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房黏液瘤致脑栓塞1例报告

2021-09-03许佳敏刘容容孙伟王羚张玉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脑心动图心房

许佳敏,刘容容,孙伟,王羚,张玉生,2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41岁,因“突发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无力28 h”于2014年12月5日21时入院。患者于2014年12月4日16∶45在劝阻家属与他人吵架时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有一过性左上肢抽搐(持续约30 s),并出现恶心、呕吐4次,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后急送至外院就诊,急行头颅CT平扫检查结果示未见异常,考虑为癔症,故予患者对症支持治疗。至12月5日晨患者意识较前转清,呼之能对答,四肢可自主活动,诉有头晕、左侧肢体无力症状,至12月5日下午患者左侧肢体无力加重,遂转至本院就诊,行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桥、海马、枕叶、丘脑及左侧胼胝体压部、顶叶在DWI上呈多发斑片状高信号,故以“急性脑梗死”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1998年及2009年曾有类似“晕厥”病史,经治疗后缓解。患者有吸烟、饮酒史10余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5 ℃,脉搏5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7/74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52次/分,节律整齐,心音低弱,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肺和腹部查体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嗜睡状,言语不清,对答尚切题,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向右侧凝视,未见眼震。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上提欠佳,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共济运动欠稳准,右侧肢体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四肢肌张力和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双侧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NIHSS 15分。

实验室检查:TC 6.22 mmol/L,LDL-C 4.41 mmol/L,Hcy 21.3 μmol/L。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风湿十二项、血管炎二项均正常。

头颅MRI平扫+MRA(2014-12-05)检查:DWI结果示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桥、海马、枕叶、丘脑及左侧胼胝体压部、顶叶可见多发斑片状高信号影,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MRA结果示右侧椎动脉细小,左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走行通畅,未见明显狭窄,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粗细不均,远端分支减少;双侧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双侧大脑前动脉由左前交通支发出,右前交通支未见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远端分支减少(图1)。

图1 头颅MRI平扫及MRA检查结果

常规心电图(2014-12-06)检查: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2014-12-15):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T波改变,心率变异性正常。

胸部X线片(2014-12-07)检查:肺内未见病灶,双侧肺门影、心影形态及大小未见异常,双侧膈面光滑完整,两侧肋膈角锐利。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2014-12-08)检查:右侧椎动脉发育细小,左侧椎动脉代偿性增宽;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正常。

超声心动图(2014-12-08)检查:左心房增大,可见一低回声团,约58 mm×34 mm,于房间隔中部附着,随着心脏舒张、收缩在左心室及左心房循环移动,考虑为左心房黏液瘤形成(图2)。

图2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2014-12-09)检查:各动脉血流方向和频音正常,脑动脉血流阻力升高,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其余各动脉血流速度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心源性脑栓塞(小脑、脑桥、海马、丘脑、胼胝体、枕顶叶,椎基底动脉系统)。

诊疗经过:根据患者为男性,急性发病,出现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心脏听诊发现心音低弱;头颅MRI-DWI显示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脑桥、海马、枕叶、丘脑及左侧胼胝体压部、顶叶多发斑片状高信号影,MRA未提示明显血管狭窄,且既往有2次“晕厥”病史,故入院考虑为心源性脑栓塞。入院后给予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以及丁苯酞改善脑循环治疗。完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黏液瘤后立即请心胸外科会诊,建议病情稳定后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因家属要求至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行手术治疗,故于2014年12月16日出院。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楚,言语基本清晰,对答切题,颅神经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共济运动欠稳准,右侧肢体指鼻试验和跟膝胫试验稳准;NIHSS 3分。

2014年12月22日患者顺利完成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梭形、星芒状或不规则的肿瘤细胞分布于黏液样间质中,证实为黏液瘤(图3)。术后患者坚持服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卒中二级预防,并至本院定期随访(每月1次),随访至2015年底,患者无卒中复发症状,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示左心房内未见异常回声,头颅MRI复查结果未见新发病灶,故停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对患者继续随访至今,未出现卒中复发,无胸闷、心悸等不适;2018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未见异常(图4)。

图3 左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后病理结果

图4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最终诊断:

心源性脑栓塞(小脑、脑桥、海马、丘脑、

胼胝体、枕顶叶,椎基底动脉系统)

左心房黏液瘤

高脂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讨论

心源性脑栓塞是脑梗死病因学分型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0%~30%[1]。心源性脑栓塞的常见病因有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等,少见病因即为心脏黏液瘤[2]。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约占心脏良性肿瘤的50%,其中75%位于左心房,其年发病率为0.05/10万,约90%患者为散发病例,仅5%~10%患者表现为家族遗传性[3]。

心房黏液瘤是青年卒中的一种罕见且重要的病因[4],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约10%患者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5],症状性患者主要有三大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全身症状及周围血管栓塞。研究表明,在左心房黏液瘤患者中有27%~55%可发生脑栓塞,且多见于女性[6]。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房黏液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通过该检查可了解黏液瘤的大小、活动度、蒂的附着位置以及血流情况[7]。本例患者既往无胸闷、心悸等心脏不适及卒中病史,但曾有2次“晕厥”病史,本次入院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卒中症状,头颅MRI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急性脑梗死,MRA未见明显动脉狭窄等,临床高度怀疑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经心电图检查排除心房颤动,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左心房黏液瘤。心房黏液瘤通常可引起多发性脑栓塞,以前循环为主,多位于大脑中动脉支配区,部分患者仅累及后循环或前后循环同时受累[8]。本例患者栓塞血管主要分布在后循环,推测可能与前循环血管丰富、代偿能力强,而后循环血管直径较前循环小、血流速度相对更慢、循环代偿能力更差有关,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于心脏黏液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风险与普通人群相近[9]。未经诊断和治疗的心脏黏液瘤患者更易引起复发性脑栓塞,约46%患者在抗栓治疗后仍可发生脑栓塞[10],而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分析黏液瘤致脑栓塞的栓子可能来源于肿瘤碎片或肿瘤表面血栓,目前术前抗栓方案及术后是否长期抗栓治疗仍未完全明确。本例患者因考虑到脑梗死面积较大,且计划尽早行黏液瘤切除术治疗,故选择了抗血小板、降脂及改善脑循环治疗。心房黏液瘤手术切除治疗成功率较高,复发率仅1%~3%,但对于有黏液瘤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可高达12%。心房黏液瘤切除后4年内,患者复发风险呈线性升高趋势[11],因此在该时期内应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

猜你喜欢

小脑心动图心房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例新生儿小脑半球出血并破入脑室手术案例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在远方
双胞胎在这儿呢
左心房
心房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