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及实现路径

2021-09-03孟秋燕

南北桥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高职

孟秋燕

【摘    要】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主渠道,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政策和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思政课程实效性,打造“思政金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高职  思政课衔接  问题及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1.025

开展中高职思政衔接课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高职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大势;有利于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共同打造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一体化“思政金课”。当前,中高职思政课程在衔接的过程中存在教材内容重复、教师衔接意识不强、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构建中高职思政课有效衔接机制和交流平台、重构教学内容、提高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健全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评价诊断机制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入手。

一、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意义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高职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中高职思政课程,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职和高职是两个不同的学段,做好中高职两个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衔接,有利于思政教育者把握不同学段、不同年龄学生的思政教育侧重点,正确引导中高职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成为德技并修、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二)顺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战略发展大势

教育兴则国家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将“中高职衔接”定位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之一,并且提出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急需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具备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中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有利于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因此,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循序渐进、螺旋式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高职思政课教师针对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有侧重地做好思政课程的有效銜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有利于共同打造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一体化“思政金课”

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中高职思政课的师资沟通平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发适合中高职学生不同学段内容有机衔接的创新课程和教学资源,建立中高职教师有机有效协作共进的思政课程教学教研共同体等。有利于协同开展课程的设计、开发、试点、检测、反思、优化、推广交流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共同打造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一体化“思政金课”,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实现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中高职思政课程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存在交叉重复

中职思政课和高职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的问题,不容忽视。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德育课更改名称为“思想政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门课程,主要是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常识性教育,重点培养中职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政治核心素养。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三门,分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形势与政策》。这三门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是两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复问题。

(二)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政”,缺乏衔接意识

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衔接意识不强,存在“各自为政”,鲜有交流合作。访谈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在处理衔接问题时“说一套,做一套”,很少有教师主动关心其他学段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情况,更鲜有人注意在思政课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去贯彻和实施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衔接整合。思政课教师衔接意识的淡薄和衔接主动性的欠缺,客观上制约了思政课内容衔接的有效实现,导致思政课内容衔接很难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和实施。

除此之外,随着思政课改革要求的深入,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在各自的阵地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比如精心选取教学案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重构教学内容等,但总体上做得不充分。由于思政课教师在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上缺乏深入思考、调研和交流,中高职思政课程存在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的雷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陈旧使中高职学生觉得中职和高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雷同、教学方式雷同,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兴趣,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中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不全面

教学评价是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具有检验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反思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中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还存在不少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评价理念相对滞后,未形成发展性评价;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发现,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主要依据的依然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未能从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潜力与多元能力;第二,教学评价方法单调陈旧;受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教学工作量繁重等原因,部分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缺乏多角度的评价方法,采取的是简单的量化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能力被赋予一串串冰冷的数字,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第三,中高职的思政课缺乏一体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中高职学校由于长期缺乏沟通和了解,鲜有为中高职思政课衔接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和渠道的做法。

三、实现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的主要路径

(一)构建中高职思政课有效衔接体制机制和交流平台

构建中高职思政课有效衔接体制机制和交流平台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第一,完善中高职在教学内容与原则、教学广度与深度、教学方法和艺术等方面的衔接,建立完善的部门联动与优化、学生管理与表现、教学评价与监督的思政衔接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中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为中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要打破中高职思政课“各自为政”的局面。中高职学校应建立思政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渠道和保障,有条件的中高职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轮岗制度和听课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和思政教学资源的流动,做好中高职思政课的衔接工作。

(二)重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

中职和高职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和需要。中高职学生在学习特点、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中高职思政课教师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直面信息化、网络化给思政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创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资源包。根据中高职学生的需求深入挖掘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教学资源。比如,中高职教师可以开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时政热点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党史教育资源等视频和动画,增加思政课的理论厚度和温度,提升思政课的趣味性,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第二,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例如思政课情景剧、角色扮演、演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将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坚持理、实一体的教育理念,帮助中高职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

(三)提高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

所谓衔接意识,是指“从学生终身发展和自身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层次性与连续性出发,整体把握德育全过程的观点和思想的总称”。[3]衔接意识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它影响思政课教师对整个思政课衔接活动的系统认识与理解,制约思政课衔接实践的具体执行与实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思政课教师在中高职思政课衔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中高职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加强校际之间、教师之间沟通和交流,同心同向推动教学改革,才能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打造“思政金课”,协同推进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首先,中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手拉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方式,加强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打通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任督二脉”。其次,推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共同进行课堂革命和课程创新改革。针对中高职学生的不同学情,中高职思政课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体现中高职思政课螺旋式上升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打造高效思政课堂,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三,鼓励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相关培训,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意识到中高职思政课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一环,自主提高中高职思政课的衔接意识。最后,加强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并把中高职思政课衔接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提升新进教师的衔接意识和衔接能力。

(四)健全中高职一体化教学评价诊断机制,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中高职思政课评价标准,可以为中高职思政课教师指明教育教学方向,引导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中职和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思政课的教学目的重在促進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维提升。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中高职思政课衔接评价机制,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中高职思政课衔接问题。所以要做好中高职思政课衔接工作,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的评估体系,以教育教学评价的监督功能和导向功能,引导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将中高职思政课衔接落到实处。

第一,通过中高职结对的方式推进中高职思政课的衔接,实现中职和高职的思政课教学评价和教学诊断的共建共享,推动中高职学校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上相互融合,打造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第二,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合理制定中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评价,在对学生的诊断评价中,坚持隐性与显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多维度、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实现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格局。

综上所述,中高职思政课衔接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学校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中高职思政课的良好衔接,有助于实现中高职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螺旋式”上升,实现思政课程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不可替代作用,进而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德技双修、德才兼备的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项目名称: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新时代中高职一体化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Q202109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1-12.

[2]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2).

[3]胡昂.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7):56.

猜你喜欢

中高职
针对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
基于“首岗、转岗、深岗”三层递进式的中高职会计衔接课程体系探讨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刍议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音乐表演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衔接之研究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