现状,逐个击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专业课程设置分散,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落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乏系统性和灵活适应性。
问题二:理论教学不够生动,实验教学难达效果。理论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教学又难以让学生在短时内完成系统分析设计、文档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维护等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问题三: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素质教育。只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硬实力,而忽视学生表达、沟通、协作、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不利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APTECH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1)以就业为导向。APTECH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用大量时间讲解企业使用最多的核心技术,体现了高效实用的特色。
(2)紧跟行业发展。APTECH的课程安排能够准确把握行业脉搏,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甚至预见行业趋势。
(3)全面的培养目标。APTECH注重全面发展:A代表ability(能力),P代表professional(职业),T代表technology(技术),E代表expression(表达),c代表communication(沟通),H代表habit(习惯)。这几乎包括了目前软件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保证了职业发展的持续性。
3.学生团队模式下融合APTECH体系的教学设计
3.1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不太可能对这样的模式做出大的改变。然而,大学教育必须反映出现代教育思想的结晶,教学应当由封闭走向开放。为此,我们引入APTECH体系的内容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结合学生团队的方式,希望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3.1.1教学前期组织学习团队
在教学前期,学生能否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能否初步掌握学科特点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在前期就与其他学生拉开差距。而落后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前期知识理解不到位更难接受后续知识,陷入“越学越迷糊”的怪圈。因此,组织学习团队,让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落后的学生,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仅如此,组织学习团队还有另外两个优势。一方面,学习团队通过团队内部或团队之间的讨论、合作、竞争,能够快速有效地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轻松,更容易让对方理解。
3.1.2教学后期引入APTECH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短板在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过于注重理论。在教学前期,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是打基础的关键。然而,在教学后期,如果教师仍然局限于教材而没有拓展延伸,这难免与行业发展背道而驰。
利用APTECH课程内容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短板。在教学中适当引入APTECH课程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后期的拓展延伸或课后的发散提高。例如,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后期,引入APTECH中的“Java企业级技术”课程的部分内容,让学生拓宽眼界,真正感受到Java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对今后的工作岗位也会有初步的认识。
3.2实验教学设计
3.2.1整体设计思路
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工程实践为主线来改革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实验教学的首要目标。该模式以学生团队为载体,以与教材紧密相连的项目工程为内容,以1-2周为一个开发周期。团队协作的模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合作等各方面的素质,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团队开发方式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企业的开发环境,使学生对于学科的工程性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实验模式共分为前期准备、中期执行、后期评价三个阶段,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尽力完成实验,并得到客观的反馈与评价。同时,每个阶段都尽可能地融人APTECH体系标准,借此展现更为丰富的实验内容。
3.2.2实验的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立学生团队,二是确定实验项目。
学生团队的规模在4-5人,每个人在团队中担任不同的职务(见表1)。类似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软件开发的真实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我们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不同的职务,期望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教师提供实验项目并由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在设计项目内容时,除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外,APTECH7.0体系中强调的知识和技术也会作为实验内容的延伸。教材中的知识更看重理论,APTECH课程内容更注重实用性,二者互相补充,相互完善。
3.2.3实验的执行与监管
经过前期的准备,学生明确了各自的角色,在具体执行时,有以下两点需要教师和学生特别注意。
(1)指导教师需要适当跟进各学生团队的开发进程。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难免会在制订计划和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教师应适当给予点拨。同时,教师在指导时应把握好度,指导的初衷仍然是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难题,而不应直接给出解决方法。
(2)开发过程中应当鼓励交流。定期的跨团队交流和不定期的团队内部交流是必需的。首先,交流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交流过程中会暴露出各自的问题,不同团队相互学习,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从而推动整个班级的开发效率。其次,交流会让开发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摩擦一定会进发出新的火花。“头脑风暴”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4实验的后期评价
后期评价是整个实验过程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前期准备和中期执行是对学生的锻炼,那么后期评价则是引导学生反思,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后期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评价的内容。项目的完成度是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有一个清晰的考量。同时,也可以直观地暴露出学生在开发过程中的缺陷。其次,开发文档、团队交流和代码的规范性也是评价的重要一环。如果说项目完成度代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文档则更为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交流则反映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都不容忽视。当然,出勤等一些传统考核内容也要加入评价。
二是评价原则。首先要明确的是,项目完成度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应当以结果为基础,考虑学生的能力和项目的难度,给出一个综合的、客观的评价意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而不是片面的“唯结果论”。其次,要针对整个团队而不是针对个人进行评价。项目成果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项目的评价无论好坏都应该由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3反思与再探究
3.3.1课堂教学的再优化
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同时也需要充足的团队交流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知识。然而,课堂容量有限,无法容纳全部内容。因此,团队讨论要逐渐向课下延伸。一方面,教师的讲解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能因为团队讨论而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团队讨论延伸到课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延续性。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拓展,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但是课下团队交流的组织和监督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3.3.2实验教学的再优化
在实验教学中,团队协作开发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因此,有必要执行更为灵活的实验管理方式。可以给予能力强、开发进度快的团队更大的自由,让团队成员对项目提出更为大胆、更具创造性的方案;实验时间也不必拘泥于实验课,可提供更多的开放性实验环境。同样,如何优化开放性实验的监管和指导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究。
4.结语
武汉科技大学作为湖北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一直致力于工科人才的培养。根据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从业者提出的新需求,学院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制订了以学生团队为载体、融合APTECH体系的教学方案,该方案已经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投入运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校将以此为起点,在监督该培养方案运行的同时,继续改进日常教学,以不断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