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人帮扶,科技创新引领治污
2021-09-01林琪
林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为顺应科技体制改革新形势,落实“放管服”改革新要求,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任务,生态环境部、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速构建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
《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组织动员全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服务政府环境治理的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让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转移转化,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真正实现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工作目标
到2025年,建立生态环境科技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基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得到提升,科技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帮扶内容
在科技帮扶过程中,既要突显科学研究的前沿性和先进性,更要体现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行动计划》坚持“自愿、实效、联动”的基本原则,内容紧密结合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以及热点问题,主要包括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与修复、支撑碳达峰与碳中和、陆海统筹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危险废物风险精准管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整治、督查整改与应急处置等方面。
五种模式
《行动计划》从指导性和操作性出发,根据问题与需求的来源、复杂性和工作特点,将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总结为5种模式。
“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
针对区域性和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需要,开展1年以上驻点跟踪研究。按照“统筹资源、自愿合作、合理组建、注重实效、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国家队和地方队相结合的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生态环境部、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地方人民政府、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四方通过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工作。
“一事一议”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地方政府在日常环境监管与治理、企业在达标排放和技术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的、单一目标的技术需求,通过成果转化平台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和科技咨询服务。
“一题一训”科技培训与成果推介
针对地方和企业在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资源综合利用、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与焦点问题,举办专题科技培训和科技成果推介。
“一镇一员”科技特派员制度
针对基层和企业生态环保队伍严重不足、治理能力偏弱的现状,通过选派一批生态环境科技人员深入城市、区县、乡镇、村庄和企业一线开展科技帮扶。
“一难一攻”科技集中攻关
针对地方和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遇到的复杂难题和重大需求,通过组织优势团队和优秀科学家开展集中攻关,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供给能力。
前期探索
“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部针对中央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科技工作积极向“科技服务”转型,探索构建新时期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实效。
近期任务
建立科技帮扶联动工作机制,生态环境和科技部门强化协作,在实际工作中凝练重大科技需求,共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54个城市推进实施PM2.5与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启动长江、黄河等流域驻点跟踪研究工作。
完善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和机制,设立科技帮扶专栏,成立平台理事会,让平台成为大家身边的“好帮手”。
面向全国征集专家,建立科技帮扶专家库,调动全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参与帮扶工作。
深入地方调研座谈,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探索和实践不同帮扶模式。
链接
“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模式
“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是组织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时探索和创立的一种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促进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融为一体,科研人员参与到政府决策中,管理人员深入到科研一线,形成“管理—研究—决策—执行—管理—研究”的闭环科研模式,实现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有效解决了生态环境科研与实际脱节、研究与应用“两张皮”、成果“不管用、不好用”、成果转化慢等问题,也突破了地方和企业“有想法、没办法”的技术和人才瓶颈。
该机制的核心是组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工作组由国家和地方科研人员共同组成,肩负“送科技、解难题”的任务,通过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術指导,把脉问诊开药方,提出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一市一策”生态环境综合解决方案。该机制有效实现了研究与应用融合、管理与科技人员融合、行政与科技资源融合、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生态环境部建设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并于2019年7月上线运行,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发挥其信息化、便捷化、智能化的优势,按照“汇集资源、响应需求、支撑服务”的目标,将参与帮扶的各方有机联系在一起,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帮扶效率。
在信息服务方面,及时发布帮扶工作进展。平台建设“生态环境科技帮扶”专区,权威转载生态环境科技帮扶政策、发布帮扶任务、展示帮扶成果案例等信息,及时为参与科技帮扶各方提供权威、客观和准确信息。
在技术筛选方面,增强技术可靠性权威性。按照有关要求,建立严格的先进技术筛选工作规程,对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的成果进行技术评价,筛选出一批效果好、成本低的先进适用技术。
在技术服务方面,搭建技术供需对接渠道。平台承担“一事一议”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与市场、技术持有方和需求方间的联动机制,开展需求征集、成果评价、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孵化、技术交易等工作,大力推进成果转化。
在技术培训方面,组织线上直播与互动。针对地方和企业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难点与共性问题,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网上直播、技术培训与互动交流,讲解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帮扶成功案例。
在资源共享方面,促进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建设帮扶专家库、科技项目库、技术案例库、生态环境数据库、科技创新平台库等,形成技术、项目、数据、成果、专家、科研单位、平台、投融资机构等各类创新要素于一体的资源库。