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现状与策略选择
2021-09-03刘景龙
刘景龙
摘 要: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国际化人才资源提出更高需求。高校则肩负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国际化人才的艰巨任务。可见,推进提升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必将成为高校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经验研究等方法,梳理目前高校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现状,厘清此项工作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各层面利弊因素,尝试从政府政策、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相关工作框架构建、就业技能培训及校友资源维护与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 来华留学生; 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7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曾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1]。推动优秀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是新发展理念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2017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3号),首次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积极探索优秀来华留学生就业创业新政策,并出台相关规定。可见高校加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的题中之义,又是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加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2]。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代的行动纲领,必须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也不例外。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仅要知华友华,更要人尽其才,为我所用。通过加强就业服务推动优秀来华留学生在华就业,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良性闭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一带一路”倡议表述的改变,充分表明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对高质量国际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因此,高校加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势在必行。
(二)发展来华留学事业的时代要求
纵观历史,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均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高质量外籍毕业生就业。美国作为传统移民国家,以职业紧缺行业外籍人才为重点对象。2016年,美国出台相关法律,对拥有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位的留学生,允许其毕业后留美工作36个月。日本是当今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先依据日本法律法规规定,留学生在毕业后,必须按时离境,无法直接在日本工作[3]。只有特别优秀的留学生,例如在校期间已经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在取得工作单位认可后,可以直接申请在日本工作[4]。2008年,日本提出“留学生30万人”计划后,逐步放宽外籍留学生工作限制。2016年,日本将外籍毕业生毕业后短期停留期限延长至1年,以吸引高质量外籍毕业生就业。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出台《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来华留学人员勤工助学提供便利,为实习实践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教学与实习对接,课堂与社会衔接的教育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应该“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5]。
(三)促进来华留学人员成长的适时之举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具增长潜力和最富经济活力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2020年以来,中国成功应对新冠疫情冲击,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籍人才的吸引力。早在2016年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首届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上随机发出1000张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计划在中国进行短期实习来华留学生比例达到86.1%,希望留在中国工作的来华留学生更是高达95%,其中64.7%的来华留学生表示希望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机构工作,70.1%的来华留学生表示希望进入跨过企业工作。这表明来华留学生对在华就业的意向很高[6]。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这充分表明外籍人员来华学习深造的强烈需求。
二、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政策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1.政策实践不充分
虽然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优秀来华留学生就业,但是各方面在政策宣传和政策实践方面不到位。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外籍高校毕业生来沪工作办理工作许可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的发布,外籍毕业生在华就业环境相对宽松。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政策放开时间不长,政策实践不足,絕大部分高校态度谨慎,处于观望或小心探索阶段,对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开展不够积极。以上海为例,涉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外国留学生就业政策,主要由当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及区域政府管理部门联合实施。但是,在相关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则出现脱节,本应作为工作重心的各高校,与政策制定实施部门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高校一线工作人员对来华留学生就业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无法承担向来华留学生宣讲就业政策的责任,更难以总结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经验,严重影响政策落地。
(二)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受政策环境、师资力量、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影响,大部分高校对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处于无顶层设计、无评价指标、无工作机构、无专门人员的“四无”状态,未建立起完整的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体系。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中,尤其是全英文专业,未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或未将其纳入毕业应修学分。在日常管理中,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程度不高,在就业指导、实训实习、信息发布等方面不到位。受此影响,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管理缺失,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企业实习等各环节残缺不全,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培养体系。
(三)跨文化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认知水平不高,除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更会影响其在华就业。根据跨文化适应理论U曲线模型,跨文化融入过程总体上一般包括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与双文化适应期。但由于个体差异,并非人人都能顺利度过危机并恢复,最终进入适应期。一方面,受个体性格等因素影响,导致难以适应环境,认同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冲击,也强烈影响着来华留学生的判断与跨文化认知。最后,高校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认知培训不够,也会导致认知危机。来华留学生缺少实习经历,进入中国职场后都会不同程度遇到文化认知障碍,难以长期承受认知障碍造成的压力,最终导致落荒而逃。
三、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策略选择
(一)促进相关政策完善细化
国家层面可以借鉴美、日等国现有经验,在充分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国家战略,针对相关行业发展需求,制定国际人才需求專业目录,完善签证政策,鼓励紧缺人才在华就业。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点行业,则要进一步细化外国人准入门槛,对一些特定职业,比如医疗、法律等,制定包括人才培养、就业环节等在内的保护性人才和签证政策,做好国民就业和国际人才留用之间的平衡[7]。地方层面,应借鉴上海对外国人就业准则,坚持“鼓励高端、控制一般、抵制低端”,避免政策制定步子过大,导致大量中低端外籍劳动力涌入,冲击本地区就业市场。同时,应进一步细化人才划分标准,动态调整重点行业名单和紧缺技能清单,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高质量优秀来华留学生资源。
(二)推动培养理念转变升级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来华留学生培养作为高校国际化水平重要指标之一,其人才培养理念也要转变升级。2020年5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严格执行《学校招收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各项要求,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标准和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严格招生审核、过程管理和评审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加强教学资源配给和师资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来华留学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8]。
(三)构建就业服务指导机制
政府层面,要营造来华留学生良好就业环境,完善机构设置,或丰富现有机构职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官方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同时,要通过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吸纳优秀在华外籍毕业生,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和工作机会。
高校层面,要将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纳入全局工作中。完善现有就业指导部门职能,充实专门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专门人才,为留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指导。同时,要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深挖师资潜力,建设留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来华留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打通来华留学生就业关口,有效解决外籍毕业生就业问题。
(四)提升实践实习技能经验
趋同化管理不应是把国际学生的教育管理往中国学生既有模式里面生塞硬套,而应对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做一个整体提升,使双方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共同交流学习,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是一个双向趋同的过程[9]。因此,要引导来华留学生融入学校和社区,投身社会实践,通过互动交流提升语言水平、国情认知、文化理解、沟通协调等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地企资源,组织高年级来华留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将在校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期求职择业提前做好准备。
(五)重视校友资源管理维护
校友资源就是校友以其自身及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所形成的高校特有的公共关系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的总和[10]。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是高校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为在校留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就业形势认知、就业选择等提供有效帮助,实现外国留学生培养的可持续性。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本身还是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发展提升的有效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就业方向、就业质量、职业生涯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不断提升就业服务工作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当做好来华留学生校友资源库建设,讲科学、讲原则、讲感情,宣传优秀校友风采,培育良好的校友文化,增强来华留学生归属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14日)[N]《人民日报》,2020-10-15,第02版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0-30,第1版
[3]项谠.中外出入境法律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4]金良浚.世界各国签证与出入境指南[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5]习近平.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2013年4月),《人民日报》,2013-4-22,第01版
[6]吴丹.高校构建来华留学生就业服务机制探究[J]大学教育,2018,02(37)
[7]陆媛、吴丹.新时期来华留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 2020,492(28)
[8]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的通知[E]教党2020【27】号
[9]邱洋海.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神州学人,2020,01(26)
[10]韩丹.高校校友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