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美学中的音乐美学

2021-09-03祝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音乐美学表现形式教育

摘要:纵贯古今中外,各不同艺术部类中均有“乐”的历史遗存,均有“以乐论艺”的现象存在。不同种族、文化的人们均有重“乐”的精神传统,人们可以清晰可辨地发现“乐”“舞”之节奏、旋律广泛存在于各不同艺术部类之中,因为“乐”“舞”之表情写意的舒张功能远胜于其它艺术。派脱(W.Pater)曾说过一句具有深远意义的话,“一切的艺术都是趋向音乐的状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强调过“音乐比其它教育都重要得多”。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形式;表现形式;教育

一、艺术美学与音乐美学的关系

艺术美学作为一个特殊的论域,研究不同的艺术样式、种类各自的审美特征。同在艺术的大框架里,不同的艺术种类有各自不同的形式特征,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形成不同的艺术形态,它们是不可替代的。艺术美学要切人这些艺术种类的内部,从审美角度探寻它们的内在机制。艺术美学不仅要研究各门艺术共同的审美规律,更要研究某一艺术种类独具的美学规律,这也就是在文艺美学中所说的部门艺术美学,如绘画美学、音乐美学、舞蹈美学、电影美学、书法美学等。

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一门从音乐艺术的总体高度对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进行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与一般的美学研究、音乐技术理论、音乐评论、音乐史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音乐美学这一学科的深化和发展,是离不开上述这些领域的发展的,需要从上述这些领域的发展成果中汲取营养。

二、音乐美学的音乐形式

(一)基本要素

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以音乐感性材料的声音特征为依据,以音乐表情为最高标准。表情是指用音响去表现音乐人情绪活动的运动状态,对音响的强弱、快慢的把握可使音乐艺术达到艺术美的效果。音乐形式中,最基本物理属性包含音高、音强、音色三方面。音高、音强、音色作为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性因素,是历代作曲家在创作时首先考虑的问题,近代音乐对这三因素的运用尤为考究。

(二)组织手段

音乐的组织形式是音乐诸要素的有机组合,本身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音乐的组织手段需要通过一定的运作规则实现音乐自身的形式美。调性对比、节奏韵律、对称均衡、和谐统一等法则都是人们在长期音乐审美活动中,对实现音乐形式美的规则的概括和统一。音响、音色等各要素需要通过如旋律、节奏与节拍、和声与复调以及现代作曲技法十二音序列等组织手段体现出来,从而使音乐具有独特有序的形式整体。

(三)中间媒介

音乐艺术也为时间艺术。音乐形式各要素及其组织手段都必须通过时间这个媒介,来表达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感。音乐的生成是声音时间不断延续的结果,音乐作品可以没有声音但必须具有时间,美国音乐家凯奇1952年创作的钢琴曲《四分三十三秒》通过让表演者以闭目点头的方式静坐于钢琴旁暗示“乐章”的起止,这种无声的表达却是时间的延续。

三、音乐美学的表现形式

(一)喜剧美

喜剧美是音乐美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范畴。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音乐中的幽默和喜剧美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通常采用超常、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使人意想不到的惊讶来达到喜剧的效果。

(二)悲剧美

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三)崇高美

崇高美比优美更壮丽,比壮美更雄伟、更深刻、更富于理想性。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美的最高阶段,也可以说是美的最高形式。也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色彩的伟大的美。它总和崇拜、信仰、祖国等不平凡的对象有联系,更多地融入了现实生活,反映了现实生活,引起听者的共鸣。

(四)优美

舒展流畅的旋律、平稳有序的节奏,适中的速度与力度,以及均衡的结构形式,构成优美的基本特征。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五)壮美

壮美是审美主客体中的矛盾激化状态。壮美是与优美相对应的一种音乐美,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昂扬激越的音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常用来表现人和群体的简单意志和英雄气概。壮美是与优美相比较而存在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我国古代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四、音乐美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一门展现情感的艺术,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都将自身的个人情感融入到了其中,体现着创作者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学生通过赏析音乐作品和对音乐中的美学进行感受,来提高对音乐的思想和旋律的感悟,使学生在对音乐的鉴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学生通过接受音乐美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增强学生对于真、善、美和恶、丑、假的辨别能力。充满美学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并切身感受到音乐当中的美学。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音乐不但是情感和声音方面的艺术,也是一种心态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进行传播较为特殊的一种载体。在世界历史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一种“世界共同语言”,汇集了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美学等多种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是对多样性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的过程,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进一步了解音乐艺术,用音乐艺术了解世界。

(三)丰富学生的多元化教育

成功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人性。音乐美学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本身蕴含的民俗文化、历史政治的渊源、社会的思想意识等文化和价值知识进行拓展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智情感等方面也受到音乐美学教育的感染。音乐的本身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愉悦心灵的过程。音乐的意义也在于聆听者对于音乐中存在的美感的回应,如果要定义音乐美学教育在素质教育当中的角色,那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假设音乐美学教育的情感是动态的,而人的心智是相对静止的。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最初的开始感知,进一步到身心愉悦再到从内心而发的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是从上到下、由外在感受到内心感受的一个渐进过程。

五、结束语

情感是人類具有的独特思维特点,在人类情感之中也包含有音乐美学的核心,因此音乐艺术也可以称为人类的情感艺术。发展音乐美学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为学生传递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等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成为新时代品质优良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艺星.基于音乐形式视角的音乐美学研究[J].艺海.2010-10-15

[2]张晶.为艺术美学立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09-15

[3]徐倩.音乐美的表现形式与音乐传播和教育[J].艺术品鉴.2017-02-01

[4]莫雨莎.音乐美学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J].智库时代.2019-12-20

作者简介:祝铃,女,出生于1988年3月,籍贯湖南临澧,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编导专业。

猜你喜欢

音乐美学表现形式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编辑动态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