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21-09-05刘卫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亲和力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刘卫星

摘要:亲和力是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契合点。文章阐释了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以亲和力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主体的认同、教学方式的转变、导师的引领等方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9-00  -04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为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心。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1]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新的时代内涵。

一、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彰显以人为本理念,是从哲学的层面以现实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合理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动态的、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人学角度而言,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人非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当人类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从“传统人”转化为“现代人”的过程中,至始至终人是真实存在的,存在于劳动中、实践中的“现实的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就是“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血有肉的社会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需求的个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研究生思维变得活跃,独立意识变强。为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以人为本,贴近“现实的人”的需求,多方面了解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和谐氛围中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进行交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心理学教育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认知教育,但这种认知并非等同于认同。只有当学生从内心理解、接受,才能够内化成行为,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亲和力为着力点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模式。亲和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個组织在所在群体心目中的亲近感。亲和力是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是内心的一种认同和默契。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复杂而又奥妙的现象,它总是表现在人的言语、行为和活动之中。心理学教育观认为,“个体的心理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发展的,是人积极反映周围现实的结果”[4] 。以亲和力为导向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互动,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心理,从根本上缓解师生矛盾,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情感交流。亲和力方式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热情,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研究生来源多样化,结构复杂。有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学术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职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年龄跨度比较大,一般在22~40岁之间,有的已婚,有的已为人父母。应届毕业直接攻读硕士、博士的学生思想单纯,想法比较简单。在职研究生工作经历、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心理较为成熟,就业、家庭的压力较大,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大部分研究生知识面广泛,自我意识较强,善于独立思考,个性发展趋向稳定。

研究生培养阶段注重对学生研究专业、研究方向的引领,注重个性化教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学习方式也比较分散。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专业性很强,更多是注重自身在专业领域内研究能力的发展,关注科研项目、论文撰写的进程,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许多研究生为在职人员或已婚者,或处于谈恋爱阶段,学生年龄偏大,比较关注家庭生活,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其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对导师的认可度较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学术观点、价值观深受导师的影响。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力

在全球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新媒体的推动下,古今中外文化思想不断涌现,广泛传播。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快速,“独立思想”“自由个性”“艺术价值”等时尚语言和社交平台不断吸引学生的关注。多元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说教方式、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优势被分享,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方式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知识点的延伸。有的教学活动忽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师生比例不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当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时候,自然而然从情感上也会远离教师,也就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以亲和力为着力点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9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毕业生64.0万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呈现出巨大的变化,研究生思想状态也呈现出多元化形式,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获得学生的亲近感、认同感,以亲和力为着力点融入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研究生人才培养有效、可行的重要方式。

(一)以生为本,提高教育主体的认同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必定需要加强对人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生為本,关注成长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只有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以研究生为中心,针对研究生年龄跨度大、阅历比较丰富、思想较为成熟等特点,深入分析研究生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遵循研究生心理发展规律。以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只有注意到研究生的实际需求、疑惑,因势利导,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关爱和信任,采取学生乐于接纳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激励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生现实困惑压力大,“知识目标”需求高,以生为本,就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培养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从现实中的现象看到本质性的内涵,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生为本,坚持自我教育。新时代的研究生风华正茂,思想活跃,有个性,认知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易于接受新兴现象,具备自我成长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根据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顺理而行,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使研究生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

研究生主观需求激发动机来自于“内需”行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并积极发挥研究生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平等对话的权利观,契合研究生的成长规律,有效规避研究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灌输、被动接受”的排斥心理现象。可以搭建研究生思想交流平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满足研究生的内在需求,调动研究生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有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性,关注、满足研究生的参与需求,找到研究生自我参与的平衡点,可以催发研究生的自觉性,使其愿意展现自我,有自由感和选择权,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有效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增强教学内容亲和力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通俗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时代感不明显,与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实际没有紧密相连, 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被学生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被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的权威性、科学性非常强,但其在易接受性、可读性方面还需要增强。通过教材内容的创新,语言形式的改变,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俗化。例如,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可读性强的辅导读本或教学资料,可以增加与研究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学术讲座、恋爱家庭观、就业指导等,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内容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易理解性。把“国家大事”化解成“身边小事”,将“书面语”转化成“知心话”,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通俗化的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可以拉近思想政治课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帮助研究生解决恋爱交友、信任危机、生活就业压力等实际问题,获得安全感、幸福感。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充满活力和时代性的教学内容,自然而然会吸引研究生的注意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凸显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结合当下新形势、新热点,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增加能够培养研究生素质的教学内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学科理论知识讲授,而是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社会责任相结合。教学内容应理论联系实际,引导研究生适应历史潮流,关注社会现象,关注形势发展,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实训基地、社会实践,以专家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为载体,多方面开展教育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在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切身感受当下最新的思想动态,达到全面提升教育内容亲和力的积极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活感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实用、可行、有效的教学方式,瓦西留客曾指出,“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5] 。根据研究生的认知角度,体验式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应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体验实践相结合,注重讲授和自学相结合,增强体验育人的功能性,其根本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践,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验式教学,其一是要紧扣课程实践,注重研究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感体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以课程实践为平台,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时代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和学习,有意识地引入或植入当代价值观教育、责任感教育等,充分结合研究生自身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使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应有的尊重,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和高尚的情操。体验式教学,其二要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研究生体验式教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可通过调研、走访、开展活动等获得丰富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社会实践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平台,诸如以革命圣地为主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建筑设施、历史文物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现代科技园、工业园为主的企业实习基地等等,让中华优秀文化、先进科技走进研究生的心理,用历史场景、改革成果、现实景观自然而然激发研究生爱祖国、爱历史、爱生活的情怀,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提升自身幸福感,通过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亲历感受和情境体验,真实感悟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体验中进一步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理念、文化意蕴,在体验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其三要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其实就是事实说教,可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直观的体验,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芯片改变世界之一: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等新闻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技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体验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红色经典电影“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等的回顾,使学生感触到革命的伟大意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我的理想信念也得到了洗礼,思想境界也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些案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增强说服力。

(四)专题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专题式教学,是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专题教学,就是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方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专题式教学可以发挥专业教师的研究长处,结合当下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程内容的设定和组织,增加教学时代信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中国高铁”走向全球的意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代西方国家发展新趋势等等,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立足学科基础,结合学科前沿问题,更容易找到和把控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授课内容紧跟形势发展要求,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政治战略的意义进行阐释,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思潮,正确区分良莠不齐的信息,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专题式教学既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教学态度,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专题教学,可以给研究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领略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享受更多的学术自由。不同的专题授课,不同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视线,开放学生的自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易于在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個良好的学习氛围。常有研究生情不自禁说到,非常感谢专题教学课程,才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教师的学术观点,概叹老师的人格魅力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引领。

(五)师生和谐,注重导师的引领作用

目前,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我国研究生主要招生单位,研究生教育实施的是“导师责任制”,作为研究生教育主导力量的导师的思想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实效性。

研究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导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导师引导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组建科研社团,给学生搭建科研活动交流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指导学生选题、开题、论文写作、答辩等等。比如在选题上,“应该选取那些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选取那些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题目,选取那些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和创新有重大意义的题目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正确的导向”[6] 。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鼓励研究生将科研项目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有意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合作中建立团队意识。循序渐进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科研活动中,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研究生导师要引导研究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研究生在校期间,除了同学之外,大部分时间是跟随导师做科研,做实验、调研等,和自己的导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联系比较密切。相对而言,相比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导师的身份更易为学生接收,导师更加易于亲近学生,便于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生活方式。在许多研究生心目当中,导师既是自己的老师,也是自己的偶像,崇拜的对象。导师应经常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润物细无声,导师的治学态度,行为方式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发展。导师在治学中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学生跟着老师开展科研和学习中,易于养成好的学风,培养规矩意识,遵循学术道德,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5.

[4]杜玫,詹丽峰.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96.

[5][苏] Ф·Е·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黄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9.

[6]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68-169.

猜你喜欢

亲和力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