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2021-09-03何芳
何芳
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是厚植中学生文化素养、培育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完善其思想人格的宝贵资源。而初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切实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前言:在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学生素质教育都面临着困境,一方面,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认可和保护而难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正在被训练为做题水平高而文化素养低的一代人。基于这样的现状,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结晶,积淀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中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发展情况、理解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胸襟报复,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美感和力量。整体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更好的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且更好的发扬光大。而学习是传承的基础和条件,通过语文教学让中学生了解并喜爱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其内在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二、初中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全心全意投入课文学习
传统文化所涉及的内容离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甚远,中学生没有相关的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表达的深刻内涵。想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会且学懂课文,就要从课文表层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登岳阳楼》时,对于诗人所表达的傲岸情怀,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生可能无法很好的理解,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这时老师可以从诗歌表层入手,引导学生想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美景,进一步借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感受独登高处的诗人内心的寂寞孤独,最后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顿挫。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的不只是这一篇课文,更是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体会诗文情感变化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打造趣味课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涉及传统文化的课文大都晦涩难懂,这一现状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趣味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留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情感相投的音乐,让学生由放松散漫逐渐进入课文情绪,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前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有所触动。也可以搜索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视频,使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创作背景,以达到更好理解课文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陋室铭》时,课前可以通过播放清雅的音乐让学生平静下来,在轻松中进入学习状态。由于初中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较弱,可以通过播放和课程有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意思,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环境对于学习的益处。在学生观看完毕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从而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全文所表达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深刻内涵,至此,也就高质量的完成了整篇文章的教学。
(三)利用课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虽然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但中学生却很难直观的发现到、感受到,而传统节日常常饱含传统文化的因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点,适时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中秋节来临时,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与文章创作背景相似的情景中,感受诗人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怀。具体来讲。可以通过观察月亮,体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可以通过分享中秋节和家人团圆的故事,来体会作者写下“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时的孤独心境”,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四)加大课外阅读引导,让学生与经典同行
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的传承,是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单纯依靠课本中几篇课文的讲学是很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感觉。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经典同行,用经典的力量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回归到实际教学,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去讀对自身文化素养和心灵成长有所裨益的读物。与此同时,也要在读物难度上进行把控,不可因为太过简单而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也不能选择难度过高的文章,使学生产生畏难和排斥心理。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改变课外阅读边缘化地位,在平时的试卷中加入对课外阅读的考察。将课外阅读对课内课文学习的辅助作用落到实处。
结语: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合适的载体,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这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中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掌握和运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不拘泥于课本,更要引导中学生爱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陈雨晗,林莹莹.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3)
[2]宋红苍.浅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教学方法【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