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苓汤加减辅治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

2021-09-02史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8期
关键词: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炎性因子

史霁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药;苍苓汤;加减治疗;免疫功能;炎性因子

小儿腹泻是儿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典型症状是腹胀、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川医学认为该疾病与气候因素、饮食不当、肠道内外感染等因素有关,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患儿水电解质失衡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其排便功能与胃肠道功能均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1-2]。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饮食调节、腹部按摩的方法改善其病症,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泄泻”

范畴,与小儿脾胃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若不能尽快恢复其胃肠功能会影响到小儿正常饮食,不利于其健康生长发育[3]。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采用苍苓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2 例就诊于我院治疗腹泻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 例男女比例24: 21,年龄1 个月~2岁,均龄(1.35±0.41) 岁;研究组47 例男女比例25: 22,年龄1 个月~2 岁,均龄(1.44±0.21) 岁。基线资料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相关标准学》关于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经粪便培养试验确诊为小儿腹泻,大便形状呈稀便、黏液便等,排便次数均超过每日4 次,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同意配合。排除标准: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先天性心脏病者,对药物过敏者以及轮状病毒感染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根据小儿脱水的情况及时口服补液盐,给予小儿乳酸菌素片,2~4 片/ 次,3 次/d。或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予相应的剂量,年龄<1 岁者,1 袋/d,年龄1~2 岁者,1~2 袋/d,年龄2 岁及以上者,2~3 袋/d。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采用苍苓汤辨证加减治疗,具体配方如下:5 g 苍术、厚朴,3 g 陈皮、甘草,6 g 茯苓、猪苓、蚕沙,8 g 火炭母、山楂,10 g 炒麦芽。按照小儿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型并根据其不同分型给予辨证加减治疗,风寒泻者原方中将火炭母去掉,增加7 g 苏叶与6 g 藿香;湿热泻者增加5 g 胡黄连与10 g 葛根;脾虚泻者将原方中的猪苓去掉,增加8 g 炒扁豆、5 g 石榴皮与6 g 白术;伤食泻者增加6 g 布渣叶。原方当中的茯苓与苍术是处方君药,临床辨证治疗时不可去除但可调整剂量,根据辨证分型药物加减治疗的原则,其他的药物加减不可超出两味。用水煎煮取100~150 mL 汤汁,1 剂/d,分早晚各一次服用,1 个疗程为3 d,持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以《诸福棠实用儿科相关标准学》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评价依据,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大便质地与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为疗效显著;临床症状、大便质地与大便次数明显好转,各项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为病情好转;上述症状与指标均未改善为治疗无效,有效率为显著率加好转率。③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A( 免疫球蛋白A)、IgG( 免疫球蛋白G)。④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包括IL-6( 白细胞介素-6)、IL-10( 白细胞介素-10)、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版本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型数据用x±s 表示,用t 值检验;计数型数据用例(%) 表示,用χ2 检验。P<0.05 代表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如表1 所示,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质地、体温及呕吐症状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 如表2 所示,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

2.3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如表3 所示,研究组患儿IgA、IgG 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2.4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 如表4 所示,研究组患儿IL-6、IL-10、TNF-α 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反复发作等特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儿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胃肠道负担相对较重,此时小儿内分泌、神经、循环系统、肝肾功能等,特别是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与调节功能较弱,很容易因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等造成腹泻,排便次数与排便量都会增加,导致胃肠功能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4-5]。腹泻可造成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胃腸道黏膜受到刺激会发生水肿、充血,肠管内的细菌由于肠内环境发生变化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消化道蠕动功能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所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重要。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衡,因其脾虚湿停、运化不利、受风寒湿热所致[6]。治疗应以运脾化湿、扶正祛邪为主标本兼治。苍苓汤对湿盛困脾所致的脘痞腹胀、呕吐、食欲不振、泄泻等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茯苓具有导湿生津、利窍祛湿的作用,可补中健脾;苍术可改善内湿外湿以及寒热虚实之湿,二者都为君药,可切中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此外,蚕沙、陈皮、火炭母与厚朴都是成药,具有清热解毒、行气运气、渗湿利水等功效,诸药合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7-8]。

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苍苓汤加减辅助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大便次数、大便质地、体温及呕吐症状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t=3.4543、2.8395、4.5818、4.1662,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χ2=4.3391,P<0.05);研究组患儿IgA、IgG 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t=4.8332、46.0144,P<0.05);研究组患儿IL-6、IL-10、TNF-α指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t=16.4556、16.4556、21.3652,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采用中药汤剂苍苓汤辨证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消除炎性因子,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小儿尽快恢复,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炎性因子
经验调经汤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止嗽散合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咳嗽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