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试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变态反应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1-09-05魏吟秋柯金珍陈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6期
关键词:皮试舒巴坦头孢菌素

魏吟秋 柯金珍 陈方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品种数量多、临床应用广泛、安全性相对较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特殊生理状态下患者中有极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仍然很多,其中最多的仍是变态反应[1]。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担忧仍存在医师群体中,国内学术界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的讨论亦未休止[2]。本院亦存在广泛的头孢皮试现象,为探讨其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限定日剂量(DDD)虚高,降低抗菌药费,现对本院2019年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皮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本院数字系统调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本院住院期间曾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3891例患者临床数据。

1.2方法 针对患者基本情况、用药结果及转归等情况进行逐一分析。皮试方法:将药物原液配成500 mg/L皮试液,同青霉素皮试剂皮试方法进行皮内试验。

1.3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年龄的患者皮试结果,比较皮试阴性与阳性患者的变态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891例患者中,行皮试患者共计906例(23.3%)。其中,皮试阳性患者既往无过敏史14例,既往有过敏史7例(过敏药物包括:破伤风抗毒素1例、头孢唑林4例、青霉素皮试剂2例)。其中,19例患者更换为其他品种抗菌药物如克林霉素、喹诺酮类及碳氢酶烯类药物治疗。未行皮试后上报变态反应报告的5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17%(5/2985);皮试阴性但用药期间发生变态反应的2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23%(2/885);皮试阳性用药期间发生变态反应的0例。见表1。皮试阴性患者及未行皮试患者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40,10.05)。皮试阳性患者变态反应发生率与未皮试患者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P=0.000<0.05)。发生变态反应的7例患者均以皮疹、风团等皮肤反应为表现,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表1 3891例患者皮试结果(n,%)

3 讨论

本研究数据提示,使用本品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未成年人及老年人:0~10岁有1106例(28.4%);≥60岁有1488例(38.2%),这一用药情况同这两大人群特殊生理状态是分不开的。同许多头孢菌素类药物说明书中提出的相似,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中指出: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或对本品成份有休克史者禁用。如果因皮试结果阳性使患者失去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机会,将会给临床抗感染药物遴选及治疗方案调整造成极大困难。

在本次回顾分析的病例中,临床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患者中进行皮试的仅23.3%,而未皮试直接用药者占到近八成。皮试阴性及未皮试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本次调取数据显示皮试人群同未皮试人群年龄结构差异较大,考虑可能有科室用药习惯问题,导致皮试人群年龄整体偏大。虽在0~10岁人群皮试率较低,但未发现上报不良反应的病例。目前,国内对头孢菌素药物过敏试验等问题尚末形成统一标准,导致医生在使用时普遍选择进行皮试。参考相关标准如下:《中国药典》2010 版:无明确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未要求。总结相关标准:“头孢皮试 ”缺乏明确的循证证据;“头孢皮试 ”“阳性”不应判断为“头孢菌素过敏 ”;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皮试不适宜”这一不合理使用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这一指标。国内专家也对头孢菌素皮试意义持保留意见,认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敏感性、符合率低[3],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亦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品种的皮试做强制性要求。青霉素皮试的意义在于预测过敏性休克[4],而头孢菌素的皮试并不能降低这一风险[3]。田艳平等[5]报道有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前皮试,仍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案例。

除了国内学者认为头孢菌素类皮试预测价值低外,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多国专家都不提倡常规进行头孢菌素类皮试。Yoon等[6]的对1421例患者研究表明,常规头孢皮试对于预测头孢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无作用。Yang等[7]在1123345例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的例次研究中,最终结论认为:常规皮试对头孢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过敏导致的死亡并无预测作用。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等机构学者指出,除青霉素外的抗菌药物无需常规进行皮试[8]。

本次结果仅对本院一段时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得数据可能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整体头孢菌素皮试的实际情况。但仍可推断出除了预测价值低外,广泛行头孢菌素类原液皮试将导致药品DDD虚高、浪费药品成本、护理人力资源消耗及有关耗材损耗等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行皮试的预测价值低,但所耗费的成本却不低。建议临床在使用本品时,应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实现合理用药,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皮试舒巴坦头孢菌素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情况及经济学分析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基于个人数字助理的皮试信息核查功能优化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