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2021-09-05胡美艳
胡美艳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发病趋势,具有起病急、发展快以及病情危重等特点,疾病发生与老龄人群基数增大、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关系密切。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因长期肿瘤消耗,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发病后休克、腹膜炎风险增加[1]。所以,需尽早诊断、治疗,以降低结肠性肠梗阻恶化风险,提升患者治疗预后效果。经临床证实,腹部CT诊断价值更高。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手术病理确诊者;②病历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②器质性疾病者;③依从性差者。患者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7.80±10.41)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CT、X线检测。腹部CT检测: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层螺旋CT机以及日立4层螺旋CT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患者的膈顶-耻骨联合下缘,层厚以及间距均为10 mm,薄层重建1.5 mm。增强扫描前,肘静脉注射碘氟醇(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796)100 ml,流速3.5 ml/s,同时获取静脉期30 s、动脉期60 s、延迟期180 s图像。X线检测:使用DR1000型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检测,辅助受检患者立位、仰卧位,进行患者腹部X线扫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梗阻诊断情况(梗阻诊断准确率、梗阻部位确定率、图像清晰度、舒适度)及梗阻部位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法梗阻诊断情况比较 腹部CT梗阻诊断准确率100.00%、梗阻部位确定率96.25%、图像清晰率91.25%、舒适度85.00%均高于X线的85.00%、80.00%、65.00%、5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梗阻诊断情况比较[n(%),n=80]
2.2两种检测方法梗阻部位检出情况比较 腹部CT检测梗阻部位为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横结肠、结肠肝曲、结肠脾曲、结肠和直肠交界的检出率均略高于X线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梗阻部位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属于高发危重症,患者一般病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疾病进展快、预后差,优选手术治疗手段[2]。手术治疗的前提是有效的检查明确梗阻部位,影像学检查是最佳诊断方法[3]。X线较为常用,射线穿透病灶形成清晰的二维图像,在此基础上分析梗阻情况,一般患者发病5 h左右X线可以检出梗阻肠段积气、积液、肠管扩张部位等情况,进而以确定梗阻部位。X线诊断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性高。但是,临床诊断中发现X线诊断的分辨率低,腹部结构扫描时影像重叠、积液图像模糊等情况明显[4]。同时,基于体位的限制性,导致患者站立位置不当误诊问题,影响疾病早期治疗。与X线诊断比较,腹部CT分辨率高,能够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可以有效显示患者的梗阻部位坏死、轮廓情况,增强扫描可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程度,立体、直观的反映病灶、肠系膜等组织关系[5]。用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疾病诊断中,梗阻部位可见肠壁增厚、软组织肿块、管腔扩张,从而评估梗阻平面的实际高度,能够明确诊断梗阻情况[6]。另外,患者诊断期间的舒适度较高。但是,腹部CT检查也存在不足,例如辐射剂量较高,增加了机体的潜在危害性。所以,需综合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碘佛醇剂量,争取通过最小剂量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提高患者的安全性[7]。所以,就整体诊断价值比较,腹部CT诊断的优势更为突出,满足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疾病诊治需求[8]。王羲[9]研究指出,腹部CT检查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效果理想,与腹部X线检查对比,腹部CT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助于疾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本文结果与李志刚[1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A组行腹部CT诊断,B组行腹部X线诊断,诊断后A组的诊断率、图像清晰度、诊断舒适度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为标准,A组诊断准确率91.67%高于B组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行腹部CT检查可明确检出病变情况、梗阻部位,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疾病具有多发趋势,疾病发展迅速,需尽早诊断、治疗,以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与X线诊断比较,腹部CT诊断整体价值更为显著,具有确诊率高、图像清晰度度高、诊断舒适度高等优势,满足疾病的诊治需求,促进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