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运会历史以来省际竞技体育实力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2021-09-02石金毅范媛媛黄跃飞

关键词:全运会省份实力

石金毅,范媛媛,黄跃飞,刘 海*

(1.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武汉 430062;2.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武汉 43006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1],描绘体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人民体育就此发表特评,指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势在必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是要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为国争光能力,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2].全运会是我国培养、选拔体育人才影响力最强的国内综合性运动会,检阅体育实力的国内第一大赛,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战场和最高组织形式,是各省展示竞技体育水平的最好平台,也是服务下一届奥运会后备力量的摸底和选拔工作,贯彻《奥运争光计划》,发展竞技体育战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3-4].全运会自1959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到2017年天津全运会已成功举办了13届,展示了整个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态势,有力的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全运会奖牌榜是各省乃至普通民众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它是我国各省市竞技体育实力的象征和代表.以全运会奖牌为载体来研究各省竞技体育实力和发展情况,分析我国体育实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发展历程,对我国竞技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竞技体育实力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多学者基于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成绩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对不同地区的竞技体育实力展开了大量研究.归纳起来,当前国内学者对竞技体育实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研究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分布特征[5-7]、实力差异[8-9]、以及差异之间的影响因素[4]等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普遍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归纳比较[10-11]以及聚类分析[12]和空间自相关分析[13-14]等方法;从研究尺度看,主要涉及世界[15]、洲际[16]、国家[17]、地区[18]、省域[19]等空间范围.相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侧重于竞技体育实力差异影响因素的研究,且较多运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20].随着奥运会影响力的扩大,对奥运会奖牌影响的研究逐步增多,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福利指标[21]、人口数量[22-23]、经济支持水平[24-25]、政策及自然环境[26]等方面,同时也注重奖牌的预测分析[27-28],并有交叉学科研究的趋势[29].

对研究文献整理发现,竞技体育实力的研究范围广泛、对象繁多、方法各异,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深入分析后发现,以往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从时间序列上来看,以往的研究只是针对单个届次或几个届次的赛事进行分析,且时间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缺乏完整的长时间序列的研究;2)从方法上来看,较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较少进行截面的空间分析,缺乏深入的空间分析方法的支撑,未能有效挖掘空间效应对区域竞技体育实力的影响.3)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以往的研究往往仅从时间序列或者空间层面分析,缺少完整的时空动态分析研究,鲜有文献能完整的梳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整体演变历程和空间格局特点.

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为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以全运会整段历史为时限,即以1959年—2017年举办的13届全运会的奖牌数据为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进行评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探索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空动态格局,全面、直观的展示60 a来各省级地区不同阶段竞技体育实力的发展水平、演变过程和演变趋势,一方面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格局演变过程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竞技体育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为我国各省级地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支持.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31个省级地区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包括31个省级地区的13届全运会奖牌统计数据和其几何重心点坐标数据.历届全运会比赛奖牌数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官网(http://www.sport.gov.cn/)和第十三届全运会官网(http://www.tianjin2017.gov.cn/),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化,海南省于1988年、重庆市于1997年分别从广东省和四川省调整出来,因此,海南省和重庆市在未调整前的比赛奖牌数分别归于广东省和四川省.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几何重心点坐标数据则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根据全国行政区划矢量数据提取.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金、银、铜奖牌赋予不同的权重,对其加权求和得到各省级地区得分,根据得分来评估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首先计算各省级地区13届全运会竞技体育实力均值,据此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得到各省级地区60 a来竞技体育实力评估结果.然后通过计算变异系数、极差,定量评估各省级地区间实力差异变化情况,并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直观展示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从时间方面反映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总体历史演进特征.最后利用玫瑰分布图、区域重心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竞技体育实力空间分布格局及重心移动轨迹,并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省际竞技体育实力分布的聚集效应以及各省级地区间的空间关联形式.

1.2.1 定量化评价 本研究以前3名总分为主要指标进行竞技实力的评定和比较[30].首先统计出历届全运会各省级地区的奖牌数,然后按照全运会奖励和计分方法[31],赋予金牌、银牌、铜牌的权重分别是13、11、10,最后得到了各省级地区总分来反映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奖牌得分越高,其实力越强,反之则弱.

1.2.2 可视化表达 采用柱状图、折线图和玫瑰分布图直观展示各项计算指标,其中,柱状图用来表示各省级地区13届竞技实力的平均值的计算结果;折线图用来表示各省级地区竞技实力差异的相对变化指标变异系数与绝对变化指标极差的计算结果.

1)变异系数.变异系数也称威廉逊系数,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逊在1965年提出,表示数据的相对变化程度,是衡量数据相对差异的一种方法[32].

2)极差.极差是衡量数据绝对差异的一种方法,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玫瑰分布图由风向玫瑰图演变而来,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同一时间节点上不同地区之间研究对象的差异,另一方面还能直观表达各地区间研究对象的年际变化的异同.

1.2.3 地理空间分析

1)区域重心法.区域重心法主要是用以表现空间分布特征.当空间均值显著区别于区域几何中心,便说明了空间现象的不均衡分布状况,或称“重心偏离”.偏离的方向指空间现象的“高密度”部位,偏离的距离指均衡程度[33-34].

2)空间自相关.①全局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是用于描述整体空间分布状况,判断是否有聚集特性存在.Moran’sI和Geary’sC是两个常用来度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因为Moran’sI比Geary’sC更关注与空间对象之间的协相关关系,不易受偏离正态分布的影响,所以Moran’sI的应用更加广泛[35].Moran’sI取值范围为-1~1,正值表示该空间事物的属性值分布具有正相关性,负值表示该空间事物的属性值分布具有负相关性,零值表示改空间事物的属性取值不存在空间相关,即空间随机分布.②局部空间自相关.局域相关性用来分析某一空间对象取值的邻近空间聚类关系、空间不稳定性及空间结构框架,能够明显揭示由于空间相关性引起的差异[33],判断空间对象属性取值的空间热点区域或高发区域等,弥补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的不足.Ansenlin提出了局域Moran’sI的方法[36],针对空间每一个分布对象把全局相关性系数分解到局域上.

2 结果分析

2.1 竞技实力评估

计算各省级地区1959年—2017年13届全运会总分平均值(天津、宁夏、海南、重庆和西藏未能完整参加13届全运会,其得分均值为实际参加届次的均值),以此作为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评估结果,绘制柱状图(图1).

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大小,将其分级量化,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31个省级地区的竞技体育实力划分为3个等级,即竞技体育实力低水平区(24~201),竞技体育实力中水平区(202~529)和竞技体育实力高水平区(530~1 239),以颜色深浅表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对省际竞技体育实力进行空间可视化(图2).

对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内竞技体育实力低水平区包含11个行政区,占全部行政区的36%,主要分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部分中部和东部地区.中水平区有14个,占45%,分布比较分散,在四大地区均有分布.高水平区仅有6个,占19%,除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外,其余全部分布在东部地区.整体来看,我国各省市竞技体育实力发展情况主要以中低水平为主,高水平区仅占到20%,东部地区体育竞技实力显著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及中部地区部分省份的体育竞争力发展空间较大,而西部地区大多数省级地区体育竞技实力处于落后地位,需继续提高体育发展水平,夯实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区域体育资源优势,提升体育竞争力.

注: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审图号为GS(2020)4624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下同.图2 省际竞技体育实力评估等级划分图Fig.2 Inter-provincial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evaluation level division map

2.2 时间演化特征

竞技实力评估结果展示了各省级地区60年来竞技体育发展的平均水平,为进一步清晰的反映1959年-2017年省际竞技体育实力差异的演变情况,采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来衡量,计算每年各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极差和变异系数,绘制折线图(图3).

图3 省际体育实力差异随时间变化情况Fig3. Inter-provincial sports strength difference with time

从变异系数来分析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相对差距,图3可以看出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相对差距的最大值出现在2001年,其值为0.999,最小值出现在1987年,其值为0.831,在这两个年份前后省际竞技体育实力变化差异明显,离散程度较大.以这两个年份为转折点,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相对差距经历了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第一阶段为1959年—1987年,省际竞技体育实力相对差距逐渐缩小,降幅14.8%;第二阶段为1987年-2001年,相对差异逐步增大,增幅16.8%,至2001年达到峰值,省际之间竞技体育实力的差距与其他年份相比最为显著;第三阶段为2001年—2017年,差距逐步缩小,减小9%.1959年-2017年省际竞技体育实力总体上呈现出先逐步减小后迅速增大再缓慢减小的“S”型演进模式.

从极差变化的趋势看,省际竞技体育实力的绝对差距经历了先急速下降后波动上升再缓慢上升的阶段,1959年—1975年绝对差距迅速减小,尤其是1965年-1975年间,下降24%;1975年—2005年波动上升阶段,在1979年和2001年形成明显的“双峰状”分布,表明这两个年份前后,绝对差距变化差异显著;2005年以后进入逐渐增大阶段.

整体来说,1959年—2017年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绝对差距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相对差距波动不大.绝对差距相比增加21%,说明竞技体育实力最强与最弱的省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省际竞技体育实力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略有改善,但幅度不大.这主要是由于竞技体育实力强省凭借其丰富的有利条件,不断发展自身体育水平,而处于劣势的省份基础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其缓慢发展的速度远低于竞技实力大省快速发展的速度.而随着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社会发展等,省际之间整体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格局由“一花独放”逐渐演变为“多强对抗”.

2.3 空间分布特征

2.3.1 总体格局及重心分布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将竞技体育划分为三大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前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59年—1979年,1~4届),这20年是新中国曲折发展时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和“文革”,也是竞技体育艰难发展阶段[37];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83年—1997年,5~8届),这阶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20年,也是竞技体育沐浴改革之风不断改革探索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到现今(2001年—2017年,9~13届),这是我国21新世纪背景下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走向体育大国的时期.

1)空间分布格局

三个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1959年、1979年、1997年和2017分别代表了不同阶段竞技体育实力发展水平,以这四个典型年份的数据,按照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大地区的顺序顺时针方向绘制各省份竞技体育实力的玫瑰分布图(图4).

图4 省际竞技体育实力玫瑰分布图Fig.4 Rose distribution map of inter-provincial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图4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为了更精确反映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统计各地区13届全运会竞技体育总实力,由于每个区域包含的省份数量不一致,将区域总实力除以每个区域省份数量,得到单位区域年均体育竞技实力.结果显示,东北部单位区域竞技体育实力为621,东部为670,中部为293,西部为162.由此可见,东北部和东部竞技体育实力相当,发展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相比中部和西部,东北部和东部体育竞技实力高出其2倍和4倍,区域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主要得益于发达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及良好的体育基础等因素.而中西部地区则主要受制于竞技体育能力相对不足、体育发展环境及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体育人才规模较小等不利条件.就区域内部而言,体育实力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部分省份与区域整体发展状况形成反差.东北部地区中,吉林省体育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状态;东部地区中海南和天津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中,四川体育实力明显高于区域内其他省市;中部地区中湖北省体育发展水平高于其他省份.

2)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

为了进一步印证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特征,得到高水平区的集聚地,利用重心计算公式,计算我国历年竞技体育实力的重心,依次将重心坐标点连接,得到我国60多年竞技体育实力分布重心动态演化图(图5).同时为了更好地揭示不同的时间段内,重心的分布特征及移动轨迹,在每年分布重心基础上按照划分的三个阶段进行二次重心计算.

图5 1959年以来我国体育实力重心轨迹演变图Fig.5 The evolution of the trajectory of China’s sports strength since 1959

从重心分布的范围看,各年份的集聚重心主要在115.72°E~116.40°E,33.05°N~35.52°N之间变动,地理位置大致位于山东、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带.重心分布一直偏离中国几何重心(根据中国行政区域计算得到重点坐标为103.86°E、36.56°N,位于甘肃省),这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空间分布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区域间的体育事业发展差异显著,表现出非绝对均衡化发展,省际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态势长期客观存在,东部是中国体育实力发展的高密度区.

从重心移动的轨迹看,三个历史时期先后经历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偏移:首先向西南方向移动,然后向东南方向移动,整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这表明在东南方向上,竞技实力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59年—1979年)竞技体育重心分布在山东省南部菏泽市境内,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83年—1997年)重心移动至河南省中东部商丘市境内,此阶段重心完成了向西南方向的转移,在第一阶段,中西部省份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进入第二阶段后,中部省份竞技实力开始出现明显的提升,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中部省份湖北、河南和湖南位三省列奖牌榜第5、6、9名,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湖南和河南分别位列第9名和第11名,中部竞技实力取得了显著提高,所以重心略向西移动.重心南北移动幅度较大,差距迅速扩大,主要是因为东北三省经历了由强变弱的过程.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在第三、四届全运会上首次一起进入奖牌榜前7名,这也是东北三省最辉煌的两届,此后黑龙江和吉林省发展水平逐渐降低,仅有辽宁省仍保持较高实力.进入21世纪后,重心继续向南移动,在东西方向上转为向东移动,分布在安徽省北部亳州市范围内.东部地区竞技实力稳定高速发展,山东省金牌数和奖牌数高居全国首位,连续三届全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成就全运会三连冠.江苏省在第十届全运会上以56金和奖牌总数136的成绩实现了首次登顶,上海市长期占据奖牌榜前5名的位置.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竞技实力快速发展,在第九至十三这5届全运会上,广东省连续5届位居奖牌榜前三名,浙江、福建两省一直占据奖牌榜前10名的位置.从山东省至广东省已形成从北到南的沿海地区强势竞技体育实力带.

2.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基于1959年—2017年对31个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奖牌综合得分,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求得各年度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表1).

表1 1959年-2017年各省级地区奖牌综合得分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Tab.1 Glob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overall medal scores of provinces in 1959-2017

表1显示,1959年—2017年这13届全运会中,在1959年—2001年间,Moran’sI系数的绝对值均未超过0.20,说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明显,全运会奖牌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形态;在2005年—2017年间,Moran’sI系数显著变大,说明开始出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假设全运会奖牌分布之间不存在空间相关性,按照Moran’sI的得分检验标准,在a=0.05的水平下,其检验量Z>1.96.根据是否通过得分检验,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1阶段:1959年—2001年阶段的Moran’sI的检验量Z值都小于a=0.05水平下的临界值(1.96),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认为我国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空间分布不具有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这主要原因是各省级地区的体育水平整体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第2阶段:2005年—2017年阶段的Moran’sI的检验量Z值都远大于检验量1.96,故可以拒绝假设,认为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高的和低的省份各自集聚,开始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性.主要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体育基础水平整体上较高,从而拉大了差异.

2.3.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局部空间自相关是反映区域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生成LISA集聚图时,矩阵的建立采用的是queen方式计算(台湾、澳门、香港以及南海诸岛均未加入计算).

LISA集聚图以地图的形式直观的展示了每个省份与其周围省份之间4种类型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1)高—高类型(HH):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区域自身和周边竞技体育实力均是较强的省份.2)低—低类型(LL):差异较小,区域自身和周边省份实力均较低.3)高—低类型(HL):差异较大,区域自身较高,但周边省份较弱.4)低—高类型(LH):差异较大,区域自身较弱,但周边省份较强.HH和LL类型表明的是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具有较高的空间正相关性.HL和LH类型则表明存在较强的空间负相关,区域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图6).

对比不同时期的LISA集聚图,能够清晰的看出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空间分布特征的演变过程,主要分为两大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除了LL类型所在省份相对稳定外,各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极化区(LH、HL)”、“热点区(HH)”均出现较大变化.到2005年以后,省域竞技实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则基本稳定,形成由北到南的东部沿海竞技体育实力强势带,成片分布的中西部竞技体育实力低聚集带.这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1)空间演变过程

1959年-2001年间我国各省级地区所属的空间关联类型变动较大,但在短时间内竞技体育实力的空间分布却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959年—1965年前两届全运会,HH类型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和浙江省,并且数量较少.HL类型除了常驻的广东省外,还包括西部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整个中部地区呈现LL或LH低发展水平类型.1975年—1983年三至五届全运会,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自前两届HL类型转为LL类型,发展水平下降.东北三省在第三和第四届全运会上齐步呈现HH类型,这也是历届全运会中三省唯一都呈现高高聚集的状态.东部地区则恰好一直相反,HH类型省份数量下降,河南省由HH类型转变为LH类型.中部地区发展水平开始出现转机,山西和湖北省首次转变为HL类型.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水平也突飞猛进,由LL类型一跃成为HH类型.1987年—1993年六至七届全运会,四川省自1983年以后,由LL类型转变为HL类型并一直保持不变,整个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实力唯独四川保持一枝独秀,成为中部体育发展的领头羊.中部地区体育水平持续发展,湖北省继续保持HL类型,而河南省和安徽省在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上首次转变为HH类型,湖南省也凭借在七运会上第九名的成绩由一直以来的LL类型转变为HL类型.东部地区中河北省再次崛起,由前三届LL类型成功提升回HH类型.东北三省辉煌不再,自四运会后,仅有辽宁省还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黑龙江和吉林省已由HH类型降为LL和LH类型.1997年—2001年八至九届全运会上,吉林省在这两届全运会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继续保持高水平的辽宁省邻接而转化为HH类型.中部地区发展水平走向低潮,到2001年时仅有湖南一省保持高水平状态.东部的河北省体育水平也走向衰落,此后一直维持着LL类型.

图6 LISA集聚图Fig.6 LISA agglomeration map

2005年以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10多年间,四种关联类型空间分布格局基本趋于稳定,东北三省中黑龙江和辽宁省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形成稳定的HH类型聚集区,西部地区呈现LL类型集聚区以及以四川省为核心的HL聚集区,中部地区由于受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影响,形成LH和LL聚集区.

2)稳定状态下的空间分布

在1959年—2017年长达60 a的时间里,许多省份经历了不同空间关联类型交替转换的演变过程,比如湖北、吉林、山西等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而黑龙江和河北等则经历了“强—弱—强”的过程.其间也有部分地区一直保持不变,诸如广东省由于被周围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包围而一直呈现高低聚集状态;新疆、西藏、青海、甘萧、宁夏、陕西和贵州一直属于LL类型,始终没有改变其竞技体育实力处于劣势的地位;江苏省始终维持HH类型.从区域演变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经历了“强—弱—强”的过程,中部地区与之相反,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东部地区是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西部地区则是一直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印证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重心移动的演变轨迹.

尽管不同时期四种空间关联类型的空间格局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但每种空间关联类型所包含的省份数量却变化不大.对13届全运会4种空间关联类型各自所包含的省份数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LL类型最多,占比44%,HH和LH类型基本持平,分别占20%和19%,HL类型最少,占比16%,也就是说,高达64%的区域体育竞技实力呈现空间正相关分布,仅36%的区域表现出了空间异质性.这表明我国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分布以聚集特征为主,呈现出高一高、低一低的分布特性.其中LL类型省份远多于HH类型,则也说明实力较弱的省份在空间更加的聚集.HH类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LL类型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LH类型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HL类型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包括西部的四川省、东部的广东省,东北部的辽宁省和中部的湖北省.四种类型分布的明显差异性也再次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基于1959年—2017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13届全运会各省级地区的奖牌统计数据,以前3名总分作为评估竞技体育实力的指标,分级显示各省级地区的评估结果.首先运用变异系数、极差等传统统计方法定量分析各省体育实力差异变化情况,再利用重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竞技实力分布重心、演变轨迹和空间自相关特征,从时间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60 a来中国竞技体育格局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水平等级分区中80%为中低水平区,高水平区仅占20%.竞技体育实力低水平区主要分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中水平区分布较为分散,以中部为主,西部、东北部和东部也有少量分布.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省际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实力相差悬殊.

2)1959年—2017年间各省级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绝对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绝对差距相比增加21%,相对差距相比减小7%,说明竞技体育实力最强与最弱的省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省际竞技体育实力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略有改善,但幅度不大.

3)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竞技体育实力的重心聚集在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空间范围内,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重心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

4)从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开始,竞技体育实力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相邻省份HH、LL类型聚集分布的特征.在60年的发展历程里,东北地区经历了“强—弱—强”的过程,中部地区与之相反,经历了“弱—强—弱”的过程,东部地区是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西部地区则是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总体来说,HH类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LL类型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LH类型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HL类型分布比较分散,主要包括西部的四川省、东部的广州省,东北部的辽宁省和中部的湖北省.

3.2 讨论

一个地区的竞技体育实力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经济条件则是必要的物质经济保障,直接制约着体育运动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整体呈现东中西三大地带逐级递减的形势,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存在竞技体育基础薄弱、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缺乏等问题;而东部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地理位置优越,不仅在发展经费的投入、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运动环境的营造方面占优势,而且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内地中西部地区高,通过优厚的条件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体育理念和经营管理办法以及一些新的体育项目如跆拳道、网球、曲棍球等,以此促进区域体育竞技水平的高速发展.

人口相对较多的省份,如北京、广东等,可以为体育健将的培养提供大量储备人才,竞技体育实力也相应较强.相反,人口相对较少的省份,如西藏、内蒙古等,竞技体育实力也相对较弱.

东道主获得奖牌数量会明显提升,竞争实力大幅度增加,如第九届、第十届的广东省、江苏省等均呈现奖牌获明显提升现象.

本文从体育地理学视角切入,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我国省际竞技体育实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挖掘竞技体育实力在空间上的变迁规律,但是仍存在不足,如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不足,进一步探究竞技体育实力时空变化的过程机理,深入研究体育发展的影响效应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全运会省份实力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22个省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